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23期
社评 |
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将一步一个脚印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其中,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为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
封面报道 |
工业上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土地是工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城镇产业空间“质”不佳、“量”不足,在很多城市已成为制约产业提质升级的“拦路虎”,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必须突破的瓶颈之一。 为此,珠三角、长三角等一些工业发达城市率先破题,通过深入挖潜,盘活存量,运
封面报道 |
上下游就在上下楼
4月9日,北京亦庄,天空之境产业广场外围悬挂“封顶大吉”字样条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近年来兴起的“工业上楼”产业空间新模式,正是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创新探索之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景园街,一栋60米高的大楼成为北京首个“摩天工厂”——原本在地面横铺
封面报道 |
珠三角样本
深圳坪山城投智园效果图 2022年6月,以高荷载、高楼层、高颜值“三高”为标签的东莞市“工业上楼”项目——光达制造·寮步智慧谷园正式开园。园内,生产线在大楼中有序运转,楼顶就是美丽的花园。 珠三角地区分布着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多个制造业强市,是我国工业用地最紧张的地区之一。为解决产业扩张升级和土地高效利用问题,由市场自发和政府引导,珠江入海口两岸的制造业城市率先开启了将平铺厂房变身“垂直工
封面报道 |
激活工业用地,为城市赋能
苏州工业园区夜景(李博/摄)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加快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上楼”如何助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有机结合?近日,《瞭望东方周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
治略 |
上海:当城管不再“一罚了之”
10月,上海城管执法队员在闵行区引导外卖员有序停车(王辰阳/摄) 曾几何时,处罚是老百姓印象中行政执法单位最常用的管理方式。近年来,随着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处罚事项被取消、调整,行政处罚的实施也越来越精细化。 《瞭望东方周刊》在上海采访调研发现,当地探索实施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已三年有余,城管部门对轻微违法行为采用“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治略 |
北京:个人碳账本上线
“骑行记录竟然转化为减排量,被记录到了碳账本中!”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市民王女士高兴地说,10月16日一早,她骑行近4.7公里,获得了1.16千克减排量和12个绿色积分。 “200个绿色积分即可兑换大地影院10元观影券,2500个绿色积分即可兑换美团30天畅骑卡。”王女士说,她身边不少朋友已开始使用个人碳账本。 据悉,个人碳账本是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主办的 “20
治略 |
韩国踩踏事故的警示
10月30日凌晨,韩国首尔市龙山区梨泰院洞一带踩踏事故现场 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市中心龙山区梨泰院洞一带,参加节日派对的人群中发生严重踩踏事故。截至11月1日,梨泰院踩踏事故造成156人丧生,包括101名女性和55名男性。 据目击者描述,当晚约有10万人参加万圣节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前方有人跌倒后,后方人流跟进,导致严重踩踏。这是韩国继2014年“世越号”客轮沉没以来遇难者人数最多的
幸福城市 |
杭州:办一场赛,靓一座城
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延期一年之后,杭州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这也将是继北京(1990年)和广州(2010年)之后,中国城市第三次主办亚运会。 日前,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在广州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专访。 他认为,对于没有主办过重大国际综合性赛事的杭州来说,“主办亚运会是很大的考验,也将是提升城市能级的绝佳契机
特别企划 |
海尔发布三星堆文保场景等6大洁净空气方案
共创标准、专利及认证发布仪式 10月21日,以“智慧洁净 绿色传承”为主题的2022海尔中央空调洁净场景共创方案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海尔中央空调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创的三星堆智慧洁净空气方案正式对外发布。 为了让更多行业用户体验到健康洁净、节能降耗的舒适空气环境,海尔中央空调进一步探索该方案延伸至其他洁净场景。目前,海尔智慧洁净空气解决方案已在医院、学校、考古、办公、工厂、场馆等6 大场景
绿水青山 |
银川:塞上真江南
8月25日,“城在湖中 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银川美景 山涧潺潺、林涛阵阵;城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黄河岸边,大小湿地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作为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河、湖、湿地、沙漠、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兼备的城市,地处贺兰山以东、黄河流润而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兼具江南之灵秀与塞北之雄壮。得贺兰山庇佑和黄河滋养,千里沃野和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让这座西北城市有着“塞上湖城”的美称。
产经 |
“反向旅游”来了
游客在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玩赏 根据“去哪儿”网数据,自2022年暑期开始,不少年轻人从大城市涌向小城市,以低价享受高星级酒店服务。 2022年8月,一名小红书博主发布了一篇自己在黑龙江鹤岗高级酒店的居住经历。豪华大堂、高级床垫、免费汗蒸、制服穿戴整齐的酒店门童——如此高星级酒店服务日均只需要300元。 由此,“反向旅游”的概念被市场关注。在百度百科上,反向旅游是指节假期把“小城”定为目的地,
产经 |
重庆都市圈出炉
4月13日,重庆城市风光(刘潺/摄) 近期,重庆与四川联合印发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包括重庆主城都市区21个区与四川广安市行政辖区全域的重庆都市圈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都市圈之后,第6个获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也是继南京都市圈之后的全国第2个跨省都市圈。根据《规划》,重庆都市圈将与成都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川渝融合新格局。 重庆工商大学
人间 |
最后的南侨机工
抗战时期的蒋印生(左上)(受访者供图)2021年6月23日,蒋印生正在家中整理勋章(右)(李爱斌/摄) 2022年10月29日上午8时4分,世上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在重庆市永川区去世,享年96岁。 南侨机工,一个热血而悲壮的群体——抗日战争期间,数千名青年华侨从世界各地赶回祖国,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物资,用生命打通“抗战输血线”。 抗战爆发后,不满13岁的蒋印生放弃安逸优渥的生活,从
人间 |
廖大夫返乡“看片记”
国庆假期回老家期间,廖正银帮老乡看片诊病(视频截图) 日前,“华西专家过节回老家免费帮满屋乡亲看片”的短视频在网上热传,被网民纷纷点赞。 视频中,身着便装的“华西专家”举着一张CT片对着阳光仔细察看,周围还有好几位乡亲,手里提着影像片等待问诊。 这位“华西专家”,就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廖正银。 廖正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每年过节回老家都会义务帮乡亲们看片诊病,“几十
文脉 |
推动文物交流事业迈上新征程
3月25日,观众在日本京都《 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上参观(张笑宇/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脉 |
在国博,千年丹青“活起来”
9月29日,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金良快/ 摄) “很难想象,散落世界各地的凝聚着中国数千年文化精粹的绘画珍品,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汇聚一堂,令人震撼。” 让观众发出如此赞叹的,是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布满展厅高墙的方形画框,包裹着一幅接一幅“传世之作”。 上至战国,下至晚清,1700余件中国
文脉 |
传统文化教学:重在播种,要在入心
绍兴塔山中心小学学生在沈园研究“钗头凤”(绍兴塔山中心小学 / 供图) 已是丹桂飘香的时节,刚学完语文第三单元,在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课堂上,一场“民间故事我来讲”的课堂展示活动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的同学将自己所喜爱的本地民间故事娓娓道来,生动的表情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台下学生们一脸专注。 课后,孩子们还通过实地考察,寻访名人踪迹。以书圣王羲
健康 |
让生命教育全面走进课堂
4月30日, 孩子们在海口市龙华区文化馆学习安全科普课程( 张丽芸/ 摄) 近期,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24号建议的答复》提出,教育部将根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对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有序铺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基础教育阶
西行录 |
2022年冬天,欧洲有点冷
10月7日,英国伦敦一户人家的电表。英国国家电网6日警告称,如果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且从欧洲地区输入电力减少,今年英国家庭可能将遭遇停电( 李颖/ 摄) 十一过后,凛冬将至。受俄乌冲突升级影响,欧洲各国能源价格飙升,供电、取暖已成为这个冬天欧洲最大的民生问题。 印度《经济时报》以《灯灭炉熄,欧洲为冬季能源危机做准备》为题报道说,这个冬天欧洲将是灰暗的,法国巴黎的地标——埃菲尔铁塔将比往常提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