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03期
环球·视界 |
雪径
人工机巧的小径 从高处观看 如此朴素天然 雪是天降的蒙版 隐去细节 展现天使容颜 2024.1月 1月3日,在哈尔滨市湘江公园拍摄的雾凇景观(无人机照片)。当日,降雪后的冰城哈尔滨市出现雾凇景观,大地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美如画卷。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点评:在高处欣赏,在低处生活。 2024.1月 1月1日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点评:
专题·策划 |
看见美丽科学
科学与艺术融合是一种综合视角,赋予我们感性的洞察力和审美体验,推动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激发新的创造力。 科学和艺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探索和理解世界,但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有同样的冲动——为他们意识到的大自然中隐藏的力量找到可感知的形象。科学研究始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探索世界的本源和运行规律,其结果通常是抽象的和概念性的思考。而艺术则以情感为核心,表达人类对自然之美和内心世界的感悟,其结果是直观
专题·策划 |
当化学遇上摄影
编者按: 摄影与化学,一如诗与远方,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在化学的世界里,元素与分子交织成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它们在光的作用下,绽放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如同诗人笔下的情感,深沉而富有内涵。而摄影,正是捕捉这些瞬息万变的色彩与光影的魔法师。它用镜头定格化学的动态美,让那些肉眼难辨的细微变化,成为触手可及的艺术品。 暗绿的“树丛”顶端顶着深深浅浅颜色不一的“树冠”,那是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的
专题·策划 |
俯仰之间
天书 No.170,未脱钙骨组织磨片,×40,明视野+ 偏振光,2021 年。李铁军 摄 天书No 241,未脱钙骨组织磨片,×40, 偏振光,2022年。李铁军 摄 天书 No.130,未脱钙骨组织磨片,×40,明视野+ 偏振光,2020年。李铁军 摄 苍凉,未脱钙牙磨片,牙釉质与牙本质交界处,×40,明视野+ 偏振光,2021年。李铁军 摄 鸟瞰天池,未脱钙牙磨片,釉质牙本质交界处,×
专题·策划 |
深空摄影中的艺术发现
当天文学家探索和追寻宇宙万法的源头之时,深空摄影爱好者却另辟蹊径,用艺术的视角来感知宇宙的魅力和浪漫。深空摄影,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使用长焦镜头、天文望远镜、数码相机或天文相机等对宇宙天体进行记录和拍摄的摄影技术。 2023年7月份,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也将发射升空,它们将为我们带来可见光波段的高分辨率巡天照片。由于这些望远镜都运行在大气层外,其分辨率是
专题·策划 |
探索建筑环境之美
瑞士,X2D 100C, XCD 4/21。阿尔布雷希特·沃斯 摄 为了让建筑和环境融洽无间,建筑师投入了大量的思考、努力和关怀,这样的精神令我钦佩,这也是我想在摄影作品中展示给大家的一点。 ——阿尔布雷希特·沃斯 多年前,阿尔布雷希特·沃斯(AlbrechtVoss)拟了一份心愿清单,清单里包含了他渴望参观与拍摄的建筑。作为一名职业建筑摄影师,沃斯会从各种角度拍摄建筑,既有外墙的微小细节,
影像·泛言 |
努力恢复自我
克罗地亚(Croatia ),克里·斯卡巴卡 摄 克里·斯卡巴卡(Kerry Skarbakka)是一位来自美国的艺术家,在系列作品《努力恢复自我》(TheStruggle to Right Oneself )中,他拍摄了自己悬而不稳的时刻:从梯子上摔下来,从树上掉下来,或是骑自行车摔倒的瞬间。在攀登工具和绳索的帮助下,克里亲身完成了这一切,人们会对他永久自由落体的不确定结局感到好奇。 还记得
影像·泛言 |
从东非裂谷到青藏高原
2015年8月15日,马拉松选手和野生动物一起在肯尼亚马赛马拉草原上奔跑。孙瑞博 摄 2015年12月27日,在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一头大象在乞力马扎罗山脚下徜徉。乞力马扎罗的雪顶是许多游客心目中非洲的象征和标志。孙瑞博 摄 2017年3月20日,在索马里边境小镇多洛附近,一名妇女在干涸河床的水坑清理浑水,以便取用较为清澈的水。孙瑞博 摄 2017年3月23日,在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名男子
影像·泛言 |
银河追梦人
选自︽银河︾,宋霜 摄 我是宋霜,一个在追梦的女性摄影师。我拍摄了非常多展现女性魅力的作品,我会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感受模特本身,创作出美好的影像,也希望通过影像背后的含义去影响更多的人,正如我本次获得巴黎摄影奖的作品《银河》一样,我把模特的黑色皮肤比喻成宇宙的深邃,而银色闪片妆容和连衣裙比喻成银河,寓意是我们都是宇宙中渺小的尘埃,但不妨碍我们脑海中有银河般闪耀的光彩。放眼整个宇宙,虽然我们非常渺
影像·泛言 |
发掘平凡之物的异样之美
选自《千星之城》系列。陈绽 摄 选自《碎玻璃浪花》系列。陈绽 摄 摄影,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能让你身边最司空见惯的景物变化成你认不出甚至想象不到的模样。陈绽,就是这样的一名摄影师,他主要专注于“色彩实验摄影”,致力于新鲜影像的探索,发掘出日常景物的另外一面。 你的摄影作品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呈现,可以谈谈你摄影创作的理念是什么吗? 陈绽:我拍摄主体都是“物”,包括自然物和人造
影像·泛言 |
徕卡M11-P的传承与创新
f/4.8,1/125 秒,ISO 64。汪钧 摄 徕卡相机从来不缺少话题性,也许是因为徕卡开创了135相机的历史;也许是那些使用徕卡相机创作的摄影大师;也许是徕卡相机出现在各种历史事件的现场;也许是一直以来都不菲的售价。不管是何种原因,经过百年的发展,徕卡相机已经成为一种摄影文化的符号。 在徕卡众多的相机型号中,M系列旁轴相机作为品牌的经典之作一直备受关注,每一代新机型的发布都会引起摄影人极
影像·泛言 |
从传统影像到数字区域曝光法(下)
在上一篇文章《从传统影像到数字区域曝光法(上)》中,我们谈到了区域曝光法释放出的强大功能。传统胶片影像创作者在拍摄和暗房制作时,都会遵循着一句口诀“曝光暗部,制作亮度”。进入到数字影像时代,传统的区域曝光法是否还可以应用到影像的制作之中。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用一个实验来测试数字影像的特性,看它是否与传统胶片一样,对画面的暗部宽容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那么让我们拍摄一张中灰卡,看看可以得到什么样的
器材技法 |
在现场
常泰长江大桥 2022年7月27日,在江苏泰州拍摄的建设中的常泰长江大桥。(无人机照片)淮安日报曹政摄 记者手记 常泰长江大桥是世界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为一体的过江通道,连接江苏常州与泰州两市。2022年7月27日,我随“新时代颂”全省摄影采风创作暨2022“交建杯”江苏交通视觉巡展采风团一行,走进常泰长江大桥施工现场。当日上午,阴天、有雾,采风团成员由泰兴市一侧聚焦建设中
器材技法 |
黄文说·影像点评时间
@北山荒秃 这只突然落到摄影师眼前的八哥完全被拟人化了,一双好奇的眼睛紧盯给它拍照的人,乍开的黑色羽毛如同黑色纱裙,“八哥小姐”的身体姿态活灵活现,被浅色背景衬托着,显得很俏皮,令人忍俊不禁。摄影师以平视角度拍照,进一步增强了与画面中八哥的“平等对话”感。 照片稍微吃了一点儿光线的亏,因为八哥全身漆黑,又背对光源,本来非常传神的眼睛没有被光线点亮。 尽管如此,还是要感谢摄影师的手疾眼快,
器材技法 |
镜观·镜语
镜观 鸭绿江畔,虎山峭立,这里是明长城东端起点。 年轻博主姜一哥画作中的虎山长城温柔浪漫、充满童趣,吸引不少网友了解到这里的历史和美景。一年四季,姜一哥从未停下创作的脚步,“把自己想象成长城的一块砖”,专注绘画,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长城上,游人如织,穿梭不停,时间仿佛在她这里停滞了。在一旁静静观察着她绘画状态的我,用慢速快门捕捉下这一动一静、对比强烈的瞬间。 (文/张铖) 镜语 古
艺苑·微言 |
走近马格南摄影师(上)
我的马格南课程(CreativeDocumentaryandPhotojournalismwithMagnumPhotosandSpéos)中,除了在三位长期导师的指导下拍摄个人项目外,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每周马格南摄影师的“大师课”了。 无论是研讨会、讲座还是训练营,能够在教室里一个接一个地当面向这些曾经只在摄影书,甚至摄影史书上出现的“大神”请教有关摄影的思路和经验,想想都令人激动。 本期
艺苑·微言 |
种子银行
充满科技感的“种子银行”。邬静 摄 种子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工作。邬静 摄 保存于透明立方体内的种子。邬静 摄 通过触摸屏了解番茄的详情资料。邬静 摄 甘蓝、红菜苔、蒜苗、眉豆、莴笋……2000余种蔬菜的种子,被分门别类保存于拳头大小的透明立方体内,整整齐齐地陈列在充满未来设计感的镜面空间中。这便是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种子银行”。 “种子银行”的每一份种子下面都有对应的
艺苑·微言 |
读者园地
读者园地
艺苑·微言 |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