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2期
卷首语 |
摄影的力量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为空间,宙是时间。摄影,正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1839年,摄影术诞生。记忆结构了历史。摄影术的发明,使得人类对文明、文化进程的描摹从结绳记事、口口相传、文字及声音的记录上升到了真实影像的留存,这是摄影的力量;180多年来,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参与了人类文明、文化的建构,这显现了摄影的力量;在摄影史上,一些摄影家的创作实践,经由一张照片、一组照片的广为
环球·视界 |
新年好
2021年12月29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国会大厦前,人们用光画出“2022”字样(长时间曝光照片)。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 摄) 2021年12月26日,一名画家在马来西亚彭亨州文冬创作老虎主题年画。为迎接农历虎年的到来,文冬当地一家华人团体邀请画家和学生一起创作了一幅11.5米长、4.5米宽的老虎年画。新华社发(张纹综 摄) 2022年1月4日,人们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
专题·策划 |
一个人·他的城
1997年,波螺油子路南面。吴正中 摄 刘树勇:作为整个“老青岛”城区的视觉证言的社会学价值便开始显现出来 从这一点上说,具有社会学功能的图像看上去有点儿像在为一份复杂的研究报告所作的大规模的摄影插图。以吴正中拍摄的“老青岛”为例,当他拍摄《胶东路3 号》《长清路2 号》《章邱路一院门》《从胶东路36 号楼上望去一景》时,这些照片基本上构成一种类型化的图像,之间并没有一种紧密的关联,而且仅有一
专题·策划 |
择一事,终一生
1999年与2021年的海泊路与芝罘路交叉口(合成照片)。吴正中 摄 刘欣:展览展出的作品横跨40年,很多照片可能您也已经许久没有再看了。如今,当您重新审视自己多年前的作品,现在是怎样一种感受? 吴正中:我很不敢看。为什么不敢看呢?我一直以来就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拍照的”,或许按下快门的时候内心有点感想,但拍完就完了,不看就忘了。现在,当我看到了自己40年来拍摄的作品后,我更多的是在想,未来,我
专题·策划 |
藏在时间里的人
1990年,第一海水浴场。吴正中 摄 吴正中现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每天拎着相机走街串巷,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刚拿起相机一样。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未曾改变。他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尽量单纯,正如他这个人一样。他仿佛使出全身力气堵住与世界交流的通道,只留下摄影。他追求纯粹的专注,专注影像的每一个细节。 对吴正中来说,摄影是“无碍”的。他从不把自己固定在某个影像风格,也从不刻意地去改变什么,一切都
专题·策划 |
野百合也有春天
2021年,往事已成追忆。吴正中 摄 游历、远足是一个传统。三教九流,盖莫能外。孔孟周游列国,孜孜以求,口干舌燥;孙悟空架起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到最后还是没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但有些人在我去那里的时候选择了我在这里。既是立身之处,也是心安所在,其间还折腾出好一片风景,让人一笑、一静、一思、一悟,让自己的所在之地,成为别人的想去之处。 吴正中就是这么一个人。积几十年时光于一瞬。你说他伟大吗?
专题·策划 |
价值与处境:纪实摄影与当代中国
刘树勇(研讨会主持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艺术系主任、艺术评论家):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主要探讨的是传统纪实摄影的价值,以及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看待传统纪实摄影的结构方式、影像方式、传播方式等。 传统纪实摄影作品,是摄影人把自己的现实经验,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经历过的都记录下来,这些影像是有价值的,但当下社会对这些影像的认知度还不够,它们没有进入到图书馆、博物馆,保护起来让它延续下去,也没有专
影像·泛言 |
大相中原
大相中原 河南新乡宝泉 刘鲁豫 摄 河南新乡宝泉 刘鲁豫 摄 河南焦作云台山茱萸峰 刘鲁豫 摄 河南新乡轿顶山 刘鲁豫 摄 河南焦作云台山 刘鲁豫 摄 河南兰考黄河拐弯 刘鲁豫 摄 河南安阳太行大峡谷 刘鲁豫 摄 河南林州 刘鲁豫 摄 河南林州 刘鲁豫 摄 河南新乡关山 刘鲁豫 摄 河南林州 刘鲁豫 摄 河南辉县 刘鲁豫 摄
影像·泛言 |
用影像为河南山水而歌
河南新乡关山 刘鲁豫 摄 与中国许多广为人知的山川相比,河南境内的太行山、大别山和伏牛山各有千秋,是中国地理上、生物多样性上的一处高地。这些山脉如同生活在它脚下的河南人一样,宽厚、内敛和沉默,却有着让人出乎意料的景象,是极具潜力的山水景观。 然而,河南省的风光摄影创作一直是一个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业以主动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更大格局,全面融入到国家战略体系
影像·泛言 |
山河大观,中原气象
河南三门峡双龙湾 刘鲁豫 摄 无论何时,中原总是一个让人心生感慨的地方。先看地理环境:北方,八百里太行起燕赵、落中原,开辟出华夏地势的第二阶梯,西高东低;南部,大别山峻岭秀峰联结中部三省,划定了中国南北方的分野,才有南暖北凉;西面,群峦叠嶂,承秦岭之势。至此,三山半环拱卫黄淮平原,黄河奔流横贯中原大地,沧海桑田,国中之中。再看文化底蕴:华夏5000年文明史的前4000年,中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
影像·泛言 |
徽港
徽港 歙县深渡镇绵潭村(2019.12.4) 汪远强 摄 歙县王村镇烟村(2019.10.21) 汪远强 摄 歙县深渡镇漳潭村(2019.5.22) 汪远强 摄 休宁县榆村乡榆村(2019.10.17) 汪远强 摄 歙县宏村镇卢村(2019.9.17) 汪远强 摄
影像·泛言 |
昌溪记忆
歙县昌溪乡昌溪村(2017.11.3) 汪远强 摄 “吴茶周漆潘酱园”是古徽州广泛流传的俗语,说的是吴、周、潘三大家在徽州商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吴茶”“周漆”指的就是昌溪吴家、周家所从事的茶业和漆业。昌溪,始建于唐朝,南宋以前称为“沧溪”,宋淳熙年后改为“昌溪”,素有“歙南第一村”之美誉。昌溪村有吴、周两大姓,还有其他数十个姓氏,汪也是其中之一。 我家门前的河叫昌源河,昌源河是新安江的支流。
影像·泛言 |
在水一方
歙县深渡镇漳潭村(2017.12.17) 汪远强 摄 汪远强一再强调,他是以新安江作为一个主题线索,完成对徽州一次类似乡愁的摄影项目。而我看汪远强的照片,如日记,散淡、无目的、无意义,更是失却了主题,仅仅是些词句片段娓娓道来,如诗如诉,诵念着他还乡的渴望。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纷吾隔嚣滓,宁假
影像·泛言 |
徽港淘金
休宁县源芳乡梓源村(2018.5.25) 汪远强 摄 建德江就是新安江。建德以下桐庐、富阳一带称富春江,是新安江的下段。建德有个三江口,上游左手边是衢州、金华流来的兰江,右手边是徽州下去的新安江,旧时称作徽港。汪远强的作品取名《徽港》,地理方位是清晰的。 徽港之水,源起休宁县六股尖,是新安江,包括富春江至钱塘江入海,整个流域的正源。这是现代水文学给出的概念,哪支源流最远即为正源。古人言新安江,
影像·泛言 |
中国功夫
2020年12月,少林寺西方圣人殿,练习少林拳的武僧们。李铁强 摄 在国外,遇到中国面孔,老外喜欢大喊“Kungfu !”,功夫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这称呼带着敬佩和赞许。 功夫是对武术,以及各种搏斗技巧的统称。但在我的理解中,功夫还应该是武术的升华,不仅是御敌健身所用,还是经过筋骨的锤炼,上升到心智与意志的磨练,进而达到一种超然的生命境界。 我出生在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在历史上这里出现过
影像·泛言 |
辽河记忆
辽河记忆01 邬毅 摄 辽河,静静地流过辽南的一座老城,我的家乡—营口。 水流缓缓地淌过儿时记忆,那些卷起的浪花般的故事,甚至模糊的细节,都是令人眷恋的心上褶皱。 白驹过隙,转眼就是几十年,那些事、那些人恍若匆匆,擦肩而过,辽河却始终深沉,伴着河中小船,河边芦苇,和每季往返的飞鸟,它未曾改变,它们亦未曾改变。 乌云偶来,会随之带过些许阴郁与压抑感。如期而至的冰雪时节,会冰封一片壮美,而春天
影像·泛言 |
极简,却不简单
辽河记忆11 邬毅 摄 大众摄影时代,中国风景摄影群体异常繁荣,很多摄影师在名山大川中穿行,发现美景,欣赏美景,传播美景。壮丽山河,色彩斑斓,海洋一样的风景影像堵满眼球,似曾相识。而邬毅的这组摄影作品《辽河记忆》,让我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 认识邬毅很多年,知道他一直静默低调地用心拍摄。五年前,一个烈日燃烧的夏日,在我的摄影工作室里,他那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冬之禅》系列摄影作品,让我对这位辽
影像·泛言 |
钱塘“卫士”
下井前,检查地下管道的空气指标。朱朝富 摄 “卫士”们冒雨抢修地下管道及电缆。朱朝富 摄 下井前“卫士”穿好防毒防水衣。朱朝富 摄 夏天,为了抗地下管道高温,“卫士”下井前需要冲水降温。朱朝富 摄 城市的下水道有如城市的“下半身”,下半身的新陈代谢直接决定了整座城池的健康程度与更新能力。在安阳殷墟,我们看到三千年前人类最早的下水管道是陶土所制,该下水管道的管径跟现在我们厨房里所用的排烟管道
影像·泛言 |
水木清华
是水,不是水,胜似水;是景,不是景,胜似景。 身披大红战袍,俯瞰神州大地,映红千重山峰、万里叠嶂。 霓虹闪烁的光不一定都耀眼,直线状的物象也许就是光怪陆离的曲线。 一排琴键,跳动的是生命的旋律,奏响的是烈焰般的命运协奏曲。 天上的飞船可以翱翔太空,水中的飞船同样可以斩波劈浪、神游四方。 柔软的水浇铸成坚强的母亲身躯,母亲的乳汁滋润着壮丽的江河大地。 蔚蓝色的海是神秘的,神秘的海深印着一
影像·泛言 |
识水性、掠水影、铸水魂
我一看见水,总是激情四射:碧矣、蓝矣、阔矣、壮矣、神矣、妙矣、怪矣、奇矣、鲜矣。 何谓者?缘于我对水的特殊情感。 识水性 水是生命之母,水是万物之源,水是生产之基,水是生态之要。古今中外,“人类所编织的无数的史诗,可以说都是通过水所映照出来的一段段的故事。”宗教史家米尔恰· 伊利亚德称水是“源泉与起点,是所有可能存在事物的仓储。水高于一切形态,支撑世间万物。” 皮马族印第安人宣称地球母亲因一
影像·泛言 |
天光云影红杉湖
杉雾精灵 徐渭明 摄 萧瑟是冬天的代名词。北风起兮,山川失色。 但也有例外。比如四明湖,在经过半年多的蓝水绿树相依相伴之后,蜿蜒的湖岸线迎来了轰轰烈烈的炫彩时光。四明湖,由此成了红杉湖。 由绿向红转色的,是树形整齐、枝叶婆娑的池杉。它们伫立在四明湖边的浅滩地带,一株株、一行行、一丛丛、一片片沿着湖岸线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为入冬的四明湖箍上了一个红圈,如一枚不规则篆章透气灵动的边框。 晨云湖村
器材·技法 |
精灵神韵,可恼无声
探路者 张智良 摄。这两只姬螳若虫一虚一实,姿态各异,煞是有趣。2010 年6 月5 日摄于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佳能EOS 450D,100mm,f/13,1/250 秒,ISO 100。 微距摄影超越了人眼对细节的认知,是一种超越视觉的心理触摸。我喜欢在拍摄微距时放纵自己的直觉,体验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人们眼中,自然是美的,不仅美在那些让人炫目的壮丽景观,也体现在一些小小的生命中。当你停下
器材·技法 |
中国图片社:打造中国一流影像数字化服务平台
张胜利研发的二代翻拍仪。(中国图片社器材销售部 供图) 2020年6月,中国图片社购入的那套漂亮的“文化遗产解决方案飞思one(PhaseOne)”,引起了“老技师”张胜利的好奇心。 他前后左右观察一番,操作几次,便推着一小车零件,一头“猫”进了单位的“小二楼”——这个略显神秘的小楼坐落在宣武门外西里的居民楼后面,是中国图片社传统的暗室放大工作的地方。 此时,中国图片社刚刚完成中国照片档案馆
艺苑·微言 |
海滨城市中的“高山村”
云上军营村。夏海滨 摄 厦门有海也有山,既有鼓浪屿也有“高山村”。位于厦门市西北部同安区莲花镇的军营村、白交祠村、西坑村、淡溪村被称为厦门特区的“高山村”。30多年间,高山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偏僻穷山村”逐渐成长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蝶变”之路。 白交祠村夜色。梅涛 摄 这条路是怎么走出来的?蜕变后的高山村是什么样子?由《摄影世界》杂志社、厦门市文联、中共厦门市
艺苑·微言 |
读者园地
中国风景区摄影网(http://www.cnfjsy.com/)是专为风景区和摄影人设立的网站,是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和风景区、美丽乡村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的平台。目前拥有会员10万多人、全国各地工作站235个,成立了百家媒体合作联盟,设立全国摄影创作基地和美丽乡村中国行网红摄影地117处,另有全国近4000个景点对网站会员进景区采风提供了免门票服务。
艺苑·微言 |
“飞羽视界”生态摄影月赛
摄影体会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大地一片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景象。三门峡王官天鹅湖黄河湿地迎来了一年一度拍摄天鹅回归的黄金期。然而,想要拍到天鹅与秋景完美结合的场景并非易事。自从2015年11月初,我发现王官湿地有天鹅后,每年都去拍摄,然而连续6年都未能如愿。不是秋叶黄时天鹅未到,就是天鹅到了但叶已落净,很难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再就是库区蓄水较浅,树林边黄土裸露,缺乏意境。2020年11月初,机会终
艺苑·微言 |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