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12期
卷首语 |
敬微光,以颂歌
岁末。 2022年迎来最终章,总结和沉淀的时刻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这一年,我们在镜头中总能感受到中国崛起的脉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时先贤们就已对茫茫宇宙充满无尽畅想与慨叹。如今,随着航天人一次次携梦想之光的远征,中国人在太空有了一个“家”——天宫空间站。 梦也不止于想,这个“家”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火箭腾空而起奔向浩瀚太空的那束光
环球·视界 |
恰好
水至清则无鱼 那就不深不浅 不急不缓 清澈得恰好 有花开,等人来 目光所至 无问虚实 10月27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的海菜田。海菜花对生存环境的水质要求高,被视为“水质风向标”。在云南大理洱海,海菜花一度难觅踪迹。如今,随着水质逐渐恢复,海菜花不仅回到了洱海,还成为百姓增加收入的“致富菜”。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点评:好看又好吃的“全能花”。 10月3
影像·泛言 |
一群马·满天星
一群马·满天星
影像·泛言 |
相外之音
一群马·满天星之二。李刚 摄 一群马·满天星之三。李刚 摄 马是一个特殊的物种,又是一种普通的生命。 中国古人认为,马是上天派到人间的神灵,在天为龙,在地为马。曾有一组古代阵图反映了古人对马的意象:肋下生翼,遨游苍穹,是速度力量的象征,是勇猛坚强的图腾。 马,身材壮硕,胸部开阔,脊背平坦,目如明珠,耳似劈竹,四肢修长,奔跑如飞。在我的观察中,马有着和人类一样的丰富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影像·泛言 |
“马化世界”:写意与禅意
一群马·满天星之九。李刚 摄 李刚关于马的摄影专题,已经越过了唯美主义的形式追求和极简主义的结构探索,走向了写意阶段。如果将他这个阶段的作品整体观之并加以概括,可以称之为“马化世界”—从马克思“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思想化用过来的一个提法。这主要指向他这组作品的两个特征:一是通篇无人,皆为马的生存状态和环境,构成一个马的世界,马在这个世界里自在、自为、自主地存在,仿佛自然是为其而备;二是这个“
影像·泛言 |
岁月流长
2010年10月6日,在埃及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举行的法老拉力赛上,摩托车手们在沙漠中驰骋。才扬 摄 手机铃声“叮当”响起,一位留校当老师的大学师哥给我打电话,想请我回学校讲讲我驻中东的故事,可惜我有报道任务无法成行。回想利比亚战争的时候,我在中东的林林总总,既陌生又熟悉。做了17年摄影记者的我并不是新闻专业毕业,而是学阿拉伯语和英语的文科生,但却早在念书时就梦想做一名记者,勇敢闯荡,向往远方。
影像·泛言 |
见证山区教师的坚守与改变
如果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梦想与希望,那么山区老师就是最闪亮的那一种蜡烛。他们坚守寂寥的莽莽大山,照亮孩子们踏出山门通往绚丽梦想的征途。 2012年起,出于对山区教师的崇敬,我走过广西多地山区,用5万多张照片记录了260多名山区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奉献与收获、坚守与变化。 这些教师工作的学校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然而,自从把教书育人的信念和种子埋进大山的那一刻起,
影像·泛言 |
舞动的墙
埃菲尔铁塔。托马斯·凯尔纳 摄 英国拉科克修道院。托马斯·凯尔纳 摄 我和托马斯·凯尔纳(ThomasKellner)是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上认识的,第一次看到他展出的建筑摄影作品便令我印象深刻。他的作品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碎片化的艺术语言,让人联想起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绘画作品,渗透着一种音乐的节奏性,可以让我们看到“振动”或“跳动的目光”。那一刻,我便记住了这组独具一格且充满个性的作品,以及它
影像·泛言 |
京城居委会
高度警惕。1982年,两位执勤的居委会积极分子注视着陌生男子。吴强 摄 上岗之前。1984 年,东华门街道普度寺居委会主任从居民院中的居委会出发去巡逻前整理袖标。吴强 摄 作者自述 记得1982年,我刚开始学摄影,在北京市东城区普渡寺胡同,我拍下了摄影素材中的第一张黑白照片。或许,就是这张黑白照片,让我和“居委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人到中年,我调入北京市东城区新闻中心任摄影记者,下街道、跑居委
专题·策划 |
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
《心像风景》NO.5 于云天 摄 编者按 为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影像文化交流,推进海峡两岸携手共同打造“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第三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于202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浙江举办。本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由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组委会主办,浙江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浙江省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中国图片社、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江山市文学艺术界
专题·策划 |
突破影像的审美“瓶颈”
“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高举弘扬中华文化的旗帜,创办之初就聚焦了影像审美的中华语境。“第三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继续坚持这一主旨和主线,推出主展项目“双金辉映——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于云天、叶文龙原作展”,希冀对影友们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能有所启发。 在摄影创作中,常遇“瓶颈”问题。踏进摄影圈,门槛似乎很低,但入门后提升,台阶却很高。于云天老师总结自己早年的风光摄影:“审美意趣更多的是捕捉
专题·策划 |
心像风景
《心像风景》NO.17 于云天 摄 我早年的风光摄影创作注重对自然的摹写,审美意趣更多的是捕捉转瞬即逝的奇异景观,是“再现”而不是“再创”。那个时期,风光摄影的主旨是把唯美作为第一要素,拍摄那些“引发审美情感的线条和色彩的组合”。然而,随着对影像的不断认知和探索,我愈发意识到,那些原本极致的、漂亮的、唯美的自然风光,仅仅是美的初级展现,是愉悦情感的感性认识,而摆脱窠臼,创立一种新的风景格式塔,由
专题·策划 |
流动的永恒
《山水诗行》NO.23 叶文龙 摄 《山水诗行》NO.22 叶文龙 摄 浪漫。从故乡雁荡山延展到定居地温岭,又散发至世界各地,将我这个原点与山水之极的高远天穹、深远地极构成了一个无限的空间。《山水诗行》这组作品记载我探寻世界的脚步和对万物的感悟。而在《冬雪》里,我更关注精心营造的场域,会怎样影响到观者的观看与内心,我尝试使用人格化的叙述,去展现森罗万象间的智性。 将二者并置展览,于我而言是再
专题·策划 |
“光影瞬间·映像两岸”摄影作品展
作为“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组成项目, 此次“光影瞬间·映像两岸”摄影作品展,精选两岸85位摄影家带来的278幅不同艺术风格与特色的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色彩灵动,以光、影、色言志传情,生动展现镜头定格下光影变幻、秀美多姿、意境深远的两岸映像,为两岸摄影爱好者呈上一道丰盛的视觉盛宴。
专题·策划 |
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
一等奖《故土》组照之一。谷浚宇(台湾) 摄 一等奖《家庭印象》组照之一。洪泽楷(台湾) 摄 一等奖《2020- ?》组照之一。付嘉悦 摄 一等奖《如何淹没一棵树》组照之一。李翰原 摄 一等奖《淄河考》组照之一。李佳昕 摄 青年是两岸影像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第三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展出了两岸青年摄影人的作品,其中,“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可圈可点。该摄影大赛以
专题·策划 |
庄跃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创作的力量之源
“第一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主展《墨影》作品之一。段岳衡 摄 一直以来,尽管摄影是全世界的共同视觉语言,却在西方的语境中徘徊太久。寻求其在中华文化领域的革新与突破,既是摄影领域的议题,也是文化领域的议题。“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在打造摄影中华语境过程中的成功实践,不仅推动了新时代的摄影事业,传播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更是为讲好两岸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引入了新的传播主体和视角。 为此,摄影世界杂志社
器材·技法 |
“国宝”在云南
蜂猴。摄于云南普洱。佳能EOS-1D X Mark Ⅱ相机,114mm 焦距,f/8 , 1/400 秒,ISO 3200,杨学飞 摄 云南独特的地形地貌、众多的湖泊湿地、洁净的水能资源、立体的气候条件、四季充足的食物形成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性循环下,云南“动植物王国”誉满天下。 目前,云南有我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种——绿孔雀,是野生雉类中体形最大的鸟,被称为百鸟之王。此外,有
器材·技法 |
云上天镜SpaceLens:因热爱,我们共赴山海
问天实验舱发射时的尾迹云。索尼 Alpha 7R III + 适马150-600mm f5-6.3 DG DN OS HSM 孙业林 摄 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索尼 Alpha 7 IV + FE 200-600mm F5.6-6.3 G OSS + 1.4x增距镜 赵天琪 摄 对话“云上天镜SpaceLens”成员 为什
艺苑·微言 |
非凡十年龙里答卷
龙里县 熊安虎 摄 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取龙架山之“龙”、乡里之“里”而得其名。 近年来,龙里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大力实施深度融入“强省会”行动,扎实推进“四化”融合发展,树立新时代“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的县域标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先后获得中国刺梨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
艺苑·微言 |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景区演员在龙里县龙里水乡景区为游客表演。黄晓海 摄 村民在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创作苗画。王立信 摄 农民在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辣椒育苗中心进行辣椒苗管护。吴吉斌 摄 龙里县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民至上,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打赢“四场硬仗”,累计整合资金179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在全州率先脱贫摘帽,提前一年全部脱贫。龙里县9521户3513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
艺苑·微言 |
城镇建设工业发展
建设中的龙里千亿工业园 熊安虎 摄 快速发展的贵州快递物流园 熊安虎 摄 龙里河大桥 熊安虎 摄 龙里县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先后打通连接贵阳主干道路——贵龙大道和龙溪大道。贵龙城市经济带快速崛起,龙溪先导区成功获批全省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至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1.7%提升到59.8%。 龙里县工业企业数从200户增长到902户,规模工业数从64户增长
艺苑·微言 |
教育投入社会保障
龙里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学习舞蹈。罗大富 摄 老年人在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老年互助中心与村民聊天。黄晓海 摄 老年人在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老年互助中心下棋。唐鹏 摄 2014年以来,龙里县累计投入10.99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龙里县新高中建成投用,新(改扩)建中小学40所、幼儿园40所,撤并农村薄弱中小学66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全面夯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
艺苑·微言 |
生态保护旅游产业
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龙仙湖 熊安虎 摄 游人在龙里县龙架山森林公园郁金香花中自拍。黄晓海 摄 秋日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 熊安虎 摄 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游客在油菜花田里游玩。贺春雨 摄 湾滩河田坝 熊安虎 摄 游客在云栖谷双龙小镇享受清凉带来的快乐。王立信 摄 春日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 熊安虎 摄 游客在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拍照留影。黄晓海 摄 十年来,龙里县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
艺苑·微言 |
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象往的生活”创意奖一等奖:世界第一高桥 丁凤英 摄 “象往的生态”创意奖一等奖:“象”依而眠(组照) 张雄 摄 “象往的生活”创意奖二等奖:山村看台 王泰恒 摄 “象往的生活”创意奖二等奖:欢乐“摸你黑”(组照) 陈文格 摄 由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云南中心、摄影世界杂志社、新浪、抖音等承办的“‘象往之地·光影云南’全国影像作品征集活动”收到了投稿
艺苑·微言 |
读者园地
读者园地
艺苑·微言 |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