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5期
环球掠影 |
环球掠影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7日,英国泰恩茅斯,风暴“奥托”引发沙尘暴,图为在泰恩茅斯海滩散步。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9日,沙特阿拉伯西北部,世界遗产马拉亚音乐厅的玻璃外墙倒映出山谷的美景。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0日,意大利阿尔贝罗贝洛,航拍下的特鲁利房屋。“特鲁利”是当地传统的石屋,有着圆锥形的屋顶,已经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符号。 当地时间2023年2月9日,波兰卢布林
时尚新品 |
拖拽式墙面办公桌(Flow Wall Desk)
这款适合小空间的办公家具,具有极简主义的几何形状,看起来就像墙上的一件艺术品,既有功能性又有装饰性。桌子未展开前,平坦如画布,展开后呈螺旋形书桌,你可以在这里工作、阅读或写日记。桌子也可以折叠起来储存。 电子墨水键盘 盖持(Gauge)是一款能够打破语言、文化界限的打字工具。键盘上的每个键都有电子墨水显示,可通过简单的设置来改变整个键盘的布局和语言。你可以变换为另一种语言或表情符号,也
图表解读 |
春茶,唤醒清新世界
茶,源于中国,传于世界。中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春茶在全年茶叶生产中又占据第一位,总产量大约占全年产量的45%左右。眼下,全国春茶全面开采,总体呈现“自南向北、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态势,广西、四川、贵州等主产区迎来集中采茶期。
国际资讯 |
DC发布多部新片信息
DC影业联合CEO詹姆斯·古恩与彼得·萨夫兰对DC宇宙的首批规划项目正式曝光,古恩将此称为DC宇宙重启(DCU)计划 的第一章:神明与怪物。 《新蝙蝠侠》续集定档于2025年10月3日北美上映,罗伯特·帕丁森回归主演。还有一部新的“蝙蝠侠与罗宾”真人电影《英勇与无畏》,灵感来自经典漫画系列,蝙蝠侠发现自己有一个从不知道的儿子——被刺客养大的凶残男孩达米恩。此片被描述为“一个很奇怪的父子故事”
专题 |
人工智能:是恐慌还是新希望?
人工智能(AI)技术经过了近70年的发展,如今,一款由“OpenAI公司”开发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进入了大众的视角。这款人工智能聊天软件,能够与用户进行有逻辑的交流,有人用这个软件来写论文、编程序。与此同时,不同的AI软件在各个领域都显现出了不一样的“卓越才能”,例如AI作画、AI写作等领域。当这些新技术出现的时候,除了新奇的感觉外,难免也会给许多人带来一丝忧虑——难道人类将要失业被
专题 |
人工智能是怎样“炼成的”?
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的数学教授约翰·麦卡锡组织了一次会议,讨论了人工智能可能应用的领域。图片前排分别为赛弗里奇(左一)、纽厄尔(左二)、司马贺(左三)、香农(左四),后排罗奇斯特(左一)、明斯基(左二)、麦卡锡(左三)。 让我们将视线回溯到1955年,后来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约翰·麦卡锡此时只有28岁。博士毕业后的麦卡锡前往达特茅斯学院数学系任职助理。28岁的他满腔热血、激情澎湃,对机器
专题 |
ChatGPT:终于像个“人工智能”了
山姆·奥特曼(左二)正从日常职责中抽身出来专注于“OpenAl”的研发,这是一家他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左一)共同创办的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组织。 截止到2023年1月,ChatGPT月活跃用户数量迅速飙升至1亿,平均每天约有1300万用户访问ChatGPT网站。目前用户数量仍在持续增长,ChatGPT成为互联网历史上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应用。“OpenAI公司”总部位于旧金山,最早由特斯拉
专题 |
AI能否成为艺术家
AI绘画《太空歌剧院》,2022年9月,在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美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太空歌剧院》这幅画作的创作者杰森·阿伦不是专业的艺术家,而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游戏设计师,这幅作品是他用人工智能(AI)制作的。此前,无论是“深蓝”对战俄罗斯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还是“AlphaGo”战胜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人类尚可把AI当作算力强大的计算机,而非具有人性的机器,因为人类始终认为哲学、艺术是
专题 |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未来生活?
华盛顿大学现实实验室,专注于开发下一代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这个全息国际象棋游戏中,对手移动的棋子只能通过虚拟现实头盔看到。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应用果实累累,面对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人们对其带来的究竟是恐慌还是希望出现了争论。恐慌论者常借用电影《终结者》中叛变的人工智能系统“天网”,来佐证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者”。希望论者则认为人工智能能够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
诡实录 |
“她就是我!”——疫情下的日本女性
20世纪90年代,“横滨玛丽”在伊势崎町的一条街道上行走。 在上世纪4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有一个“幽灵”在日本横滨市的车水马龙间游荡,她白金发、白蕾丝裙、白手套,搞得通体雪白,打扮怪异却很整洁,裹着厚粉的脸上用炭笔勾出诡异的眼影,推着行李箱,佝着背,执一把过时的白色旧洋伞。这位老妪仿佛是被某种咒语从昭和时代召魂过来的,年迈色“怖”,却坚持在街头拉客,认为自己必须履行作为站街女的“责任”,依照
人物 |
帕蒂·史密斯:如果青春有张不老的脸
所谓“诗乐同源,分久必合”,古代名流雅士钟情的唱和余韵袅袅,从未远离。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的诞生促成了诗乐的再度融合,说唱艺术大行其道。受法国作家兰波以及美国垮掉派文人金斯堡的影响,以帕蒂·史密斯为代表的美国摇滚诗人引领了这场文艺革命,创造性地将政治批判引入到摇滚,令弥漫着反叛精神和迷幻色彩的朋克,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图腾。从叛逆青年到社会运动者,再到艺术界的关键人物,正像纽约“城市钥匙”的颁奖
娱乐 |
《黑豹2》完美收官还是黔驴技穷?
“黑豹”特查拉国王不幸去世后,苏睿、奥克耶、拉玛达王太后、姆巴库为了保护瓦坎达而战。 《黑豹》第一部能够成功,男主角查德维克·博斯曼功不可没。然而,可惜的是, 第二部还没开拍,查德维克·博斯曼就去世了,这让一些漫威迷扼腕叹息。 从2008年的《钢铁侠》开始,漫威用20多年的时间,20余部电影打造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漫威宇宙,一下子将漫威这个原本日暮西山,要“出租”自己的超级英雄人物来艰难度日的工作
心理 |
生而为人我很幸运
青少年自杀事件在全球已经从偶发变成常态、从新闻变成数据,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 不知从何时,青少年自杀事件在全球已经从偶发变成常态、从新闻变成数据,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5—19岁青少年群体中,自杀是女孩第二大死因,是男孩第三大死因。是社会压力太大、节奏太快?还是父母、学校没管好?亦或是孩子太玻璃心?这些都提醒着我们,不少青少年对“生命”本身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有人说:
新知 |
“狂飙”之下,揭开黑恶势力的面纱
各个国家对于黑社会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但各国相同的是打击犯罪、打击黑恶势力的决心。 《狂飙》是一部黑恶势力崛起的编年史,细数黑恶毒瘤非法生长的升级路,更是一部扫黑除恶坚决斗争的回忆录,横跨20年,展现了时代变迁下的黑白较量与复杂人性。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只不过现实比作品更加夸张。这部剧的原型是多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案例。如:长沙黑老大文烈宏案件、四川刘汉涉黑案件。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些故事
生活 |
在家分娩,独特的荷兰文化
荷兰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新生儿在家诞生。 荷兰拥有欧洲最高的在家分娩(home birth)率。自1990年以来,荷兰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新生儿在家诞生,这个数字虽逐年波动,却远远高于同等经济水平的欧洲发达国家——在邻国比利时、德国、法国,这个数字都不超过2%。来自欧洲国家或其他地区的女性在听闻或亲历荷兰女性在家分娩这一“制度”后,往往也会感到不可思议。 我在荷兰的一位巴西朋友最近便在家里迎来了她
历史 |
美国帕帕戈公园战俘营大逃亡事件始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帕帕戈公园战俘营关押着2000多名战俘。 1944年的平安夜这天,威廉·霍尔登上校的心情由晴转阴,他是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一座战俘营的典狱长,当天傍晚他接到报告:营里不见了25名德国战俘。蹊跷的是,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逃走的,也无从得知他们去了哪里。 这起越狱事件很快就成为轰动全国的大新闻,菲尼克斯地区的平民更是人心惶惶,指责军方连犯人都看管不住。 帕帕戈公
旅游 |
回到地震之前——加济安泰普纪行
2023年2月初,惊闻土耳其东南部、叙利亚边境地带发生强烈地震,尤其在10个小时之内连续发生两次近8级的强震,在世界近现代的地震灾害史上闻所未闻。在人类文明曙光初现的年代,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发源地形成一个弯月形状的拱门:西侧从以色列和黎巴嫩沿海岸北上,经过和叙利亚的交界地带。这一侧称为“黎凡特地区”;东侧则沿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向东南延伸,这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连接这个拱门左右两只脚的拱顶
收藏 |
辛迪·谢尔曼:不必知道我是谁
《无题电影剧照》的部分照片。《无题电影剧照》是一组创作于1977年至1980年间的黑白照片,被认为是当代最具独创性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之一。 在浩瀚的艺术史中,我们找不到可以和达·芬奇、毕加索、梵高这样的世界级大师齐名的女性艺术家。但还好,现今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受教育和参与政治的权利。在两次世界性的女性主义运动后,社会、政治、艺术、时尚、科技等领域都能看到女性的参与。 在2
影像志 |
影像志
从万县的分水镇西行到梁山县,地形陡峭山谷连绵,沿途可以看到深度耕种的层层梯田,梯田灌溉系统发达,农作物长势极好,一派繁荣景象。 张伯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1843—1928年)拍摄于四川,1909年间。 在旧时的重庆,码头被称为“渡口”,渡江的船被称为“梢船”。船的首尾两边各架一把桡子,船尾拖一把长梢,代替船舵也适宜推渡。在没有轮渡的年代,梢船是横渡
阅读 |
蠢人谋杀案
《纽约每日新闻》招募了一名摄影师,进入了行刑室,拍下了露丝·斯奈德死亡的瞬间。这张照片上只配了一个词:死。画面有点模糊, 但是这只会让它更激动人心。这期报纸多卖了150万份。 开始是用了一剂二氧化汞,然后是一定量的氯仿,接下来是几杯酒,再然后是一个铅块重重地砸在了那人的头上,最后是用电线紧紧地缠在受害人的脖子上。对于如此罕见的案例,以“赶尽杀绝”一词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阿尔伯特·斯奈德这一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