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9期
|
青帝白帝
1995,华山 一万只虫鸣还没有将夜色啮尽,刚刚凌晨四点,我们就被叫起爬山了。 虫声唧唧,雨点一般洒落,带来许多寒冷的气息,仿佛有数不清的微明光斑把我们湮没,把我们托起,又落到黝黑的山径上。 山,是西岳华山。我们昨天来到这里,专门为了爬华山。说是专门,其实并没有任何装束准备,而且当时也并无缆车,我们只是做好在一整天的时间里爬山和下山的准备而已。 迷迷糊糊中走过一座山谷,之后的山路基本是五十
|
横无际涯
毕业季已经不远了。我坐下来想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这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究竟是什么问题,总是要想好了再动笔写个意见。教授不是超人,但此时得把自己当超人用了。学生想法千万,笔下也就万千,论文取材宽泛无边,朝代远的、本事偏的,或论一个家族文化,或钩沉一批文士交游;或作年谱,或做考证;有的想去解开一个死结,有的就做翻案文章,无有同者。如今一人一本,都到案头上来。一位教授熟悉的也就是自己研究的那些方面,更多的
|
少年的挽歌与永远的乡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底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性格特征。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初进入大学时代的这一代人,被统称为“六十年代人”。在这一代人身上,有一种明显的所谓“六十年代气质”。这种气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要描述出来,似乎又不太容易描述清楚。简单说来就是:性格上带着几分天然的伤感与忧郁;朝气浩荡、壮志凌云的年华里,会情不自禁地为远大的抱负和献身的高尚而感动,骨子里崇尚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再加上
|
紫渊色的秋天
一 这一年春夏,我无数次经过南澳大桥,在山海之间游走,落脚在青澳湾边上,筑建一个茶的空间——角茶轩。 此刻,要到达青澳湾,一条是环岛公路,一条是穿山而过的路,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走僻静的山路。 驶进山路,树木的生长显得无序而自在,较之环岛路明显葳蕤,多一些野气。两旁的树木放开手脚舒长,芭蕉树饱水般茂盛,一串串青绿的香蕉翡翠似的饱满,松柏一味挺拔。 可是,当牵牛花大片大片地出现在山路旁时,我还
|
风在水上是有路的
我住的地方,窗户外面就是湖。每天太阳从屋顶划过,最后都到了湖那里。雁去燕来,大雁在天上排着一字排着人字,燕子在空中斜斜剪着风。住在这样一个地方,人的精神气象里边好像也有了水,有了季节与风。 丰水季节,湖水像是有了身孕,湖中间圆鼓鼓的,看着比边上的岸还要高。湖面开阔,即便疾行的船只,也带着一份从容。船从窗子外面过,船身好像被风砍歪了,斜斜地就在树梢上,风吹树动,船也跟着往前移。到了枯水季节,湖水退
|
大哥1947
大哥大我十九岁,生日又比我大,家里面说起,经常顺口说大二十岁。家里有一个大过二十岁的大哥,他就成了连接上一辈和小弟之间的中转,我家上一代的家事,有好多都是从大哥那里知道的。 大哥年轻时从军南下,1950年就定居在成都。那一批南下干部,后来大都成了当地大大小小的领导。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很深。 1949年从军,到前两年,像他这样的离休干部在世的已经不多。我呢,这几年从山西去找他,来来回回也就是想闹明
|
乡愁与奇葩
乡愁:黄连木 这世上有一些草木,可以涵养、固化、引发乡愁。最典型的,莫过于张翰的莼鲈之思,“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菰、莼、鲈鱼,我的故乡也是有的,但少时家境清贫,没那口福,所以印象不深,反倒是无关饮食的黄连木,每一忆起,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黄连木亦称楷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树皮裂成暗褐色小方块或小长方块。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五至七对,披针形,全缘。花小,无花瓣,单
|
萤火虫和它的夜
一 他所说的“黄片”,就是从香港走私进来的录像带。傍晚时分抵达这里,我就是为了看一次“黄片”。 那些年,在我生活的区域,走私随处可见。尼龙布料、尼龙袋、香烟、电子器件、录音机、录像机、录像带、旧衣服、旧电器、旧摩托车……有人因为走私暴富,有人因为走私倾家荡产,有人因为走私进了牢房。同一件事,因为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结果;即使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因为不同的时间也有云泥之别。我村里一个人,因为走私,
|
众生道场
一 在我的想象里,佛陀、菩萨、尊者、光明云、波罗蜜音、诸神、鬼王,都在那种神秘而幽远的境界里影影绰绰,似隐似现。在众多佛的经典里,比如《金刚经》《法华经》《地藏经》等,开篇即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这个短短的省略号,无一不是具体地指向某一个遥远的、神圣的、让许多信众神往的地方。佛在某个地方,向众多的追随者宣示奥义。每一次,佛与弟子们在问与答的过程中让佛法得以解说。那些佛的弟子,往往也都是
|
大地上的语法
猫 一只猫运来黑暗。 月亮只是一种公共经验。 需要写下清风和花香。需要把枪口藏在词的背后。需要在路灯的上方安装星星的按钮。猫一开口,星星就歌唱。 午夜,人被梦境接走。猫是一种幻象。 夜行者酩酊大醉。他侧耳谛听,只听到时间的流淌。 这由时间和流水构成的睡眠,重新赋予猫以血肉。 它的叫声悬挂中天。 这世界过多的法则倒向物质的黑暗。 象征幸福的倨傲而博大精深的火焰女神,从不认为这世界给
|
理想的河流
一 和作家苏奴谈起河流之于人类的意义。话题谈到深处,两人都对“理想的河流”有了评判的标准:水量丰沛,源远流长;河流两岸植被茂盛、物种丰富;从上游到下游,村落遍布,各个族群,已扎根生息上千年;村落之间互有往来,情深意浓,祖辈之间极少争斗,以和睦相处为首要生存原则;流域内的村落发展史,既是民族交融史,也是文化传承史。当某条河流符合了这五条,尤其是最后两条,这条河流,才能称之为理想的河流。 二 碌
|
我的梦想都碎成了尘屑
被称为当代思想家的余世存先生在《时间之书》里说: 时空的本质一直在那里……有些时空的本质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温故知新。 可是,当我们聚神凝视时,可能会看到阳光掠过大地的丝丝影子,那是时空吗?当我们屏气谛听时,可能听到阳光走过大地的缕缕脚步,那是时空吗? 其实我们看不到它,听不到它。那么,余先生说的这个“本质”在哪里呢?我们谈论时间的时候,是在谈论什么?是在谈论一个梦吗?但那不是《爱因斯坦的梦》里
|
鹭鸶飞过初夏
栖鹭山 以斑嘴鸭飞在天空的视角看,那绕着池塘的道路就是一个“S”。 被强脚树莺的鸣叫引着,走到“S”的尽头,看见村子。两位老人在村口用方言说着什么,见我走进村,显出诧异的神情。不知从哪里跑出三只花狗,冲着我狂吠,简直要扑上来,大概许久没见过陌生人了。 “叫什么叫,不许叫。” 老人喝止了花狗们,我微笑着道谢。村子很小,有两间屋子已经塌了,剩半边屋墙,另几间屋子也透着长久不住人的荒寂。 村子
|
都市“放牛”
家家户户囤米囤菜。妻子把刚买的菜的一片菜叶摘下来,兴奋地拿给我看:“这里有个蜗牛。” 这厮也就黄豆粒大小,却已具备一个蜗牛的全部特征:潮湿的壳,新鲜的肉乎乎的身体,在水嫩的菜叶上一伸一缩地行走。偶尔搭在一个小小漏洞上,竟有体操运动员一字马展开,自豪举起双手之既视感。两只灵动的触角,便是它的“双手”。 大蜗牛常见,尤其夏季雨后,拳头也似的非洲蜗牛赫然背着棕壳在绿化带、草丛中缓慢前行,身后画下一道
|
荒山之夜
2020年,我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采哈乡合洛村驻村扶贫。 每次入户,我们都想抄点近路。因为高山上的村子实在太大,比如从村委会所在的四组到我经常去的三组,走村组干道的话就有五公里之遥。 再加上我们是徒步入户,主干道上经常有县上、乡上来检查的车辆,还有修新房子装材料的工程车,当时入组的路还没有硬化,车驶过尘土很大,所以我们后来就尽量不走这条路了。 我、成平、海来,经常从四组走小路,翻过一座
|
将来的事
那年,我们五个朋友,去了巴马。首先是黄土路动议,他群发短信,说:“我们去巴马住几天吧。”于是,倮倮和阿鲁、老贺开着一辆商务车,沿着两广沿海高速,风驰电掣地从广东中山过来,一路把我和黄土路捡上了车。五个男人,在夜幕降临之时,到了巴马百魔洞附近的村子。几个人像茫茫雪野里奔走了几天几夜的狼一样,饿坏了。看到路边有一家门口挑着两盏颜色不明的灯笼、尚未打烊的小餐馆,不管三七二十一,进去点了几个菜,要了一大钵
|
边角记事
一枚空信封 (1978年12月2日 辽宁·凤城) 我从大队广播站回青年点时,捎回几封积压在大队部的信。其中一封收信人是?菖?菖?菖。 他接过信,面露喜色,当众撕开,发现信封里竟然没有信。是一枚空信封。他一脸蒙相。再看信封,收信人地址和姓名齐全,寄信人地址仅写两个字:内详。 他思索片刻,脸色转阴,将空信封揣进兜里,走了。 这个空信封,在许多年里给了我无限想象…… 注:若干年后,回城知青再
|
梅与兰的情意
2022年7月,董延梅老师辞世了,享年九十五岁。董延梅老师毕生从事文化出版工作,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1958年到1988年先后在百花文艺出版社任助理编辑、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迄今六十四年的历史,以十年沉寂为界,前后是两个辉煌期。以毕生奉献于这两个辉煌期的,董老师是绝不会被遗忘的人之一。 1958年,第一次为刚刚挂牌的百花组稿,董老师就和柯玉生
|
与陈子昂互文
一千三百二十六年前,报国无门的蜀人陈子昂,登上传说中堆满耀眼黄金,而今早成废墟的土丘,举目四望抚今追昔,宇宙辽阔,历史幽深,人类又是多么孤单渺小!快到不惑之年的陈子昂,唱出了二十二个流着泪滴着血藏着火的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一千二百六十年前,杜甫避难梓州南行,先后来到射洪和通泉两地寻幽访胜,向诗歌先贤陈子昂、游侠郭元振和艺术家薛稷致敬。登金华山,作《冬到
|
自然文学与自然的文学
“自然”是一个容纳宽广的词,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词性。我们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词,亦有这样的多变性。比如:生、老、病、死,这四个字,无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同时也是形容词。 我们经常说到“自然”,这是生活中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关键词。然而,我属于跟自然接触得最少的那类写作者,一直生活在城市,目力所及,都是混凝土、玻璃和金属的人造景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上大学时还以为米磨碎了就是面。我和真正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