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8期
|
文字,如此低矮
一 一切死亡在秋天不但被注定,也已在发生。 一支歌唱到了最高音,嗓子破了,还要坚持唱完,很敬业,可也唱出了不少意外,这就是秋天。花迅速谢,草迅速凋,庄稼迅速地开镰归仓,河面开始萎缩,天空日渐无聊,这就是秋天。看上去炉火熊熊,其实行将熄灭,满眼累累硕果,内心已是灯火阑珊,这就是秋天。所有的油彩挥霍一空,这才发现,一张老脸还有细节等待勾画,这就是秋天。繁华成了绝唱,暮气滂沱袭来,这就是秋天。 秋
|
在岁月的清晖中
我过了马路,走到哑默身边,向他道歉说我迟到了。他说没关系,是他提前到了。我这才发现站在他身边的女士是他夫人张靖。另一个女孩向我打招呼,我问是谁,张靖说是伍怡默。伍怡默是哑默与张靖的女公子,刚满十八岁,但几年未见,已从小姑娘出落成美人了,眼神极浏亮,含笑而聪慧,遗传了哑默的特点。 寒暄了一会儿,张靖送女儿去花溪学编导,我与哑默沿着观水路往上走,去十八号公馆。 十八号公馆,在地图上也叫“民国英式别
|
白面,白面
一 白面之白,不单指颜色而言,有一层稀缺的意思隐隐暗含着。打完家具再没余钱买漆料上涂,晾着使;做件皮袄手里空了没有布料挂上袄面,光板穿,都叫“白茬儿”——言其窘迫。 白面之白,一定还有“白瞅着”的一层含义在——瞅不见,眼馋;瞅见了,心馋。 傍年靠节,队长捂着从粮库求告回来的白面不撒手,年根上,才冲手下人憋出一句:分面。候着号令的人跑去敲钟喊喇叭,全屯子轰动。 动静大,一口人只分二三两。盆装
|
告别秦椒
辣椒,我们那里都叫秦椒。秦椒,我也是捕捉着话音写的,到底是不是这两个字,说不准。 我村里爱种白菜萝卜,还有秦椒。村子靠着一条小河,是远近闻名的出菜的地方。当地有民谚说:高头南岳,胡萝卜葱多,想吃好枣,跑到乔阳。阳发音像是“岳”,也就押韵。枣树耐旱,那就是另一块地段了。 高头村的秦椒呢,有那么点小名气。你到集镇上去,有卖秦椒的,问哪里的,高头的,于是放了心。 高头村的秦椒为啥有名?当然啦,因为
看·听·读 |
孤独的逆鳞
上 1950年7月27日,托马斯·伯恩哈德与为数甚少的密友之一,音乐家布伦德勒,像往常一样来到圣法伊特教堂。在朋友的伴奏下,伯恩哈德放声高歌他挚爱的《魔笛》中的咏叹调。在空旷教堂的穹顶之下,他的歌声低沉宽厚隽永,因为丝毫没有经过后天的音色训练,而更显得纯净天然。教堂外,伯恩哈德的歌声吸引来很多的人,其中不乏来自上流社会衣着雍容的妇人。其中,一位来自维也纳名叫海德维希·斯塔维安尼切克的五十多岁的女
看·听·读 |
一朵哲学的牵牛花(外一篇)
好作品来自技术,伟大的作品源于情怀。人类以自我为圆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耐心、爱心或者其他。你的耐心、爱心甚至讨厌憎恨,便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这就是情怀。 美国作家米切尔的《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一次又一次回到塔拉庄园,回到那块生她养她的红土地,去找寻生存下去的勇气,或者舔舐内心深处的伤痛。这并不是说斯佳丽爱这块红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绵绵不绝的棉
看·听·读 |
橘子的人情温度
在小寒晴明的日光下,剥一箱川红橘。用小刀轻轻在外皮划一个十字花,然后剥开,橘皮就成了一朵花瓣,放在阳光下晾晒,收好储存至少两年以上,普通的橘皮就成了陈皮,有了药用的价值。 橘,同“桔”,但“橘”字比“桔”更有一种沉稳温文之气,许是因为有屈大夫和诸多文人的文意在,意思便深远了许多,而“桔”字则是民间的粗率与真纯,简简单单只是欢喜。此时认真小心地剥着川红橘,不仅有“橘”里的沉稳之意,更有“桔”里的简
解释与重建 |
时刻:从黄昏到黑夜
黄昏来临 在黄昏,我们会安然一些。光,柔和了不少,光散了热,也就可爱了。光覆盖山林草木之时,我才感觉到一些变化。光什么时候穿上霞衣的,我不知道。刚才还在炙热的光里,看到虚白的语言,此刻却突然丰盈起来,光那么盛大、厚实,让一个黄昏变得如此美好。 我们无数次读到黄昏,却在黄昏中无所事事。我们眼中的草木,都带着黄昏的颜色。绯红,赤橙,说不清楚,光晕如此多变,重叠着,渲染着,像泼墨的色彩。我们耳朵里的
解释与重建 |
一包指甲
我去接父亲的时候,他拄着一个拐棍,佝着腰站在地上,脚下一个包袱。我不晓得怎么头脑一热,就把他的破烂掼上车,带着他走了。在车内我大喊:你就像个讨饭的,挂着瓶子、毛巾,给你买的那么多包和拉杆箱呢?他不作声,晓得我脾气。带他到我们以前住的地方,那里空置许多年了,刚装好,让他看看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一辈子没有屋,晚年寄居在儿女家里,是的,寄居。 到了,我把他扶出车来,他已经不能走路了,但能弯腰站着,东相西
百花·自然书写 |
川江本草
船底苔 “船板上有好东西!”老桡胡子冉白毛冒出这么一句后,开始摆来龙去脉:我才当闷甑时,有个热天发痧,头昏胸闷,打不起精神。船上的头籇三十来岁了,是忠县人,心善,对我好。他手蘸了水,抹在我前颈项上,然后弯起中指和食指,提起颈项肉皮子使劲揪,揪了左中右三处。一路揪,一路冒起血印子,不一会儿就是乌黑乌黑的了。这叫“揪痧”。 喝了口浓茶后,冉白毛继续摆:“接着,他又跳进水里,在船底板上抠了一坨青苔,
百花·自然书写 |
钻林记
原始林不等于原始森林。森林的概念应该是指成片的乔木林——松、杉、桦、榉等。原始林不都是乔木,有乔木有灌木,还有更多藤类、蕨类和地衣,它和原始森林的共同点是,整个林地是天然形成的,没有人工因素,其物种和布局都早已设定。人为了看风景、卖风景修建的栈道和混凝土便道延伸到林子深处,显得很丑。 我钻的原始林中的乔木主要是珙桐树,高大的和正值青壮年的,次第开着既像鸽子又像手帕的花。花落在树下的草地上,形成一
百花·自然书写 |
小南院记事:井沿、青砖房
一 冬天的井沿总是布满了白冰。白冰一层一层增高,一圈一圈扩大,把洋井紧紧围起来,到最后只露一个井罐子,用水舀子都无法接水了。一到这时候,就出来几个拎着铁镐的小伙子,把冰包一块一块刨下来,运到院外的大街上,或者扔进谁家的菜园子里。 男人们一边看热闹,一边谈论国家大事。女人们则凑在一起,说一些家长里短。她们似乎有说不完的家长里短,啥时候见面啥时候说。 有一天,她们神秘兮兮地说唐家的姑娘有了,没结
生活志 |
折叠的影子
尽管有导航,还是出了点小偏差。多亏另一个朋友先到,他在电话里让我们再前行。夜色如漆,靠雪白的车灯切出一条路。 约莫五分钟后,看到朋友的身影,他正缩在路灯下,手里举着手机,勉强托起一撮光。下车,搬东西,过桥,沿着斜径,一脚高一脚低,始终不敢抬头。 山里特别静,没有任何声息,因前段时间一直不下雨,溪水只能住在石头缝隙间。风冷冷地跟过来,奇怪地没有声音。几个人一时也无话,顺着小石径,默默地往上走。
生活志 |
生死之间
一 前方一阵剧烈爆破,掀起烟尘滚滚。突然有人高喊“冲啊”,整个队伍奋身跃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现场…… 这不是某个电影或电视剧镜头,而是红旗公社向阳大队农业学大寨的作业工地。爆破是为了开山取石,奋身跃起勇往直前的,是红旗公社参加大会战的全体知青。 耳泉冲进爆炸现场,像被烧着了一样发出惊叫,脸色惨白如雪。未等说话,就听不远处一声闷雷,是一个哑炮。此刻,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忘查炮数了,而
生活志 |
晨雨记札
花朵叫醒耳朵 在雨声中醒来。是在南方。 雨是间接落到地上的,从高的树木落到灌木上,从灌木枝叶高高低低落到草上、地上。连绵的小雨,躺在床上,能辨得清落雨的高低远近、稀疏稠密。黄土高原的西北,雨落到地上,“噗嗒”“噗嗒”,少有枝叶的阻挡。雨会溅起土腥气,干燥的时候,满眼睛土黄,但闻不到土的气味,潮湿泛起的土腥,是那种彻底的土味,被激发出的深沉好闻的土地的味道。 能躺在床上,细听耳边的落雨,缘于求
生活志 |
一个早春
1978年我十五岁,年初一个寒风料峭的黄昏,在家门口的街边玩耍时,我看到了一个穿着破旧蓝大衣的年轻人,推着一辆叮当作响的破自行车向我走来,看样子已赶了很远的路。他气喘吁吁、风尘仆仆,但神情颇为兴奋,向我打听城南赵家车马店该往哪儿走。我乍听很是诧异,因为没想到像“赵家车马店”这样的名字会在现实中出现,这类带有“封资修”色彩的名字已经消失很久了,只偶尔在以旧社会为背景的电影中看到过。我猜测这个人大概已
专栏 |
花朵叫醒耳朵
“耳朵”一词不知始于何时,根据我的考察,应该不会早于晚唐。五代诗人徐仲雅在其《闲居》诗句中径直使用了“耳朵”一词:“屋面尽生人耳朵,篱头多是老翁须。”将耳朵与胡须相对,是我目前所见最早的一例。到了宋代,“耳朵”出现的频率逐渐高起来。由于这种叫法最初来自民间,也就容易被注重口语写作的僧人或民间作者所采纳。北宋诗僧释德洪《摩陀歌赠乾上人》中便有“一味怯风吹耳朵”的直白写法。诗僧释正觉在《禅人写真求赞》
专栏 |
雪深有几许
一 正冈子规有句:“几度询问:雪深有几许?”病中的子规,几次询问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外面的雪有多厚了。子规在东京根岸的寓所去世,养病时还作有一句:“快把拉门打开来,想看一眼上野雪。” 我最后遇到的大雪是在几年前。2018年12月26日夜里,我从北海道回到成都。之前的很多天里,我所遇到的,实在是一场雪的饕餮盛宴。 那些天,北海道还未到它的隆冬,而我却从来没有在如此低温的地方待过。其实不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