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20期
卷首语 |
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教育是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诉求。 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人们懂得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而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生态文明教育应该以真善美融和为价值取向,使其成为公民生态素养的核心。 求生态之真。要以生态整体观的恢宏视野,统筹各类学科知识,以对自然、人与自
探索 |
学校生态德育的时代诉求与实践进路
摘 要 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从人类文明转型的高度深化对生态德育的认识,分析新时代对生态德育提出的教育诉求,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学校生态德育体系的实践路径。学校生态德育的时代诉求主要表现在凝聚生态道德和价值共识、拓宽德育的伦理学基础和促进个体人性完善等方面。建构新时代学校生态德育体系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遵循德育规律,建构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德育体系;明
探索 |
加拿大全民性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探析
摘 要 加拿大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民性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涵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面的课程体系,注重学校全领域、全过程评估的监测评估体系和注重多主体、多平台协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的社会支持体系。借鉴加拿大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系统性、回环性与全民性的特征,可建设大中小幼各个层面连贯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立全过程的生态文明教育监测与评估体系,健全
话题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
应对不可持续挑战的教育创新范式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远之计是从教育做起,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本期话题聚焦“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探讨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重要议题,以期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摘 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不可
话题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
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特性及理念
摘 要 生态文明教育是教育应对生态危机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基于文明转型的迫切性与教育变革的现实性,应从两个层面解读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首先应将生态文明教育理解为培育公民生态素养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应将生态文明教育理解为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范式转型。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全民性特征。引导公民认识世界是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关注自然环境与生命的内在价值以及树立共同繁荣和可持续的
话题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体系建设
摘 要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需要结合中小学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的归纳分类,周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体系要从文化教育、伦理教育、知识教育、思维教育、审美教育、生活教育等方面着手构建,以切实增强体系的实效性。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教育体系;中小学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
话题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 要 通过对全国82,438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呈现以下四方面特征: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呈现出认同度高、践行度低的特点;学校主题活动是学生最欢迎的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但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参与度不高。下一步,要着重从增强生态文明教育意识、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系统性和连续性、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由学校为主
话题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探究
摘 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要组成,是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工程。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关系民族福祉、人类未来。新时代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应把握示范性、趣味性、主体性、传承性等基本原则,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不同层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最终实现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形式相互共享、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
讲堂 |
新时代学校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构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历史性地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五年规划指导思想,历史性地把“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明确为“十四五”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历史性地在建议稿中用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此举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和安全关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一、学校安全工作的问题与形势 (一)当前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是指没有搞清楚安全工作在学校
样本 |
以“四合力”为抓手 ,破解区域青少年法治教育之困*
青少年法治教育对于国家长远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及其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长久以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法律意识。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青少年法治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青少年法治素养存在多个维度的发展不平衡。全国“七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
样本 |
开展立志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充分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落脚点在学生的“立志”上。2020年10月26日成立了“广州市天河区立志教育校际联盟”,共有27所中小学自愿参与,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成为联盟牵头学校。联盟通过了《天河区立志教育三年行动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专家团队和评课团队。联盟旨在通过立志教育校际合作的探索实践,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形成天河德育的特色和品牌,打造一批“立志教育”典型学校。经过近两年
样本 |
党建铸魂优体系 特色育人提效能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以开展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将试点工作有机融入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学校保障校长合理行使职权的权利,有效推动了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的深度融合。 一、聚焦政治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全面领导体系 学校紧握加强党对中小学校全面领导的工作主线,构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大力健全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的组织体系与制
样本 |
幼儿园“五维”品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着“生活即课程,课程即游戏,游戏即教育,教育即成长”的育人理念,以培育幼儿优秀品质与良好行为习惯为育人目标,构建起既符合幼儿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又能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要求的“五维”品德教育模式,使德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相结合,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 一、“五维”品德教育模式的 体系建设 “国以德兴,人以德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
样本 |
“和美”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美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学校美育工作。课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学校美育的成效。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立足“和美”办学理念,全面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素养,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和美”课程体系。 一、“和美”课程体系的 构建理念 学校将相关教学原理与
样本 |
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探索
现代教育是由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构成的立体网。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多元融合教育体系,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探索多种路径、搭建多种平台,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功能,促进学校教育效果不断提升。 一、发挥家长积极作用, 筑就立体式教育堡垒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不同家长的认知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发挥
样本 |
党建引领下学校治理的校本探索
深化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改革发展实践基础上,经过长期积极的探索最终形成并确定下来的成功经验,也是当前深入推进以党建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的重要意义所在。以党建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时代诉求,有利于深刻理解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是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保障。 一、以党建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要义 以党建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以
样本 |
基于地域资源,探索劳动周课程
当今农村学校的劳动教育面临教学形式简单、无劳动实践基地、缺乏劳动周课程教材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那么,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劳动周活动呢?笔者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埔田田家炳小学“舌尖上的酸菜”劳动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例,探讨基于地域特色资源开发劳动周课程的路径,希望能给其他农村学校开发劳动周课程提供一些参考。 一、“舌尖上的酸菜” 劳动周课程的缘起 (一)地缘优势 埔田村位于韩江上游河畔,洪
样本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学德育路径探寻
基于学校深厚的根脉,学校以社团活动为纽带,使常规的社团活动走向“多校”“多域”联动的“大社团”活动,使培正学校品牌、学校教育活动多元化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符号,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021年,《深化
样本 |
创设和润情境,构建生态课堂
在和润情境中,教师倾注真情实感,和学生的心是相通的,常常和学生一样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心智的交融。情感作为师生间的纽带,一直融汇贯穿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会随着情境中的情感脉络而推进、延续、加深,从而使学生懂得爱,懂得热爱美好。 生态课堂,意味着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等各个要素的关系和谐。它是课堂的应然状态,也是不懈追求。从和谐生态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的小学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