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12期
卷首语 |
道德教育从家庭生活开始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家庭教育质量对个人、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于家庭道德教育而言,其核心在于道德教育。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家长过分追求课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导致“重智轻德”的现象发生。同时,有些家庭采取了粗暴型、溺爱型、放任型等不当的教养方式,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
红色教育文物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红色教育文物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教育过程中留存的具有重大教育意义和
评论 |
构建德法共治的家庭教育新生态
摘 要 社会文明的急剧转型冲击了传统上的家国一体结构,使得家国关系规范化发展遭遇困顿。《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施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弱化的严峻问题,通过重新激活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及其伦理教化功能,以德法并举方式促进新时代家庭教育新生态的生成,从而积极推动家国关系规范化发展。构筑德法共治的家庭教育新生态,要德法并举推进家庭教育人文转向,构建本源性
评论 |
立德树人:重在“树”,而不是“塑”
摘 要 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树”。“树”基于人的基本属性,它的影响是长远的,它是自我约束的。而“塑”强调的是阶段性结果,强调的是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需要,根据需要塑造出多种社会需要的角色。角色的塑造最终不能脱离人的根本。如果离开了人的根本,人就会被塑造成为“多面人”,出现“多面人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更应该在社会需要的大环境中,立足于成人而“树”人。立
探索 |
新时代家庭教育观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确立新时代家庭教育观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家庭教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统筹发展等思想特点。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点。学校需要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做好顶层设计,发挥
探索 |
五育融合视域下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与重建
摘 要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着“一育独尊”与五育的等级化、“分数至上”与五育的应试化、人文价值失落与五育的功利化、各育竞争与五育的内卷化、学科分割与五育的碎片化等问题。五育融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符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诉求,彰显全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特征,提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式与途径。重建五育融
话题 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 |
修身齐家,心悦诚服:《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道德教育,是“家事”,亦是“国事”。家庭道德教育既关系到个人道德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形成,也关系到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的开展,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家庭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运用科学的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构建完善的家庭道德教育机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期话题聚焦“
话题 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 |
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三重视角
摘 要 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开展新时代家风建设应该树立历史观,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汲取优秀家风的精髓;应该树立时代观,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该树立系统观,积极营造新时代新家风建设的整体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家风建设;家庭教育 作者简介 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副
话题 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 |
新时代新家庭催生新德育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新时代家庭结构、关系、功能等也呈现出多样的变化趋势。新时代新家庭的出现给家庭道德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因素的变化影响着家庭道德教育的现实走向。重视家庭教育地位、树立新型教育理念、革新家庭道德教育方式、优化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等举措可以有效应对新时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困难与挑战,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 新时代;新家庭
话题 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 |
家庭道德教育研究:来自涂尔干的启示
摘 要 涂尔干家庭道德观可以概括为:有道德功能的家庭与非德育机构的家庭,即承认家庭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但是不能作为专门的德育机构。涂尔干的家庭道德观对我国家庭道德教育有如下启示:首先,要承认家庭在不同时期的道德教育功能,家庭生活能够启蒙儿童的利他主义倾向与行为,促进集体意识的内化;其次,正视现代家庭在道德教育上的有限性,现代家庭规模的缩小以及家庭纪律的随意性导致家庭的道德教育功能式微,无法满足时代
讲堂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三重向度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家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家文化”土壤,贯穿于家庭教育始终,具有融合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历史使命,以及在社会教化中响应时代需求的综合价值。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应坚持“立足文化传承,拓展育人广度”“紧扣家校共育,助力立德树人”的价值向度;体现“‘五育’并重,彰显时代需求”“‘双管’齐下,突出实践要求”的内容向度;践行“
样本 |
“家庭教育互助会”,为留守儿童构建一个“新家”
摘 要 留守儿童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群体。重庆市丰都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的理念,通过构建上下贯通的互助体系、搭建广泛覆盖的互助阵地、组建联动协同的互助队伍、建立多方筹资的互助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建立持续生长的互助机制等举措,创新建立家庭教育互助会,探索出一条解决留守儿童脱管
样本 |
和美图鉴:星光家校社共育实施路径研究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学校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重庆市铁路中学校淬炼出“和美发展、群星灿烂”的理念,始终把家校社和美共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路径,探索出“一元和美”的价值观、“二维和美”的资源观、“三教和美”的师生观、“四环和美”的课程观和“五级和美”的评价观,描绘出一
样本 |
作业设计共同体: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摘 要 作业是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建立了“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作业设计共同体,设计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作业,以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解决当前作业中存在的学科单一化、育人低效化等问题,持续推进“五育并举”的实现。 关键词 作业设计共同体;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 余勇,宁波大学附属学校校长,高级教师
样本 |
以美为媒,向美而行
摘 要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把“美”作为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将其贯穿于整个育人活动中,在办学方向、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空间环境等多个维度开展系统化的思考和实践,构建“美的教育场”,形成“立美育人,向美而行”的育人生态,实现了对学校特色文化的再度凝练与实践。 关键词 教育美学观;尚美;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 蒋望雷,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校长 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式发
第一线 |
“课程思政”与“美育浸润”导向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创新
摘 要 高校艺术教育承载了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功能。将“课程思政”和“美育浸润”结合起来,成为探索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在“课程思政”和“美育浸润”导向下,开设“聆听与歌唱”课程,系统设计课程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关键内容,为推进思政教育和美育协同发展、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第一线 |
沉浸式劳动教育实践圈:探索劳动教育的支撑点
摘 要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实现需要重视并体现劳动形态与劳动实践的现实性与真实性。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泰河学校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通过模拟真实的劳动环境、满足真实的劳动需求、完善真实的劳动评价机制,构建了沉浸式劳动实践圈,让学生获得真实正向的劳动体悟,让劳动教育得以真实发生。 关键词 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沉浸式劳动教育实践圈 作者简介 严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