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12期
卷首语 |
文明之光,烛照未来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将何去何从成为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十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继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回答了这一宏大的命题,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 全球文明倡议是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首次提出。 该倡议倡导共同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
资讯 |
要闻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 2023年11月2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本次峰会是金砖扩员后的首场领导人会晤。当前形势下,金砖国家就巴以问题发出正义之声、和平之声,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加沙地区的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出现扩大外溢趋势,中方深表
资讯 |
媒体
《瞭望》 2023.11.13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湖南的重要使命任务,是湖南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年来,以改革的思路抓开放、以开放的视野促改革,湖南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宏伟蓝图正在照进现实。 《中国经济周刊》 2023.11.1
资讯 |
图片报道
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学“习”进行时 |
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而发展人权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1948年12月10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17A(II)号决议并颁布世界上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际文件——《世界人权宣言》。时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张彭春,以其精湛的专业能力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深入参与文件的讨论与撰写中,将中国人对
今日视点 |
文明交流互鉴 携手共同发展
十年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方案。 十年来,中国用笃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共同尊重世
今日视点 |
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人类文明繁荣兴盛
全球文明倡议顺应历史时代潮流,彰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走向现代化之路的信心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想的信念,必将以文明交流互鉴的兴盛开创全球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一重大倡议与2021年9月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4月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一样,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
今日视点 |
用文明对话促进心灵相通
良渚文化一次次牵手世界,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坚定的文化自信,也反映出中国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决心。 今年,良渚很忙。 在莫角山遗址,横亘五千年的“文明之光”火种点燃了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圣火,吉祥物“琮琮”惹人喜爱;在“杭州良渚日”,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源再次交相辉映,中国与希腊的文明对话不断深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举办“良渚论坛”,共建“一带一路
今日视点 |
香港聚力打造“文化之都”
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处处体现出中外荟萃、古今交融的独特优势。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提升香港的文化气息,更好把握自身优势,连通亚洲及世界各地,使香港全面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文化”成为香港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充分发挥“中西荟萃”的文化优势,以中华文化为引领,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今日视点 |
中意文明交流互鉴
展览搭建了东西两个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让中意两国观众更好地理解两个不同的社会体系、两种不同的权力结构,以及两个社会中权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2023年9月26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古罗马文明之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夜间导览活动现场,一座公元2世纪的大理石雕塑——斜倚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吸引观众久久地驻足观赏。雕塑中的女神头戴连帽斗篷,半遮着头部,为雕塑增添了一丝神秘的韵味,
今日视点 |
中西镜鉴
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克罗地亚考古学者高山与中国结缘,而他的中西古镜研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西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在克罗地亚考古学者高山眼中,一面面古镜也能映射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交流互鉴。 今年35岁的高山是一位来自克罗地亚的考古学者。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合作快速升温,中国一些高校开始扩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留学生。2017年身在克罗
今日视点 |
游多彩三秦 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来自15个国家的国际友人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走进陕西,了解当地文化遗产,品尝特色美食,体验民宿活动,领略了三秦大地之美,亲身感受到了古老陕西的文化魅力,增进了中外文明对话交流。 “当听说我将受邀来中国时,我读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了解中国古老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可当我来到这里时,扑面而来的一切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里广阔而又美丽,富有文化内涵。你必须亲眼目睹,才能了解这个国家。”在夏末秋初
特别报道 |
第六届进博会:新时代,共享未来
2023年11月5-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这是新冠疫情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本届进博会吸引了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同创历史新高。 虹桥论坛聚焦“携手促发展 开放赢未来”,邀请各国政、商、学界重量级嘉宾共谋发展,开放主体更加突出,发言嘉宾阵容强大,各方参与度大幅
特别报道 |
虹桥论坛:聚焦经济发展 奏响开放强音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谋发展。自首届进博会以来,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以全球开放为核心,围绕国际公共产品的功能定位,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智慧动能。 2023年11月初,黄浦江畔,国际政、商、学界八方汇聚,为全球未来建言献策。 第六届虹桥论坛以“携手促发展 开放赢未来”为主题,除主论坛外,还举办“投资中国年”相关活动、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3》,并以“开放发展”“开放合作”“
特别报道 |
自贸区建设十周年:上海打造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
十年间,中国22个自贸区逐步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已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深层次改革的开路先锋、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2013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设从上海启航。十年后,“一枝独秀”变为“百花齐放”,22个自贸区逐步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在第六届进博会上,
特别报道 |
中国市场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进博会已成为各国企业展示最新成果的绝佳平台,中国不断开放的市场,正在成为全球客商发展的新机遇。 作为一个全球共享的国际经贸盛会,众多参展商认为,进博会已成为展示最新成果的绝佳平台,中国不断开放的市场,正在成为全球客商发展的新机遇。 柑橘铺满新市场 “进博会让津巴布韦的产品走进中国市场,让中国的潜在客户了解我们的优势所在,同时也为促进津中双边贸易增加了助力。”提起进博会,津巴布韦全权公使格拉希
特别报道 |
台港澳企共享进博红利
第六届进博会上,来自中国台港澳地区的新朋老友如期赴约,利用自身优势,共享大市场大机遇。 第六届进博会上,来自中国台港澳地区的新朋老友如期赴约,利用自身优势,共享大市场大机遇。 溢出效应强大 “现在我们来到了远香湖,继续跑就到了保利国际广场……”全球健身器材行业龙头、台资企业乔山健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乔山”)中国区总部副总经理林绍安,向记者介绍企业带来的最新科技成果。“我们研发的数字APP
全球直击 |
《开罗宣言》80周年:重温历史,展望未来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这一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文件就此诞生。该宣言是第一个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充分反映中国核心利益的国际法文件,对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地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1943年11月下旬,世界反法西斯主要盟国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元首齐聚埃及首都开罗举行高峰会议,会后三国于12月发表了著名的《开罗宣言》。开罗
经济 |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从农田到花田,从花街到花都;从“靠天吃饭”到现代化智慧农业,从进口买种子到自主研发新品种……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自勤劳的斗南村民种下第一株剑兰开始,历经40年的积淀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已形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在世界花卉产业史上写下精彩的一笔。 敢为人先 从一枝剑兰到百亿产业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全国农民有了生产和交易农产
经济 |
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快速提升
近日,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相继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金融等运行情况,总体来看,经济发展超过预期。比如,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同比增长5.2%,为全年实现5%的增长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数据可以切实观察到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正在快速提升。 本次数据公布受到国内外经济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当前全球经济相对萎靡的情况下,大家希望中国经济能够为大众带来更多信心。另一方面,据此可
经济 |
我的“甜蜜事业”
我的家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2013年我辞职回到村里,成为山村养蜂人。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我和团队成员也尝试融入其中,用大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现横樟村的田园生态、传统故事和自然人文之美,在努力经营“甜蜜事业”的同时,也把全村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回归田园 横樟村是一个传统古村。多年来,乡亲们一直沿用着古法养蜂技术,酿出的蜂蜜不仅品相好、口感好,
社会 |
美国农业学家兰普金:加强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问题挑战
美国农业学家、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托马斯·兰普金(Thomas Lumpkin)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最早来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之一, 由于他在全球推广中国耕作方式和促进中国农业国际合作方面的突出贡献,2014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面对全球在气候变化和农业发展方面遇到的共同挑战,兰普金教授呼吁中美加强合作,引领世界进行有效应对。 2023年,极端天气再创新高。前所未有的极热天气在夏季席卷全球,
社会 |
陈英凝:扬眉女子闯天涯
出生于名医之家的陈英凝,自小背负着继承父亲衣钵的厚望。“父母一心希望我读医学,但我成日想怎么不走这条路。”她解释说,从小接触爸爸的很多朋友,知道医生工作很有意义,学医的时间长且规范。“但我年轻时性格跳跃,曾有一段时间甚至想做记者。” 父亲并不急于让她做决定,“有一次爸爸跟我一起看电视,上面讲的是战地报道,他就说如果读医学,既可以救人,也可以写文章。我觉得他讲得也没错。” 人道救援启蒙行 长大
直通港澳侨 |
琴澳和鸣谱新篇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日前在立法会发表2024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时表示, 2024年是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实现第一阶段目标的关键一年。特区政府正扎实推进深合区建设,加强现代金融、高新技术、大健康、文旅会展商贸“四新”产业与深合区相关产业的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和高质量发展。 自《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两年多来,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改革创新蹄
海峡大视野 |
两岸一家亲 乡村共振兴
“大陆市场空间更大,发展机遇更广,台胞、台农在农业领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完全可以在大陆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前不久,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在福建省漳平市举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表示,此次交流大会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部署的实际举措,有利于搭建新平台、迎接新朋友、探索新合作,推动台胞、台农参与大
聚焦“双碳” |
南南合作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希望了解更多智能和可持续解决方案,包括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国际合作案例、碳定价机制以及全球气候投融资。”“希望可以深入了解气候融资的核心政策,结交新朋友,并建立一个持久网络,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广泛宣传。” 2023年10月30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的“一带一路”气候变化投融资培训班在清华大学正式开班。在开班仪式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代表表达了对本次培训的期待。 “中国方案
文化 |
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探寻之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技艺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也有一些工作室和手工作坊,致力于再现和传承那些古老的手工艺,在繁华、喧闹的现代都市给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古老文明发展演变历程和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场所,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新活力。 在北京市东城区赵府街有一家名为“我是楮先生”的手工纸工作室,墙上陈列着精心装裱的一百多种中国传统手工纸样式,默默地诉说着两千年来传统手工纸的魅力,展现各地区不同民
发现 |
古方新见,译文传道:一位德国学者的中医探幽
当人们第一眼看到文树德教授 (Paul Ulrich Unschuld)时,能立刻感受到一派学者作风。他身材高大、仪表威严,穿着笔挺的黑色西装,谈吐间句句严谨、字字精确。这样的风格或许受其研究领域的影响——作为一名来自德国的医学史家、翻译家和汉学家,他多年来深耕中医研究领域,治学严谨、笔耕不辍,目前已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国古典医著翻译成英文或德文,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在医学领域的交
专栏 |
当AI开口说话
自2022年年底至今,由ChatGPT打开的“AI宝盒”仍在不断涌出新的魔法。最近,“郭德纲用英语说相声”“泰勒斯威夫特说流利中文”等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在这些视频中,这些公众人物的外语不仅发音准确、语法地道、口型贴合,连音色都跟其本人高度相似,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这就是A IGC带来的“新玩法”,一键翻译视频A I工具—HeyGen,来自一家名为诗云科技的中国公司。登录其网站,免费用户可以上传
专栏 |
X时代
可自由搭配 模块化设计的电脑机箱 ModFree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针对不同的需求自由搭配,可做到随拆随装,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模块化的机箱产品。出货时是一片片的钢板,用户可以依照“折线”将它们折叠成完整的样子、调整不同的角度,选购不同颜色的钢板还能组出不同颜色的机壳,模块与模块之间使用免工具卡扣设计,让拼装电脑的过程更有参与感,也能组合出更加个性化的机箱。 保时捷高性能豪华运动船 保时
专栏 |
“神剧”不“神” 唯有用心
随着北京798艺术园区“《甄嬛传》文化传承体验特展”开展,已经播出12年的电视剧《甄嬛传》又迎来了一波新热度。不仅蓝盈莹、孙茜、斓曦、李东学等该剧重要演员都重聚现场,该剧的播出平台也借此机会推出了“嬛球影城”打卡指南,让观众可以更方便地在故宫游玩打卡《甄嬛传》中的名场面。“熹妃回宫”“滴血认亲”“翠果打嘴”等剧中多个经典名场面都可以“按图索骥”找到,方便游客和粉丝们《甄嬛传》式逛故宫。这场活动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