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1期
卷首语 |
2023年:值得期待
在新年的钟声中,我们迈入了2023年。 回顾2022年,有许多热点事件值得盘点和铭记;展望2023年,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关键一年,虽然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但是在202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它将激活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的潜力。 本期在“特别报道”栏目刊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是今年经济工作主要抓手》。文章指出,此次会议明
编读往来 |
编读往来
在新冠疫情仍然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当下,第五届进博会如期召开,展示了很多新产品、新技术。这不仅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带来新的商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美好与希望。 —幻月沧海 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中国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如何对老龄人力资源再利用、对人口红利再挖潜,以缓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将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新课题。 —青柠之夏 当前全球面临网络文化、网络平台治理、网络安全困境等问题
要闻 |
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
2022年12月15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 习近平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习近平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访问沙特 应
媒体 |
被诗唤醒
《三联生活周刊》 2022.12.12 诗歌,就是不断唤醒我们日渐麻木死亡的精神感官的事物。我们希望发现那些被诗歌所照亮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即使充满了危险病痛、庸俗市侩;我们也希望打开那些被诗歌开启的空间,无论它指向真实的处所,还是精神的天空。 经济大省新引擎 《中国经济周刊》 2022.12.15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亟须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
图片报道 |
扎实推进复工复产,让生产生活热起来
工厂车间加快生产赶进度,餐饮文旅市场有序复苏,外贸企业组团出海“招商”……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连日来,全国多地密集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复工复产,让生产生活热起来。
学“习”进行时 |
胸怀天下: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贡献
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情怀的有机结合,也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的重要思想方法。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也是党从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
特别报道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是今年经济工作主要抓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一判断为2023 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扩大内需将是2023 年经济工作的主抓手。 在2022年12月15-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2022年中国的经济工作,并高度评价过去五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面剖析了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是党的
特别报道 |
包机出海:与欧洲客户“面对面”
202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近日,多地商务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当地外贸企业包机出国参展、洽谈。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0日下午3点半(北京时间22:30),成都正业佶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友富刚刚结束与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BWA)负责人近两个小时的面谈。“双方都很坦诚,会谈很愉快,都有合作意向。”陈
今日视点 |
2022-2023年:台海形势回顾与展望
2022年,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反华势力与民进党当局勾结,加大“以台制华”力度,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更是严重破坏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大陆有力有理有节进行回应,依法依规展开一系列反分裂、反干涉斗争,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2022年由于一系列重大事件对全球经济贸易格局
今日视点 |
两岸经贸发展形势分析
尽管两岸关系持续恶化,两岸贸易发展出现起伏,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下滑,但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仍在曲折中前行。 2022年是国际政经形势发生重大巨变的一年,一系列重大事件对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也影响到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岸贸易结束了新冠疫情后连续两年特殊高增长时期,逐步陷入低增长或负增长;台商对大陆投资持续减少,没有代表性的大项投资案;两岸经贸摩擦与争执不断,台湾当局持续强化阻挠与遏制两岸经
今日视点 |
2022年台湾经济下行态势明显
2022年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低于此前预期,呈现出较明显的走弱态势。台湾经济在2023年继续走弱是普遍认识,“保三”比较困难。 2022年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低于此前预期,呈现出较明显的走弱态势。分季度看,表现出较明显的波动性特征,第一和第三季度的增长率相对高于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第四季度预测值仅1.52%,为全年各季度中最低;分部门看,工业且主要是制造业部门呈现出持续低迷态势。2023
今日视点 |
岛内各政党围绕选举展开激烈角逐
2022年,台湾地区各政治势力主要围绕年底的“九合一”选举展开激烈角逐。各方的力量将在2023年以备战2024年“大选”为主目标,进行全面的部署。受“九合一”选举的权力洗盘影响,台湾政局将更加震荡、复杂。 2022年,台湾地区各政治势力主要围绕年底的“九合一”选举展开激烈角逐,在民进党全面把持“立法权”“行政权”,利用“公权力”全力助选的态势下,国民党斩获22席县市长中的14席,民进党仅获得5席
全球直击 |
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的中日两国责任
202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探讨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及其对全球发展的积极影响,为增进双方政治互信和各领域交流,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提供了集聚智慧的平台。 2022年12月7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开幕。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东京同时举行。 本届论坛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合
全球直击 |
强化青年交流,为中日友好事业持续注入青春活力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也承载着中日关系的未来。期待两国青年成为中日友好的维护者、中日交流的促进者、中日合作的推动者,让中日友好事业薪火相传。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上,中日双方青年代表在本届论坛特设的青年对话环节中,就中日关系的改善与未来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对话的内容以及最终形成的建议引起两国社会广泛关注。 青年作为两国年轻一代,承载着中日关系的未来。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
社会 |
盘点 2022年中国十大热点事件
2022年中国成绩单亮眼,2023年新征程已经开启,相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将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跌宕起伏的2022年已经过去,回首这一年,意义非凡。新冠疫情反复侵扰的第三年,中国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始终掌握抗疫主动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惊艳世界、中国空间站建设如期完成、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一国两制”实
社会 |
社区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中国实践
越来越多的民众在政府的引导和一些社会组织的帮助下开始亲身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在守护美丽家园的同时,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拓新模式。 中国是全球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全球生态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除了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保护管理体系外,越来越多的民众在政府的引导和一些社会组织的帮助下也开始亲身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在守护美丽家园的同时,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拓新模式。 “社区协议保护”的成功
经济 |
2022,中国经济迎难而上显韧性
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中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这将给深陷衰退的世界经济增添信心,也将继续为全球经济提供企稳复苏的强大动能。 回眸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寻常。 这一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从顶住压力挑战、第二季度实现正增长,到历经多重考验、第三季度增长3.9%,再到宏观调控加力、第四季度持续恢复……中国经济大
经济 |
以科学防疫促经济社会发展
新冠疫情成为最近三年影响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最大“黑天鹅”。在这三年中,各国人员往来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受到明显冲击,各国政府不得不将巨大的精力、财力以及物力投入到这场对新冠病毒的斗争中。不过,各国政策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欧美等大部分西方国家采取了与病毒共存的模式,试图通过药物和疫苗来控制病毒传播,但大都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 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做法,中国在加紧研发药物和疫苗的同时,
直通港澳侨 |
2022:“一国两制”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2022年港澳“一国两制”发展,我们可以从国家定位、民主法治、经济民生、融合发展、港澳新篇章等层面加以简要回顾与分析。 2022年是“一国两制”发展的关键时刻,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是“九二共识”提出30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探索发展的重要年份。“一国两制”是国家解决港澳台和平统一与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宪制安排。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港澳回
直通港澳侨 |
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
发展三跑道系统将大幅提升香港国际机场的客货运能力,将巩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香港赤鱲角,一条全长3800米、宽60米的机场跑道直入伶仃洋深处。11月25日,一架客机划破云层,平稳降落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同日,香港国际机场举行第三跑道启用典礼,自此香港国际机场正式进入“三跑道时代”。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启用典礼上致辞表示,发展三跑道系统将能大幅提升香港国际机场的客货运
直通港澳侨 |
中医走进阿联酋
中医李华飞已在阿联酋生活、工作20 多年,他一手拿针,一手执笔,耕耘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2001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的李华飞在机缘巧合下接受了师兄习静东的邀约,第一次踏上异国土地,前往阿布扎比华仁堂中医诊所担任助理。时光荏苒,李华飞已在阿联酋生活、工作20多年。他一手拿针,一手执笔,耕耘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悬壶济世的行医者 初到阿布扎比,李华飞凭借过硬的医学知识和不错的英
海峡大视野 |
海峡青年节:共绘融合发展“同心圆”
海峡青年节已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金字招牌”,是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重要平台。 不久前,第十届海峡青年节在福建福州举办,两岸青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话青春追梦故事。从登“陆”创业到乡村振兴,从传统文化到社区治理,从逐梦音乐到志愿服务……多项两岸青年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两岸青年在交流交往中进一步交心交融、共同成长。 畅谈“登陆”故事 本届海峡青年节以“融合发展
海峡大视野 |
两岸携手共谋合作、共享机遇
大陆中西部地区资源能源丰富、要素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日益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土。 广西是大陆与台湾进行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先行省份之一,一直与台湾保持密切互动。前不久,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桂台产业交流对接会暨第十八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约150名两岸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广西有关部门和各市代表围绕“共享
聚焦“双碳” |
探索推动低碳消费新突破
生活消费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2022年中国城市低碳消费调查”为推动居民绿色消费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出行动框架和对策建议。 2022年9月,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明确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期限至2023年底,这是该政策第三次延长。实际上,不仅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家电补贴、以旧换新等针对重点领域推动绿色消费的政策已实施多年,二手消费、“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环保行为日益
文化 |
贵州非遗出山记
多年来,贵州作为“活化的非遗博物馆”,创新驱动、创意赋能,让民间非遗走出山门,活起来,传下去。 近期,在法国巴黎,一场以“贵州非遗”为主角的文化旅游推广活动拉开帷幕。活动通过手工艺品、服装配饰等展示贵州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贵州的蜡染、刺绣曾多次与巴黎的品牌设计大师合作,时尚加非遗的创意作品在舞台上被大家记住,我们自身也获得了更多活化利用的经验和启示。”贵州省旅游协会副会长、贵州乡村旅
文化 |
脱口秀:舶来品扎根中国
“由于一些电视综艺的影响,脱口秀这几年在中国爆火,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来观看线下演出,体验现场感。”在袋鼠喜剧的创始人周生龙看来,正是有越来越多新生观众的加入,让他看到了中国脱口秀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北京东四环一家商场的三层,穿过琳琅满目的美食餐厅和一家台球厅,拐角处立着一个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的招牌—“袋鼠喜剧”。不少观众在旁边的取票机上扫描二维码,取出从网上定的脱口秀演出门票。 “由于一些
发现 |
“天上宫阙”背后的中国载人航天30年
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三十而立,诠释了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中国速度”。 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中国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这一发生在400公里近地轨道的动人图景,无疑是对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年奋斗历程的绝佳注脚,是对中国航天人三十年执着梦想的巨大回馈。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2022年,中国载
专栏 |
流量+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作品自然有一种能量为角色、为演员赋能,自然而然地形成流量的蓄积。 近期的电视屏幕上,两部作品格外耀眼,一部是赵丽颖主演的《风吹半夏》,一部是胡歌主演的《县委大院》。这两部作品备受关注的背后也折射出当下影视创作中的一种趋势—流量+现实主义。 曾几何时现实主义作品成为了荧幕上的稀有品种,现实主义与无人关注几乎划上了等号,而流量明星和粉丝最爱的都是仙侠、奇幻、悬疑、甜宠、霸总,神仙在天庭或是
专栏 |
新冠病毒之战
近来,朋友之间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是互问“你阳了吗?”许多人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体验,最常被提及的症状就是发烧带来的疼痛感。 笔者不幸也体验了超过24小时的“新冠痛”,着实痛不欲生。什么酸痛、胀痛、刺痛、灼痛、绞痛、割痛、撕裂痛,再丰富的形容词在此刻都显得苍白,只剩无力和呻吟。事后和朋友讨论起来,发现疼痛的位置也因人而异,常见的头、喉、腰、膝不算,甚至有人的舌尖、耳朵眼、手指尖
专栏 |
X时代
超高速移动固态硬盘 日前,小米发布了第一款移动固态硬盘,金属机身、铝制外壳,长7.8厘米、宽4.6厘米。与其60克轻盈重量形成反差的是其1TB的超大容量。它的读写速率最高可达200MB/s,约为传统硬盘的10倍,并兼容Windows、MacOS、Android、Linux等不同类型的设备。 无需螺丝刀即可拆解的新概念笔记本 戴尔近期展示了一款可拆卸概念笔记本电脑Luna。13英寸的Luna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