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5期
编辑部札记 |
浓油赤酱之味
某日去一家热门餐厅吃饭。餐厅离“梧桐区”某条网红打卡的路不远。店里墙面上挂满了照片,众多来吃过饭的明星和老板留下的合影。点了四个菜,其中有一道红烧划水。上菜后的前几口颇令人享受,“印证”从小吃到大的浓油赤酱之味。不过几筷入口后,就觉得甜腻。待到菜上齐,油水已经析出,让人不想下筷了…… 埋单打包出门后,再细细回味一番:这家厨师的做法无可厚非。不过糖、油和酱油的使用有点“人来疯”,用力过猛了。推测他
|
隐匿的论战:斯密与卢梭的相遇
一 亚当·斯密为《国富论》(又译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写了一篇简短的导言,将之命名为“序论及本书计划”(Introduction and Plan of the Work)。这篇导言颇为特殊。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感论》就没有这样的“序论”,相形之下,这篇导言就显得有些郑重其事。斯密仿佛要告诉读者,导言强调了潜藏在正文中但不费一番心力很难发现的主题与线索。或者,导言给读者提供了一把钥
|
“舞蹈”,在被线香照亮的靶子轮廓前
关于射箭技艺的书确有一些,不过跨文化的观察还属罕见。一八八四年出生的奥根·赫立格尔(Eugen Herrigel)貌似距离我们遥远,却着实是最早为西方世界开启这一类东方技艺大门的作者。 当他对东方的观察被用来反哺东方,意义自是非同寻常,所以请来铃木大拙为之作序,也并不奇怪。手头这册《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靳婷婷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是该德文原著Zen in der
|
胡适日记阅读札记两则
王云五劝胡适课余之暇多译小说 胡适《藏晖室日记》一九一○年二月二十二日记载: 餐已,复同至云五,时云五已归,畅谈至十时余始归。 云五劝余每日以课余之暇多译小说,限日译千字,则每月可得五六十元,且可以增进学识。此意余极赞成,后此当实行之。 胡适上面这则日记中所提到的王云五之建议,其实就是王云五自己当年半工半读时期曾经使用过的经济上的“自救”之法。对此,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中有相关叙述
|
劳思光的无题诗
一 劳思光(1927-2012)先生是当代深孚众望的哲学专才,曾长期任教于香港珠海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东吴大学、华梵大学,积二十年之力而成《中国哲学史》,在业内影响昭昭。诗之于他,本是余事,积攒多年亦蔚为大观。劳先生晚年整理出版了《劳思光韦斋诗存述解新编》(后文简称《韦斋诗存》),颇获嘉誉。 这部诗集收入劳先生诗作二百六十三首,其中包括若干少作和新诗、挽联等。或许尚有遗珠
|
“人世事,几完缺”
明朝崇祯四年,二十三岁的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以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二名的佳绩,获得皇帝御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的嘉奖,钦赐假期,归乡婚娶,一时荣耀至极。清康熙十年,吴伟业病危时,回顾六十三年生涯,感慨中透着凄凉:“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名闻遐迩的梅村先生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天下大苦人”呢?他晚年有一所颇具江南园林风格的别墅,生活并不艰苦。可是
|
梅川书舍札记(七)
《海夜歌声》问世经过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后期,引人注目的长诗开始出现,如白采八百多行的《羸疾者的爱》、韦丛芜六百多行的《君山》和朱湘近千行的《王娇》等,均已被写进了文学史册。然而,还有一部更长,长达一千六百余行的长诗《海夜歌声》却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了。 《海夜歌声》是新诗人柯仲平的第一部诗集。生于云南的柯仲平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到京“北漂”,他痴迷新文学,曾在《莽原》《语丝》等刊发表诗文。其间柯仲平数
|
在九重葛花盛开的日子里
很早就认识了荣新江教授,又由荣老师认识了段晴教授(1953-202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段晴负笈德国汉堡大学,师从恩默瑞克(E. R. Emmerick)教授学习于阗语,攻读伊朗学博士学位。荣新江则选择于阗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几十年来,两位教授在中亚西域、伊朗学、丝绸之路研究等方面有过诸多合作。他们之间相互欣赏又互相砥砺的精神让人钦羡。二○一三年,由荣新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
|
不是为苦行而旅行
“小红书”某英文单词博主建议把“excursion”(远足、短途旅行、游览)用中文谐音记作“一次苦行”,评论区一片哄笑。但是细想想,在现代交通工具发明之前,旅行绝不是庸常生活的调剂与反差,而是真的该被称作“苦行”。从前读万卷书不易,至于行万里路更难,出门旅行是极其辛苦而又非常危险的事,英语的词根溯源可窥一斑。例如“旅行”的“travel”一词原本就有辛苦之义,它是意指“辛苦”或“剧痛”的“trav
书间道 |
在谷物中邂逅文明
《谷物的故事》 崔凯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版 崔凯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个村庄,乡村生活的记忆晕染成他生命的底色,对于土地和粮食有着本能的亲近,用他自己的话说,“乡土是我与生俱来的一块胎记”。他会在城里的房前屋后开垦出一片“自留地”,种上些瓜果蔬菜自收自娱。是以,《谷物的故事:解读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借谷物史透视人类文明发展,不仅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也是作者的乡土情怀使然。 正是这种
书间道 |
舞动的生命永生,自由之精神不朽
《伊萨多拉·邓肯的最后岁月》 [ 德] 艾尔玛·邓肯著 廉瑛 石墙译 孔宁注 辽宁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 作为现代舞的创始人,世界上第一位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者,伊萨多拉·邓肯,无疑是一位伟大的舞蹈家、艺术家和教育家。从贫寒家庭的小女孩,成长为开创一脉先河并掀起世界文化艺术领域惊涛骇浪的大师级人物,其人生本就充满传奇。因此她的自传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但其自传只记述到一九二
书间道 |
故事的希望之光
《说书人》 [ 美] 伊万·特克著绘 李海颖译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22 年版 《说书人》是美国艺术家伊万·特克亲身走访体验了摩洛哥当地文化之后的杰作,是一本关于“故事”的图画书。说书是摩洛哥正在消亡的文化传统,在这本书里作者将说书文化与水源设置成相伴而生、相依而亡的关系。故事伊始,一句“很久很久以前”便带领我们遁入了遥远的过去,曾经的摩洛哥,说书艺术非常繁荣,水源也十分充足。但是随着王国
书间道 |
女性中间的林德尔·戈登
二○二二年九月,我与英国著名的传记作家林德尔·戈登(Lyndall Gordon)隔空连线,开展了一次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谈话。除了《不完美的一生:T. S. 艾略特传》(The Imperfect Life of T. S. Eliot),戈登还撰写了包括弗吉尼亚·伍尔夫、艾米莉·狄金森、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夏洛蒂·勃朗特等著名作家的生平。她着重提到自己反
书间道 |
谁是神仙张志和
四岁的女儿忽然喜欢上诗词,每天在家中黑板上抄一两首,教她吟诵。一日,她说要学有美食的诗词,于是随意选了两首。一首是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共五首,作于张志和与颜真卿饮宴席上,以第一首最好,世人大多只知这一首。另一首,是苏轼贬居惠州时期所作《食荔支》其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书间道 |
北宋士人的孝道
在宋代,士人经常出门在外,或游历或求仕,他们该如何与自己的家庭保持联络?在背井离乡的常态之下,他们又该如何平衡日常事务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关系?在高度重视孝道的社会中,忠与孝是否催生了关于家庭生活和“人—地”关系的新理念?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聪的《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一书,从北宋时期孝道言辞与孝行变化的维度出发,进行了细致又翔实的解答。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
书间道 |
睡美人
我们这里说的“睡美人”,并非贝洛的那个美丽童话(1697),而是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月亮女神塞勒涅(罗马神话中是狄安娜)看上了牧羊人恩底弥翁(一译安狄明),为了能让月亮女神不受干扰地欣赏牧羊人的美貌,宙斯(罗马神话中是朱庇特)设法让牧羊人夜夜沉睡不醒。这个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成了后世许多故事的原型(但大都颠倒了性别关系),其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也被做了各式各样的挖掘。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
书间道 |
“一杯水”的倒影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文章和生命,大体是互相照见的。学术散文,更像是一个人的心灵史。文字不只是意义网络,还是一个人隐藏或者显明的心灵脉络,可跟着文字曲曲弯弯深深浅浅地延展,看到一个人期许的、反思的、渴望成就的、试图改变的。而文本阅读和批评,大抵像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所说的,是读者“一个人的探险”。在枝杈横生的路径上,可见风景、情感、心性和旨趣。而细碎的描写或者铺陈,虽“言在耳目之内
书间道 |
为什么是安妮·埃尔诺
二○二二年十月六日,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以其作品“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的特点打动了瑞典学院评审团,成为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法国籍女作家。作为活跃多年的女作家,埃尔诺以其文学才华、创造力和艺术能量,在法国文坛举足轻重,此番获奖除了带给其个人重大影响之外,也让外国读者得以一窥法国人民的生活与时代的变迁,也引起了人们对女性群体权
书间道 |
谁在转动“推特机器”
对于社交媒体或其他科技应用所带来的危害的忧虑与批判,构成了网络文化领域一个长久不衰、常讲常有的主题。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可以整理出一连串书单,从反思技术异化、人文缺失到批驳信息零碎、思想浅薄,这些作品虽然标靶不一,但靶向大致相同,即尝试揭示互联网弊端和科技阴暗面,向人们发出警示。如今,在这个观念阵营里又新添一位成员,来自英国北爱尔兰的理查德·西摩(Richard Seymour),他的新作《推特
书间道 |
建安大疫与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古诗文里写得轰轰烈烈,如李白《咏赤壁》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苏东坡《前赤壁赋》称:“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又《念奴娇·赤壁怀古》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然而,赤壁之战真是一场轰轰烈烈、
书间道 |
震旦医学院的纪念物
一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马相伯先生(1840-1939)于晚清相继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的事迹与功绩,学界已有诸多的研究与探讨。尤其马相伯一九○五年于吴淞创办的复旦公学,因其百余年办学不辍,建制、校名传袭有序,如今亦为我国最知名的综合性院校,而得到后人格外的关注。然而,马相伯早先于一九○二年冬创办的震旦学院(Collège l’Aurore),则因语言、文献记载等方面的诸多特殊原因,后人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