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08期
社论 |
奋力开创首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此次全会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必将开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5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1)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既体现了对改革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视,又关切改革的整体性、重点性和导向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让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构筑新型生产关系,要激活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创新能量,深化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摘要]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锚定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总目标,加大力度破除体制机制中的顽瘴痼疾;必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必须遵循基本经验,坚持正确原则,推动实现重点突破,充分释放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走自己的路”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
[摘要] 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自己的路”一直是党领导人民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基点和关键支点。回顾历史,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走自己的路”的必然逻辑。立足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走自己的路”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继续立足于“走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以系统观念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
[摘要] 运用系统思维有助于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和内在逻辑。从前瞻性思考上,要在鉴往知今中厘清文化发展的主题主线;从全局性谋划上,要在统揽全局中把握文化建设的具体坐标;从战略性布局上,要在统筹兼顾中明确文化工作的总体方向;从整体性推进上,要在协调发展中厘定文化战略的展开路径。自觉运用系统观念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助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稳步推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创作更多文艺精品
[摘要] 文艺精品标志着一个时代文艺的高度和水平,也是该时代社会生活与精神的写照。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理解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理论内涵与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对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独特价值。文艺精品的涌现是文化繁荣的标志,能够为建设文化强国注入现实力量、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拓广阔天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的文化使命引领新时代文艺工作,奋力推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要加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数字文化建设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摘要] 数字中国建设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文化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突破了传统文化“点到点”的单向度发展形态,以其技术性、开放性、交互性等时代特征,助推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发展数字文化是我国提升应对数字全球化挑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要紧抓全面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注重文化生产的人民性、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关键点。 [关键词] 数字文化; 文化创新
党纪学习教育 |
列宁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论述的三重维度
[摘要] 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的重要论述,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从三重维度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要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是建立和巩固政权的根本条件,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是搞好党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回顾和梳理列宁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的论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更好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关键词] 列宁
党纪学习教育 |
忠实履行监督专责 充分释放治理效能
[摘要]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要精准把握监督与治理的辩证关系,立足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构建适应发展要求的监督路径,以系统观念强化监督治理效能。 [关键词] 监督; 纪检监察; 系统观念; 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 D262.6 [文献标识码] A
理论前沿 |
引导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摘要]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提供政策保障、强化法治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创造良好生态,有力推动了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壮大。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相结合、实事求是与顺势而为相结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政策定调与舆论营造相结合,是推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启示。在新征程上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通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优化减税降费结构等举措,为民营经济高质量
理论前沿 |
城乡融合发展释放更大改革红利
[摘要] 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既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深化改革的难点所在。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F323 [
理论前沿 |
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道路选择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健全,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在新征程上,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以坚持土地“三权分置”为前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集体居间服务为桥梁、以农民联合与合作为纽带、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针对不同区域、产品或产业,探索差异化的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路径和模式,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
理论前沿 |
奋力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史上又一个备受瞩目、十分重要的“三中全会”。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是划时代的,前者的关键词是“改革”,后者的关键词是“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前两次“三中全会”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 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三个面对”“六个必然要求”,从制度建
理论前沿 |
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增加“继续”二字,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待改革一以贯之的要求,“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前提是“看准了”。“看准了”是一种战略清醒。做清醒的改革者,就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守住根本,改革无论怎么改
理论前沿 |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改革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牵引和重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改革开放重要法宝作用,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认清唱衰中国经济论调的本质 一段时期以来,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频出,一些国家和组织精心炮制“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产能过剩
本刊关注 |
释放数据要素活力 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摘要] 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北京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未来,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面临一些挑战,应在提高数字治理能力、强化数据基础制度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字经济;
本刊关注 |
激活数据要素 赋能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数据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资源、重要生产力和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价值凸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作出决策部署。北京充分发挥首都优势禀赋,不断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近日,本刊记者围绕北京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主题,对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沈彬华进行了专访。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科学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时代要求
[摘要]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科学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立场和价值追求,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结合文艺界和文联工作实际,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把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大力推进新时代首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摘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北京市文联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守正创新,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繁荣创作、服务人民,团结带领首都文艺工作者担当作为,首都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全国文化中心;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唱响主旋律
北京戏剧家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剧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北京戏剧界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以下简称“两个优势”),以“做人的工作”为核心,挖掘戏剧艺术的育人价值,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媒体宣传、实践活动,团结引领广大戏剧工作者自觉砥砺从艺初心,坚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团结带领首都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担当作为,以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唱响时代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用艺术之笔描绘文化东城之韵
在东城这片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土地上,每一条胡同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每一片青瓦都记录着岁月的低语。东城区文艺工作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与创造力,穿梭在胡同这错综复杂的城市经络中,用文艺的笔触,让古老的东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生。在贯彻落实《北京市文联“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首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规划》背景下,东城区文联探索推出“东城文艺+”品牌矩阵,以北京文化为核心、以文艺家为桥梁、以创作为纽带,将各种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坚持系统思维 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
[摘要] 近年来,伴随北京城市更新进程不断加快、新兴产业迭代升级,城市社会基层组织形态、内涵和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北京市立足首都实际,聚焦城市社会基层组织形态变化,积极应对城市基层党建新挑战,在创新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探索“两新”组织党建新模式、系统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全面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格局。 [关键词] 社会基层组织; 党组织设置; 党组织活动方式;
首都实践 |
以科学城建设为统领推动怀柔深度融合发展
[摘要] 怀柔区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立足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生态涵养区定位,坚持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全力推动怀柔科学城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改革创新、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科学+城”深度融合五个方面抓突破,辐射带动生态涵养区建设、国际会都建设和中国影都建设协同发展,激活区域发展澎湃动能。 [关键词] 怀柔科学城;
首都实践 |
产业链党建为企业注入红色动能
[摘要]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党建+双碳”行动为抓手推进产业链党建,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党建工作体系,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成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推动集团内部各产业板块、各区域企业协同发展,促进能源供应、绿色建筑、健康养老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 产业链党建; 区域党建共同体; “党建+双碳”; 京能集团 [中图分
首都实践 |
统筹推进首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必然选择。坚持以人为本,牵引智慧城市建设。坚持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问题、结构问题和生态问题。坚持科技创新,全方位支撑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治理;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99.2;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人文时空 |
三朝贤相 社稷功臣
韩琦(公元1008—1075年),字稚圭,号赣叟,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著名将领。韩琦辅佐三朝,拥立二帝,运筹帷幄,勤政爱民,一生功勋卓著。《宋史》记载他“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人谓之‘富韩’”。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弱冠中举 直言敢谏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韩琦出生于世宦之家。自幼父母早丧,在
人文时空 |
名将雄关的千古奇缘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他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取得决定性胜利,平息了为害沿海多年的倭患,保卫了明代疆域安全。隆庆、万历年间,戚继光调任蓟镇,总理练兵事宜达十六年之久,在修建长城边墙、严明军纪、组建车步骑营、改进火器威力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的黄崖关长城,经由戚继光主持修建后,形成了以空心敌台、砖石混
人文时空 |
1924年8月:勠力同心 奋楫笃行
广东工农运动迎来新发展 广东是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下,中共广州地委十分注重建立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武装。特别是1924年广州商团叛乱的严峻形势,使中共广州地委认识到组织武装力量反击商团进攻的重要性。由此,组建工团军和农团军的工作被中共广州地委提上议程。 1924年8月19日,在中共广州地委的领导下,广州工人代表会作出编练工团军的决定。其团长由施卜担任,成员为从
人文时空 |
日拱一卒的启示
老友书房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八个醒目大字:“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字体遒劲有力,古朴硬朗。 这几个字,微言大义,意境深远。意即每天努力一点点,就像卒子一样一直前进,所付出的努力终会有所回报。揆诸史册,古往今来,凡事业有成之人,无一不是这八个字的模范践行者。 这八个字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耐心、恒心,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急功近利。譬如今日才开始修心修行,明朝就企望功德圆满;今日刚挖下几锹浮
人文时空 |
篾席杂谈
盛夏时节,赤日炎炎。青少年时代,家乡的小村边,竹木满山,烧柴不用买,取暖拎火笼,而消夏则是睡篾席。 篾席,可谓一种消夏佳品。记忆中,活跃在闽北山区的篾匠多是来自江浙一带的手艺人。他们手艺好,生意也好,到了一个村,一家接一家,一待个把月,多为编篾席。编制篾席的原料是毛竹。篾匠师傅将主人砍回的新鲜毛竹,按照相应的尺寸,锯成若干等长的竹筒,继而把竹筒破成等宽的竹条,再把竹条破成薄薄的篾片。当竹篾全部劈
人文时空 |
清廉的坚守
“吾有正俸”的典故,出自《旧五代史·晋书》,说的是后唐官员高汉筠在襄州供职时,有吏私赠白金五百两。高汉筠正色道:“你不是多剥削了农民,就是多榨取了商贩”,“吾有正俸,此何用焉!”遂将白金悉数上缴,并告诫该吏不可再为。 以“吾有正俸”正告行贿者,既体现了对清正廉洁的坚守,也是为官做人的智慧。无独有偶,东汉清官“一钱太守”刘宠、明代“不受嘱、不受馈”的“二不尚书”范景文、清代每日三餐只吃青菜豆腐的“
人文时空 |
“古都之脊”的时代新韵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决定不仅是对北京中轴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全球展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标志着这一蕴含数千年中华文明精髓的建筑群体,将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激发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等方面作出更多贡献。 以轴兴文,见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