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5期
伟人剪影 |
改革开放时期陈云如何维护党的形象
党的形象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自身的发展和生死存亡。“文化大革命”使党的建设遭到空前破坏,党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转向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如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重塑和维护党的形象成为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亟需解决的问题。 陈云作为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名人春秋 |
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无私奉献精神
关于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重要贡献,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作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报告中指出:陈独秀这个人,“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
世纪回眸 |
陶行知与汪达之的师生情谊
陶行知先生1927年在南京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晓庄师范、晓庄学校),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教学做合一为方法,希望通过改造乡村教育,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改造,进而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革命性的教育思想感召下,有一批寻求改造旧社会的青年学子来到晓庄,集合在陶行知先生周围。当时的晓庄是一处偏僻的荒野,陶行知说他们是“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不幸的是学校
赤子初心 |
侯绍裘:唤醒青年力量的旗手
侯绍裘,1896年出生于江苏松江(今属上海),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松江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苏州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建立者。1925年9月,侯绍裘担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担当起了在江苏领导工农革命运动和国共联合战线工作的重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侯绍裘于4月10日深夜出席中共南京地委召开的紧急扩大会议时被捕,数日后被杀害。 生长在山河破碎、军阀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
南京地方团组织的建立与活动
一、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建立。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为进一步发动、组织进步青年,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于8月22日建立,俞秀松任书记。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即向全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发出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要求各地建团。 这一年,在南京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张闻天、杨贤江等先后离开了南京,但是
铁马金戈 |
开国名将王建安与黄伯韬的较量
王建安上将是我军著名战将,湖北红安人,1927年入党和参加红军。他性格刚硬,有勇有谋,身经百战,战功赫赫。解放战争初期,王建安任华东野战军八纵司令员,他所率领的八纵是陈毅、粟裕麾下的主力部队。而黄伯韬则是国民党名将,杂牌军出身,性格沉稳,作风顽强,死打硬拼,是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对蒋介石相当忠诚。在他的调教下,二十五师成了杂牌军中的“王牌军”,其战斗力毫不逊色于蒋介石五大“王牌军”。1947
雨花魂 |
黑地有灯 热焰未熄
近日,在整理故纸旧籍时,笔者欣喜地找到了一首恽代英在狱中依照当时广为流传的学堂乐歌《苏武牧羊》的曲调填写的歌词: 苛刑,世人不知道!“包打听”抓人,私刑逼供招。老虎凳,三上吊,电刑真难熬。马上来吊起,手脚齐绑牢。鼻孔冷水浇,身上皮鞭子敲。三番四覆,死去活来,真是无人道。 难友弟兄们,大家要记牢,这都是狗官们逼我口供招。至死不承认,意志要坚牢。肉体受痛苦,精神永不挠。一朝翻身,杀尽贪官污吏把仇报。
纪实之窗 |
苏维埃大学发展始末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后就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并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期间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中央苏区最高学府、国家行政学院的摇篮——苏维埃大学就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从1933年8月开始筹办,到1934年7月被并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苏维埃大学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作为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一所重要的新型干部大学,该校积累的高校与机关联合办学的运行模式,为苏区革命战争和社会建设服务的学员培养方向,理论
新知秘闻 |
中央文库与三位江苏人的故事
中央文库,又称中共中央文件库,是1949年以前中共中央设在上海的一个保管档案资料的秘密机构。中央文库之所以极端重要,是因为保存有“比黄金还贵重”的两万多份档案文献,这些珍贵档案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起至1933年党中央撤离上海期间的历史原貌。中央文库保存的这批档案资料,几经辗转、数易其手,最终能够在血雨腥风的旧上海幸存下来,并于上海解放后安然无恙地交还到党中央手中,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鲜
新知秘闻 |
从一份民国户口登记簿看党的情报堡垒户
在南京档案馆,存放着150多万张民国时期南京市民的户籍卡,记录着1947年到1948年老南京人的面貌。我非常幸运地找到了我爷爷家的户口卡。民国初年,爷爷从山东菏泽逃荒到南京谋生,在父亲从事革命活动时,爷爷已在朝天宫西街经营一家规模不小的浴室,叫新园浴室,在朝天宫莫愁路一带小有名气。父亲利用少爷身份作掩护,南京朝天宫西街的家就成为中共南京市委情报系统情报的集中点和发送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
江海传奇 |
狙击英雄张桃芳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半岛,战火、硝烟、白雪,还有一群非凡的生命。他们为正义而战,为尊严而拼。 1952年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沿“三八线”对敌军防守阵地发动进攻作战。激战犹酣之际,来自江苏兴化一位年轻军人赴朝参战,创造了单兵作战32天冷枪杀敌214名的最高记录,他就是被誉为“冷枪英雄”的张桃芳。他在上甘岭战场上书写了中国军人的狙击传奇。 初露锋芒 张桃芳,江苏省兴化县陈堡乡的一个
市县遗珍 |
艰苦卓绝的洪泽湖58天坚持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我解放区。7月16日,国民党第五军主力和整编七十四师一个旅约3万人,向我淮南解放区进攻,不久,淮南被国民党军占领。7月18日,国民党第七军一七二师和整编七十四师大部大举侵犯我淮北解放区。我淮北解放区主力于11月24日撤退到运河东岸后,洪泽湖周边各县、区地方武装不得不转移到洪泽湖继续坚持斗争,在淮北挺进支队未打回淮北之前,坚持在洪泽湖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