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4期
伟人剪影 |
学习周恩来和陈云的为文之道
文风即文章表现出来的风格。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文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风。写作风格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立场、精神与能力。这些风格,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政治风气等都有关,也与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等有很大关系。写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能力之一,也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领导干部的优良文风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和动员民众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风决定着文
名人春秋 |
王震和毛泽东的不了情
毛泽东作为党的最高领袖和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与不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他对王震十分赏识器重,这在众多的开国将帅中也是比较突出的。而王震对毛泽东非常敬仰和崇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同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斗争中旗帜鲜明地站在毛泽东一边 1908年4月,王震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佃户家庭。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后因家贫而辍学。1923年初到长沙当了铁路工人,后参
名人春秋 |
聂荣臻与钱学森:在为国铸剑中结下深情厚谊
聂荣臻和钱学森,一位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一位是著名的科学家。素昧平生的两人,在我国波澜壮阔的“两弹一星”伟业中相识相知。聂荣臻为人谦和,对科学家格外尊重;钱学森更是非常敬重聂荣臻,视他为良师益友。在为国铸剑的漫长岁月里中,彼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要人家搞就得信任人家” 聂荣臻与钱学森相识在后者从美国归国之初。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留学,先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师
学悟二十大 |
汲取苏区实践经验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些重要论述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铁马金戈 |
陶勇在苏中抗战岁月
陶勇,这位素以勇猛闻名全军的虎将,抗战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参谋长、第二支队第四团团长、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三旅旅长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长期率兵驰骋苏中平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中共领导的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 1942年1月,组织上决定调陶勇到中共华中局党校第三期学习,并任学员大队大队长。这年10月,日伪的“清乡”部署
昨宵灯火 |
卢作孚:一位不能忘记的爱国企业家
70年前的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说过: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有4位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其中有一位是卢作孚(其他3位是张之洞、范旭东、张謇);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到了自清末民初以来的5位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时,又提到了卢作孚(其他4位是张謇、陈嘉庚、荣毅仁、王光英)。 谁能想到,时隔60多年,毛泽东和习近平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竟不约而同,都赞誉卢作孚是
世纪回眸 |
李一氓的人格魅力
李一氓1903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逝世,在其65年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不言功、不忘本、不唯上、不吝财、不求名的高尚品格,成为共同塑造共产党人高尚人格的模范。 一、不言功 李一氓在对待自己所取得的业绩上虚怀若谷,不仅不争不炫,而且不屑一顾。 李一氓是1925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他在大革命时期即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时期参加过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接着奉命相
赤子初心 |
熊雄:用生命燃烧信仰
熊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先驱,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重要负责人,也是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最后一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熊雄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35岁。熊雄忠于党、忠于革命、忠于信仰的大无畏精神,如同暗夜中的一束火炬,带来熊熊之光,铸成了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魂,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少年立志,弃学从戎 1892年,熊雄出生在江西省宜丰县芳溪镇下
江海传奇 |
“清江部队”亮剑淮海
“清江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三十九军第三四六团,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新四军淮海军分区第四支队,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43年3月。该部成立后,犹如一把出鞘利剑,勇猛向前,战高沟、打阜宁,所向无敌。在解放淮阴城战斗中,仅用5分钟就攻人城里,被授予“清江部队”的光荣称号。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以“三猛(猛攻、猛打、猛追)”著称,是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头等主力团,三打靠山屯、攻义
新知秘闻 |
血洒南京的中央特科红队队长
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中国共产党曾经有一支令敌特闻风丧胆的队伍,称为中央特科红队。红队队员虽然人数不多,仅二三十人,但他们政治可靠、纪律严明,而且具有高超的技术本领。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他们有如一柄柄出鞘的利剑,在保卫党中央,镇压特务、叛徒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正因为如此,冲锋在对敌斗争第一线的红队队员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仇视和打击,绝大多数成员都牺牲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血洒南京的红队队
七彩画廊 |
薪火相传 弦歌不断
苏中四分区联合中学(简称“四联中”)是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实施残酷“清乡”背景下,在苏中根据地中心三仓区古鲁乡鲁灶庙,创办的一所“集八校于一体”的联合中学。因与西南联大办学有着相似背景和模式,享有苏中“小联大”美誉,与新安旅行团、鲁艺华中分校并称为新四军的三张“文化名片”。学校办学3年,聚集爱国教员50多人,培养人才3000多人,赓续了苏中“崇学重教”文脉,形成了深受“铁军精神”浸染的“忠诚精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