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3期
纪念周恩来诞辰125周年 |
周恩来与哈军工的创办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家卫国,党中央毅然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经过志愿军指战员艰苦卓绝的五次战役,至1952年春,抗美援朝进入“持久作战、积极防御”阶段。鉴于朝鲜战场上我军武器装备极为落后的状况,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的缔造者们高瞻远瞩,决定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学院设在哈尔滨,故简称“哈军工”。作为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直接参与了中央创建哈军工的重大
纪念周恩来诞辰125周年 |
周恩来亲点耿飚任新中国第一位驻西方国家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交往需求扩大,但专业外交人才奇缺。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毛泽东同意从部队高级将领中选拔一批外交官任驻外大使,由此产生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特殊的“将军大使”群体,耿飚便是其中的一位。出于对耿飚的了解,周恩来亲自挑选他做外交工作,成为新中国派驻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在20多年外交生涯的大部分时期,耿飚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和言传身教下,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外交战线
伟人剪影 |
“赣南三整”前后的朱德
朱德在古今中外军事史上是罕见的军队统帅,他担任全军总司令30余年不曾中断,是中外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朱德既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不是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还不是黄埔军校的师生,为何能跨越整个中国革命全过程,出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全军总司令?通过探询,“赣南三整”逐渐浮出历史水面,它正是筑就朱德成为全军总司令的基石。 一、南昌起
名人春秋 |
刘伯承与吴玉章的革命情谊
刘伯承元帅与党内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同为四川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们曾有过一段朝夕相处、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仍然相互支持、相互勉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成为最亲密的同志和战友。 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刘伯承1892年生于四川开县,吴玉章1878年生于四川荣县。二人虽然年龄上相差14岁,但他们在青少年时代都经历了清朝黑暗的反动统治,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的
名人春秋 |
声望卓著的武将外交家
伍修权,1908年3月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他戎马生涯几十年,几度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参与机枢、筹划大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叶剑英曾称赞伍修权“文武双全”。他是我军陆、海、空三军院校建设的开拓者之一,还是我军情报工作的卓越领导者。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入外交战线,成为周恩来总理外交事务的得力助手,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外交生涯中,伍修权坚定执
本刊特稿 |
怎一个把握了得
编者按:此文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阅后点评:亚青经事留心,文思敏捷,虽是短章,却颇有意味。 人生在把握,成败得失在把握,然而何为把握、如何把握,实在不是容易说清楚的。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在省委办公厅工作时,一次随省委副书记孙家正出差扬州,刚人驻翠园宾馆,时任扬州市委书记曹鸿鸣即上门拜访。寒暄中曹突然问到:在省里工作和市里有什么不同?当时已定曹调省委任职,而孙也曾在徐州市委工作过。孙略加思索回复
学悟二十大 |
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三重逻辑”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与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还对深入推进新时代管党治党作出全方位战
纪实之窗 |
张太雷首登共产国际舞台所涉几则史实考辩
张太雷是第一位登上共产国际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此前张太雷研究中涉及他首登共产国际舞台若干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与史实有一定出入,在此对所涉若干史实进行考辨。 一、维经斯基第一次来华的翻译是杨明斋,不是张太雷 学术界较流行的说法,张太雷是维经斯基到北京与李大钊等会面时的英文翻译,但此说法与史实有较大出入。其一,此说可能最初出自1949年李达所写《自传》。但李达的回忆属于孤证,可信度不高。其二,《俄共
纪实之窗 |
丹阳整训:人城纪律是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一 上海解放时人民解放军宁愿睡在马路上也绝不扰民的一幕曾经让无数市民和国人动容,至今仍是人民军队纪律严明乃至革命胜利原因的有力证明。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不人民宅”等人城纪律的制定和下达是上海解放前夕在京沪线上的一座小城丹阳完成的,而这段历史也被称为丹阳整训。 1949年4月22日深夜11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解放丹阳县城。此后,上海战役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和接管上
新知秘闻 |
1926年陈独秀失踪事件之谜
1926年1月初到2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突然离奇“失踪”,党组织多次派人寻找未果,史称“陈独秀失踪事件”。学界现今并无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此有系统性论述,而作为当事见证者的郑超麟、彭述之等人在其回忆录中关于该事记载又有所出入,使得这一事件更加扑朔迷离。陈独秀因其特殊身份,一举一动尽惹社会各界注意,他的失踪引起社会各界的猜测。 一、陈独秀突然失踪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为防止敌特的破坏
世纪回眸 |
以漫画投入战斗
1947年南京爆发的五二0运动,是中共南京市委按照党中央指示组织的一场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运动以中央大学进步学生为先导,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核心地区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的浪潮,震惊中外。 五二0运动从酝酿到取得胜利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南京和杭州、上海、苏州4市16所专科以上院校的学生以及南京部分中学生参加了运动。在这些学生队伍中,中央大学的一支队伍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在校园里,在国民党政府机构里
纪实之窗 |
张太雷首登共产国际舞台所涉几则史实考辩
张太雷是第一位登上共产国际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此前张太雷研究中涉及他首登共产国际舞台若干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与史实有一定出入,在此对所涉若干史实进行考辨。 一、维经斯基第一次来华的翻译是杨明斋,不是张太雷 学术界较流行的说法,张太雷是维经斯基到北京与李大钊等会面时的英文翻译,但此说法与史实有较大出入。其一,此说可能最初出自1949年李达所写《自传》。但李达的回忆属于孤证,可信度不高。其二,《俄共
纪实之窗 |
丹阳整训:人城纪律是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一 上海解放时人民解放军宁愿睡在马路上也绝不扰民的一幕曾经让无数市民和国人动容,至今仍是人民军队纪律严明乃至革命胜利原因的有力证明。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不人民宅”等人城纪律的制定和下达是上海解放前夕在京沪线上的一座小城丹阳完成的,而这段历史也被称为丹阳整训。 1949年4月22日深夜11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解放丹阳县城。此后,上海战役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和接管上
铁马金戈 |
铁血长空卫祖国
当今世界局势波谲云诡,我国外交国防领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然而,中国军队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态度坚定不移,面对挑衅,我军官兵正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歼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翻开新中国的国土防空史不难发现,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我国的军事干预,与台湾敌对势力遥相呼应,不断派出飞机、军舰袭扰中国大陆。为夺取台海制空权,中央军委不仅做出了飞兵人闽的决策,而且组建了福州军区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