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12期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
他为人民谋幸福:毛泽东度过的若干个生日
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他留给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他为人民谋幸福”是他留给中国人民最深的记忆。值此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之际,以《毛泽东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为主要依据,回顾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度过的若干个生日,怀念他为国为民辛劳不辍、奋斗不止的光辉人生。从1949年到1976年9月9日逝世,毛泽东度过了27个生日,除1949年、1954年、1965年、1967年、19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
毛泽东同长子相处有道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6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曾经颇有感触地指出:“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毛泽东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充满人情味,又十分发人深省。由于干部子弟特殊的家庭地位,尤其是有些是革命先烈的后代,处处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关照,而有的则变得不自觉。毛泽东担心干部子
名人春秋 |
粟裕心系新四军通信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将军十分关心新四军通信工作。无论平时、战时,他都极为关注军队通信保障,关心通信人员、通讯器材的安全。每次作战前,他都会亲自向通信部门下达指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作战过程中,他还会亲自到无线电台、有线电话站检查、督导、鼓励。在—次反“扫荡”作战中,粟裕对警卫部队作动员讲话时说:“你们的任务是保卫好指挥机关,保卫好电台。没有电台,我们指挥机关就无法指挥了。当然,作战指挥仅仅依靠几部
庆祝《世纪风采》创刊30周年 |
激活尘封史料 讲好江苏故事
我在家乡原无锡县和省级机关期间,有近30年的农村经济工作经历。赋闲后,曾将有关文字资料整理成稿,一份是25万字的《我的自选文摘——与农村改革发展同行》(下称《文摘》),另一份是12万字的《江苏乡镇企业历年大事选辑》(下称《选辑》)。闲时常边翻阅、边回忆、边作些补充,一些当年场景不时涌现脑际,次数多了便生发出一些感慨,觉得其中不少情况有一定史料价值,尤其那些体现江苏特色、江苏创举的内容,若长期尘封不
庆祝《世纪风采》创刊30周年 |
值得一生品读的《世纪风采》
今年是《世纪风采》创刊30周年。在这30年的历程中,《世纪风采》已深刻介入了党的历史与现实,在世纪风云变幻、社会巨大变革中,始终坚守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始终保持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学性于一体的风格与风采,充分发挥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传播党史文化,注重讲好红色故事。尤其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光荣远征中,《世纪风采》给予了我方向指引、方法指南。 结
纪实之窗 |
水口渡突围壮歌
水口渡是闽西大山丛中一个古渡口。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就是从水口渡过汀江进军闽西的,故毛泽东有词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35年2月,在水口渡发生了一次突围战,其战斗的规模虽不大,但在历史上影响却不小。因为这次突围战是护送几位中央苏区领导转移,其中包括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第二任党的负责人瞿秋白、中央苏区财政部长邓子恢。就是这一群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信仰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绝地突
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 |
柳暗花明又一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扎实推动“三农”工作,乡村面貌和农村民生持续改善,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农业更强了。江苏作为传统的“鱼米之乡”,以占全国1.1%的国土、3.4%的耕地,生产全国5.5%的粮食、7.6%的蔬菜、3.4%的肉类、6.9%的禽蛋和7.4%的水产品。 乡村更美了。江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建成绿美村庄505个,累计建成融山水、田园、产业、乡愁于一体的省级
新知秘闻 |
歌曲《歌唱二郎山》背后的故事
一 1949年10月1日,随着新中国宣告成立,人民解放战争虽基本结束,但祖国西南边陲西藏尚未解放。12月6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苏联访问。在途经满洲里时,他提笔给中共中央并中央西南局写了一封信,指m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否则夜长梦多。不久之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便作出决定,将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交给中共中央西南局。 中共中央西南局提出方案报经中央批准后,进军西藏的任务落在了驻扎在四川乐山的中
市县遗珍 |
新四军第3师在阜东
1940年秋,时任八路军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黄克诚率部东进淮海,南下盐城、阜宁,于10月10日在盐城白驹镇狮子口与新四军陈毅部胜利会师。此后,黄克诚率部在苏北根据地战斗、生活了5年。他们在斗争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建立民主政权、扩大抗日武装、清剿土匪顽劣、组织生产自救,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日伪军多次大规模“扫荡”,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他们与盐阜人民建立了血肉相连的鱼水情,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七彩画廊 |
一封书信话名伶
去年仲夏,我去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十分独特的展览:中轴的红飘带——百名文学艺术界中共党员手迹展。展品由文化名人方继孝收藏的100位各个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文学艺术家的真迹组成,内容以书信为主。在目不暇接的展品中,有一封短信令我驻足。信中文字不多,不足百字,全文如下: 丹菊同志: 我已买好二十四日飞机去京,参加梅先生纪念演出,不知届时你可在京?很希望能在京见面,进行艺术交流。 我住在什
总目录 |
《世纪风采》2023年总目录
(总第349期-360期) 伟人剪影 旅欧期间周恩来对共青团思想建设的历史贡献 孙胜男(1-3) 大道同行——毛泽东与柳亚子的革命友谊 问增飞(2-3) 开国元勋:杜绝舌尖上浪费树标杆 孟红(2-7) “赣南三整”前后的朱德 张晓东(3-12) 学习周恩来和陈云的为文之道 范莎莎(4-3) 毛泽东的“而立”之年 张家康(5-3) 向陈云学习妙用比喻 刘启芳(5-8) 逆境中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