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11期
伟人剪影 |
周恩来与廖家三代的交情
廖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革命世家”。从廖仲恺起,廖家几代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苦心经营,不懈奋斗,作出了不朽的功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为家国请命、为民族筹谋的过程中,廖家与敬爱的周恩来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及其子女廖承志、廖梦醒都与周恩来往来甚密,关系亲厚。周恩来曾说:“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这份战友情、兄弟情延续到廖家第三代的身上,逐渐升华成了亲情
名人春秋 |
恽代英为什么能赢得政见不同者的赞颂
忠良博物馆陈列了一本王金昌先生收藏的1934年6月12日出版的第7卷第24期《社会新闻》,上面刊登了一篇由筱林撰写的《恽代英印象记》。通篇读完,令人惊讶:此文不仅没有抨击、污蔑和丑化恽代英,而是赞颂恽代英! 有人可能会说,一篇赞美恽代英的文章值得你大惊小怪吗?难道恽代英这样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值得赞颂吗? 如果有人这样说,显然他不了解《社会新闻》是怎样
名人春秋 |
“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董其武将军
一 1899年11月27日,董其武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今河津市)固镇一个贫寒人家。1919年,20岁的董其武,靠穷兄弟们凑成的几个路费奔赴太原,考入山西督军阎锡山创办的学兵团,开始军旅生涯。1924年到洛阳投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混成旅副官。1927年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投身北伐,任第四军北伐先遣队支队长。1928年,加入晋绥军傅作义部,跟随傅作义南征北战十几年。因
江海传奇 |
罗荣桓在中央苏区的峥嵘岁月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治国理政试验田,共产党人的文韬武略都在这里试验过、预演过。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造就了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骨干。据统计,新中国1614位开国将帅中,在中央苏区战斗过的有603位,其中,十大元帅中有9位。罗荣桓元帅就是杰出代表之一。 以身作则的党代表 “起义鄂南即治军。”罗荣桓在领导通城、崇阳农民武装起义时,就任党代表。三湾改编后,他任特务
江海传奇 |
钱壮飞与正元实业社
在车水马龙的南京中山东路,1930年初就已经正式营业的中央饭店如今依旧接待着来白各地的宾客。附近稍微上点岁数的人们都会记得,在中央饭店东侧曾经有一幢造型奇特、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中共地下党员钱壮飞曾经在这里截获了一条关键情报,在危难之际挽救了党中央。时隔多年以后,周恩来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仍旧无限感慨道:“要不是钱壮飞,我们这些人都不存在了!” 深入龙
纪实之窗 |
董必武在湖北的干部教育实践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国家重要领导人。1886年,董必武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城内城南街一户清贫的秀才家庭,其父董基文、四叔董基民曾长期执教于私塾。1910年,董必武从武昌文普通学堂毕业后曾赴黄冈中学执教谋生。受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影响,董必武在革命生涯中非常重视党的干部教育,是党内的著名教育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在湖北的干部教育实践活
赤子初心 |
杨根思血洒小高岭
在共和国的英雄谱上,有一位特殊的战斗英雄,一直牢记在人民心中,而倍受敬仰,他就是杨根思——全国战斗英雄、抗美援朝特级英雄。杨根思,原名羊庚玺,1922年11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五官乡羊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3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牺牲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一营三连连长,“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昨宵灯火 |
沙可夫:苏区文化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与实干家
沙可夫,原名陈维敏,1903年10月20日,生于浙江海宁钱塘江边的新仓镇(现海宁市丁桥镇)。曾人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附中读书,毕业后升人该校本科机电系,学业优秀,课余兼习钢琴、英语,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文学作品。1926年初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学习音乐。同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陈维敏中断学业,走上职业革命家之路,担任中共旅法总支书记和
七彩画廊 |
用歌声铭记历史
用歌声传递信息、反映思想,或者表达信念、凝聚力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感抒发形式,历古至今从无改变。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歌声,纵然时隔久远,只要一听见或者一想起,就会知道这歌是什么时候的,因为歌声烙有时代的鲜明印记。穿越时空、传唱不衰者也就成为经典。鲜为人知的是,常熟作为一方热土,在那热血的年代与抗战歌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壮怀激越的大刀歌 在无数首抗战歌曲中,《大刀进行曲》是传唱面最广、点赞率最
市县遗珍 |
东南雄鹰在江南
海门、启东地处苏中地区的东南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革命战争的需要,海、启两地党组织曾合并建立东南县委(曾称东南行署)。东南警卫团是由东南县委直接领导的人民武装,组建于1941年4月。顾尔钥、梅嘉生、王澄、曹持衡等6人先后任团长,罗桂华、洪泽、鲍志椿等11人先后任政委。这支队伍虽只有几百人,但在海启大地上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斗数千次,不仅保卫了海启大地,而且紧紧拖住了海启大地上4000多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