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1期
伟人剪影 |
旅欧期间周恩来对共青团思想建设的历史贡献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寻求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1920年底,经受五四风暴洗礼的周恩来,决定赴欧洲勤工俭学。在欧洲求学期间,他在考察推求中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在斗争实践中同赵世炎、陈延年等人创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为共青团思想建设指明理论和实践方向。 一、筹备到创建:为“我认的主义”宣传奔走 初到欧洲的周恩来,在了解欧洲社会真实面貌的同时,认真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
学悟二十大 |
“两个结合”的深邃意蕴对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并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
纪念宋庆龄诞辰130周年 |
新中国的和平使者:宋庆龄与“一带一路”国家印度尼西亚的情缘
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迄今已走过十个年头。截至2022年7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这些国家之中,就有印度尼西亚。 “远在两千年之前,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就有了友好的联系。”在受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印尼人民深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走上寻求独立解放的道路。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大量国
名人春秋 |
从《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看瞿秋白的“推求”(上)
“推求”是建党时期那一代先进分子“最终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00多年过去了,当年先进分子追寻和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的样貌已被历史推远,而瞿秋白留下的记录他1920年赴俄采访实践历程和心路历程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这两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灿然洋溢的文学语言、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细腻人微的写生笔法,为后人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堪称系统的、以“推求”为主要方法和途径“最终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
名人春秋 |
黄华:为共和国外交事业鞠躬尽瘁
黄华是我国外交事业的杰出领导人,先后任我国驻联合国常驻代表、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在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过程中,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外交事业,用他的妻子何理良的话来说:“这个人,整个生命都用在外交上了。 一、弃笔从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爱国青年 1913年初,黄华出生于河北磁县。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黄华
纪实之窗 |
中国成功应对改革开放后首次大规模西方制裁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美政治方面的合作基础消失,加上中国要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实施了长达3年多的制裁。这次制裁涉及外交、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建设刚刚步人正轨的中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但面对西方世界的挑衅,中国政府坚守独立自主的立场,采取外交上各个突破,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等方式,成功打破了西方制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昨宵灯火 |
“潘门三杰”如何踏上革命之路
用“一门多俊杰”来形容江苏宜兴陆平潘氏最是恰当不过。这个以潘姓为主的太湖边的古村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宜兴农民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孕育了一大批投身爱国救亡运动的斗士与革命者。其中,最为知名的要数以下三位: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潘汉年,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和杰出的新闻斗士、新华日报社首任社长潘梓年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九三学社主要发起人
铁马金戈 |
开国上将叶飞激战孟良崮
叶飞上将是我军著名战将,福建南安人。他白净面皮,笑容亲切和蔼,作风儒雅,被誉为军中“儒将”。但就是这位儒将,却身经百战,有勇有谋,智慧超常。他在解放战争中担任华东野战军一纵司令员兼政委,他指挥的一纵是陈毅、粟裕麾下一把锐利的尖刀,他本人则是陈、粟两位主帅的得力助手。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叶飞指挥一纵担任穿插、切割敌“王牌军”七十四师与敌二十五师联系的重任,后又奉命担任火线总指挥,统
赤子初心 |
任天石:站成永恒的梧桐树
三毛曾经说:“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也有人感慨,是不是最终,每个人都会活得像一棵树:缄默、孤独?而笔者知道,确实有一位英烈,活成了一棵雄豪坚毅、高洁俊逸的梧桐树:抱持始终如一的初心,凛然抗击风雨,无私洒落清荫,卓然伫立于天地间,更在人们的心中站成永恒。 抱持初心弃医从戎 任天石,又名启生,1913年4月出生于常熟梅李塘桥的一个中医世家。1927年,品学兼优的任天石考入常熟城内
新知秘闻 |
“四千四万”精神提法的由来
历久弥新、传扬至今的“四千四万”精神,源自上世纪70年代的乡镇企业。我第一次听到“四千四万”精神这个提法,是50年前的1973年2月,在原无锡县物资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中共无锡县委随之作了肯定,并倡导部署,开启了由内而外的传播和弘扬进程。 无锡县是我国社队企业(1984年改称乡镇企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成立于1956年的“全国乡镇企业第一厂”——春雷造船厂就诞生在该县。在当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
新知秘闻 |
“孤岛”时期江苏省委的情报工作
1937年11月12日侵华日军攻占上海后,未敢贸然进占上海的租界区。这样,公共租界苏州河以南区域和法租界就成为了日军包围之下的一座“孤岛”。从这时起,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完全进占租界区为止,称为上海的“孤岛”时期。这一时期,隐蔽在租界里的江苏省委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十六字方针,除领导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反日斗争外,还针对日伪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