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31期
创作 |
古堰情思(外三首)
在七月烈焰点燃前 鹭翅与风撞击的音波 就像眼前的白塔洋,足够温柔 我毫不怀疑湖水有记忆功能 从山阴古水道的第一锹开凿声 到昨日纤夫深沉的号子 从嵇康的《广陵散》到陶濬宣的“东湖” 陶望龄、袁宏道,陶成章、邵力子 每一朵涟漪都起伏着东鉴湖故事 陶堰,这运河水浸润的珍珠 这鉴湖的心脏 你吐纳每一口古韵芬芳 吐纳,最江南的生气 错过候鸟们恩爱繁衍的春季 错过捕鱼网虾的晨曦
创作 |
纵横八万里山河间(外二首)
纵横八万里山河间 唱一首逍遥诀 纵情八万里河山 星月交辉映苍穹 千山沐了朝阳暖 炊烟披霞,鱼翔浅底 清溪澄澈潺潺 春山如画,杏雨梨云 春兰秋菊蓝天下 暮色渐浓成余霞 千古幽贞,夏荷池满 秋意渐浓,银杏风灿 枫叶似火扮山岗 冬日冷蕊傲寒霜 凭栏远眺,翠微寂寂 看白云似舒似卷 日出移影,花香沾襟 山谷幽寂,青空桅浅 莺啼鸟啭,似梦若幻 轻拨筝弦渔舟晚 采了松花,
创作 |
回乡(组诗)
1 行走在赤水石沓沓酒吧一条街 春风不燥,时间不急不缓 离家三十多年 故乡很近,又很远 2 父母走后,我们卖掉老屋 年少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 老屋老街拆后,建成 灯红酒绿的酒吧一条街 旧邻分散在城里各个角落 没有父母,没有老屋 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 3 走到不醉不归酒吧时 里面正播放《存在》 此刻,竟有些恍惚 青石板,老木屋 母亲的身影,儿时的玩伴 还有那个穿蓝
创作 |
生命之歌(组诗)
等待 我想站成一座灯塔 笔直地立在海岸旁边 我的眼睛在深夜发出光华 看啊—— 那是我在指引游船回家 一座笨拙的灯塔的生命 她的存在能有什么意义 既不影响气候和洋流 也无法参与人类对宇宙的探秘 她只是以滑稽的红白条纹 小心地站在 站在大地伸向海洋的指尖 她偶尔会想起自己的两个朋友 一个是孤独的人类 他每天守在荒凉的塔边 一个是成群的海鸟 它们盘旋在拥挤的塔尖 每当
创作 |
坐于秋(外四首)
树叶离家的决心 尚未下定,老人端坐在轮椅上 目光询问每一位匆匆而过的人的去向 那抹炫酷疾驶的声音 多像自己的青春 那悬挂在车把上的皮包 装满厚重的中年 而今,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去 包括火焰、酒精、风雨,甚至惦记 自己保留下来的,已经坐于秋天 我多想喊一声病床上的父亲 起来,我推着你看秋天的风景 提炼白色的词语 父亲把几十年的人生,倒进陶罐 以雪花浣洗,语言搅拌 在光阴
创作 |
游学记(组诗)
南丰公园 景在眼前 选择。铿锵如夏花 天地是最广阔的书本 出发,挥烈日为扇 踏响,与蝉鸣欢畅 我的世界,精彩无处不在 世界的我,出彩满地盛开 我独特,我存在——我自在,自不败 太阳的温柔,美好成童心飞扬的背景 炎热是火加火的热情 汗流得酣畅淋漓 比流泪更令我心澎湃 杨舍老街 大街上的课堂 穿街巷,过人海 一群游泳烈日的鱼 夏日炎炎,扑腾 活色生香的神采与飞扬
创作 |
生活印象(组诗)
站台 夜色渐浓,四野无声 夜色里的站台,静静等待 与天边的光交织 停泊的心船静静留滞于此 一刹那在此暂停 每一张面孔都是生命的故事 我身如游丝疲累交加 我们在此交汇 流浪的诗篇和远方的呼唤 是时光的偶然还是命运的巧妙安排 站台之上光影交错 我心之中波澜不惊 没有彼岸也没有终点 站台虽小足够我放逐内心的流浪 在每一次的等待中体悟生命的真谛 我静坐于站台的石阶上 归期
创作 |
夏荷浅唱
每年盛夏,便是荷花盛放的时节。今年也不例外,你看,那一朵朵荷花,从早到晚一直挺着腰杆,竞相绽放,开满家乡所有的荷塘。她们用根深叶茂追逐着时光,秀出花好叶圆。微风吹过,夏荷随之摇曳起舞,向着蓝天白云诉说着心事。 家乡沭河公园里的荷,顺着流水而生,自然洒脱,不拘一格。一段是南北走向的,另一段是东西走向的,如此叠加延伸,灵动着母亲河的躯体。清晨的公园空气清爽,随处都有晨练的人。沿着流水放眼望去,红花绿
创作 |
马樱花开在春风里
蓝头巾似的天辽阔而高远,彩霞温柔地摆弄天空,将喧腾暗暗留在马雄山上,一山火焰般的马樱花开在春风里,把大地装扮得如诗如画。 山边抽出一抹潋滟的绯红,鸟鸣一声紧似一声。我信步来到马雄山,刚进大门,几株红色马樱花夺人眼球,浓艳的红,宛如烈火,一种强烈的生命力昭示着整个世界。旁边几株白色的马樱花不甘示弱,寡淡的白,宛如大雪初降,冰清玉洁。长条木椅旁全是黄色的马樱花,明艳的黄,宛如杏花带雨,黄得澄澈。
创作 |
梦寻丰恵
乡音,乡味,乡情,牵萦着多少游子的梦境?昨夜我又梦回故乡丰惠,寻游了儿时常见的那水、那桥、那人家,寻见了记忆深处的那街、那景、那诗画…… 梦里的丰惠,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丹青画,铺展于浙东四明山麓;似一艘远古漂来的画舫,停泊在湖光水色中。 千年古城丰惠,四周水网交织,城里水波荡漾。一条街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有水便有桥,约两千米长的街河上跨卧着八字桥、济富桥、九狮桥等十多座各式各样、功能不一的
创作 |
小河镇黄湓河源赋
千峰竞秀,万壑添幽。育川泽而豪放,生涧溪而清流。一发大梓山脉,奔腾嗷啸江海;二源梓丰谷岚,桀骜空灵潭湫。发云端乎恋于故土,慈山岳乎痴于江洲。耀小河以明丽,望秋浦以碧柔。路漫漫其远也,合源而出;水汤汤其浩乎,分泾以求。于红石潭汇西溪河,成独家之作;经升金湖穿黄湓闸,入同道而流。沿途岩壁峭峭,惊天动地,青松龙斥;山谷苍苍,载岁经年,翠竹雀啾。礼至尚,而数十里一拐弯,豁然天地阔;情怀真,而几千寻再跌宕,
创作 |
堵塞的楼道
这两天,社区党委书记耿华正为如何破解老楼房的楼道堵塞难题而困恼着。 这是小区西北角上一栋仅有一个单元的六层老楼房,有十二套住房,现居住着十户人家。几天前,在市精神文明办组织的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工作检查中,这栋楼房的楼道由于堆放杂物被列为全市的重点整改项目。之后耿华虽多次派人和亲自上门做工作,说明这些杂物要立即清除,否则既不利于人们的上下通行,又存在火灾隐患,但有那么几户人家就是听不进,固执己见
创作 |
从“乌龟”里爬出来的人
满桂香听隔壁的阿凤说,颖妹子来了。果然,她满身披了层银辉,胸前还搂着小宝。 苦命的女人!自从丈夫阿明承包了坑口井下210东沿脉出矿任务以来,她就没逛过超市溜过街,都两年了,莫非今晚有事? 此刻,颖妹子清癯的脸颊掠过一丝微笑,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心事。满桂香依然狐疑地望着她,她却俯下身子亲了亲熟睡的小宝。 满桂香从心里蓦然扯出一缕歉疚。 面对颖妹子要被离婚的悲剧,她认为她这个牵线人是有责任的。原
创作 |
“完美女友”诞生记
一 而立之年的C君,听说我常年混迹于单身女性朋友圈,打算托我帮他寻找一位完美女友。 我接下了这个单子,并约此君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洽谈具体事宜。 真不巧,C君刚坐下来,居然停电了。我划破了三个火柴盒,总算点燃了一根红烛。烛光摇曳,一时间竟有点小暧昧。我赶忙咳嗽一声,驱赶了浑身的不自在,左手拿纸,右手握笔,开始提问。 我问:“你要找的完美女友,有什么明显的体貌特征?” C君挠挠头,犹犹豫豫地
评论 |
《后西游记》的文学价值
[摘 要] 明末时期,自《后西游记》以“四大奇书”之《西游记》的续书面目问世以来,引起了文人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针对该书的版本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各自作出了一定评价。《后西游记》以《西游记》的续书面目而问世,对前作的继承、发展及改写是研究该书的一大课题;同时,《后西游记》具有明末清初时期白话章回小说的特点,所以探讨此时期文人的精神状态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也是研
评论 |
从《补天》中看鲁迅“立人”思想
[摘 要] 在“五四”时期,鲁迅高呼“立人”思想。“立人”思想是研究鲁迅思想的重要主题之一,而《补天》中一句“女娲忽然醒来了”也具有象征意义,鲁迅借其“立人”思想使传统的女娲形象得以重构。在鲁迅的笔下,所谓“借古”是以古代传统故事为素材,结合现代思维进行思考。故事中鲁迅以油滑的基调来体现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凝聚自身对于“人”的现代性思考,在肯定“人格”的同时,表达对深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奴格
评论 |
批判与隐喻
[摘 要] 作为一部与他其他作品大不相同的讽刺小说,老舍的《猫城记》是以其丰富的隐喻和诙谐的语言,以猫城为背景,展现了一个荒诞而又寓意深远的奇幻故事。然而,批判、隐喻对象选择的背后是老舍对祖国深沉的情感。从三方面出发,探讨老舍《猫城记》中蕴藏的家国情怀。 [关 键 词] 老舍;《猫城记》;家国情怀;隐喻;讽刺 老舍出版于1933年的《猫城记》,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长篇讽刺小说,以黑色幽默
评论 |
《摸彩》中集体无意识下的替罪羊解读
[摘 要] 在探讨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大师雪莉·杰克逊的杰出作品《摸彩》时,聚焦于其中的“替罪羊”原型,并从集体无意识的视角对小说中的三类关键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所得结论如下:资产阶级在幕后挑选替罪羊,其目的在于悄无声息地施加压力于村民,凸显了资产阶级对村民的操控和剥削;村民们将替罪羊的出现视为一种情绪的宣泄口,试图释放对抽彩活动的恐惧以及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强烈不满;特西成为替罪羊,这一遭遇不仅是对她个
评论 |
外国宫廷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摘 要] 宫廷文化是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贾迎亮博士的专著《近代早期英国宫廷文化研究(1485—1714)》是对外国宫廷文化研究的新探索,从物质、制度、日常生活、精神和艺术等层面深度描述了近代早期英国的宫廷文化,探讨了英国宫廷的演变及其地位、宫廷文化与王权和政治的关系、宫廷文化与宫廷贵族的身份认同、英国宫廷文化与各国宫廷文化的横向联系和与中世纪骑士文化的纵向联系等问题,在外国文化史、近代早期史的
研究 |
孟子对“仁”的诠释及其影响
[摘 要] 孟子承接孔子仁学体系,对仁之思想内涵做了更为详尽的说明。研究认为,仁是孟子哲学的核心,他提出“本心即仁”的全新诠释,开辟出横纵交织的两种径路:一是就内在自我而言,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自我修养之路,最终达到天与我的贯通;二是就外在现实而言,通过“亲亲、仁民、爱物”的具体实践之路,最终实现我与他者的和谐共在。孟子开创的仁学思想,奠定了儒家仁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 键 词]
研究 |
荀子礼法思想海外传播路径初探
[摘 要] 荀子关于礼和法关系的阐释是其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宣传荀子礼法思想,有助于当今世界各国规范公民个人品行,建设法治社会。16世纪末,西方学者以译介的形式初次接触《荀子》并展开了有关荀子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但西方学界对于荀子思想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自发性特征。国内对荀子思想的海外传播也未达到宣传孔孟等儒家思想的力度,造成荀子思想海外传播渠道狭窄、力度不够,弱化了荀子思想的价
研究 |
树木犹为人爱惜
[摘 要] “自然的发现”意味着魏晋士人以独立欣赏的眼光面对自然。以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自然物象树木为例,在《世说新语》的记录中,魏晋士人对此物象的使用主要在人物品藻与触物生情方面集中表现出自然审美意识的新变,呈现出玄化思想的融合、外在特征的注重以及哲理思考的深入,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关 键 词] 《世说新语》;自然审美;树木物象;魏晋士人;形神统一 德国学者卡西尔曾说:“符号化的思维和
研究 |
杜甫诗歌的日常生活写作及其艺术特征探微
[摘 要]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杜甫诗歌素材多源于对日常生活中艺术素材的提炼,这些素材是对当时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反映。为了深入分析杜甫诗歌,对杜甫诗歌的艺术特征,如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进行深入研究,详细解读诗歌中与日常生活内容相关的诗句,结合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探讨其诗歌反映的社会状况和个人生活,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研究 |
论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中的李白形象
[摘 要] 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中的李白形象与以往的李白“诗仙”形象相比,更加人性化。梳理了历代文学作品中李白的艺术形象,并对李白的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展示了活泼的李白形象。 [关 键 词] 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李白;道教徒;诗人形象 说起李白,中国人都会想到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与豪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自信与霸气
研究 |
“三苏”家风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
[摘 要] 以“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为内核的苏氏家风,是我国历代传扬的治家良训。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三苏祠考察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基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挖掘“三苏”家风文化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精髓。对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
研究 |
叶维廉道家美学视域下的中国诗歌批评实践
[摘 要] 叶维廉是中国现代著名诗学批评家,他的《中国诗学》在肯定中国古典美学特质的基础上,通过中西文学模子“互照互省”,揭示了中国诗的独特韵味与美感。旨在分析叶维廉在此书中的道家美学思想以及探究在其视域下的中国诗歌批评实践,以期体现道家文化对中国古典和现代诗歌的重要影响,揭示道家美学对当今诗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叶维廉;道家美学;中国诗歌批评;《中国诗学》;老庄 20世纪
研究 |
明初大理地区乡里体系的建立
明初中央王朝在大理地区的体系建构中卫所系统占据主导地位,而府州县系统仅初步建立,其对基层社会的管理尚处于萌芽阶段。明朝力图推行里甲体系加强中央王朝对基层社会的统治,大理地区同样建立了这一体系,但其体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明初大理的里甲体系虽然作用有限,却为此后大理府州县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明后期至清前期实施改土归流政策以加强中央王朝对大理地区的统治提供了基础。 一、明初大理里
研究 |
论《金锁记》中的器物书写
[摘 要]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将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金锁、蝴蝶标本与翠玉手镯赋予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色彩。器物与人物的命运、情感、社会环境等紧密联系,构成一套丰富的意象系统。其中,金锁象征着人对物质、金钱的病态追求,而最终又被其束缚的生命状态;蝴蝶标本暗示着女性被限制、被观赏、被压迫的生存困境。翠玉手镯一方面继承了病态物欲对人的异化,另一方面以其封闭的、环形的结构揭示了女性命运的历史循环。 [
研究 |
《朝花夕拾》民间文化分析
[摘 要]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不仅深刻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怀,还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元素。通过文本细读,探讨《朝花夕拾》中展现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儿童游戏及教育观念等民间文化现象,分析其对现代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意义,揭示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复杂情感与批判性思考。 [关 键 词] 鲁迅;《朝花夕拾》;民间文化;风俗习惯;文化传承 《朝花夕拾》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连
研究 |
用诗意表达展现秋天韵味的艺术赏析
[摘 要] 以《听听,秋的声音》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这首诗歌如何以诗意的表达展现秋天独特的韵味。通过对诗歌的文本分析,剖析其语言之美、意象运用以及所传达的情感内涵。同时,结合秋天的自然特征和人们对秋天的普遍感受,阐述了诗歌在引导读者感受秋天、领悟自然之美方面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诗意表达与秋天韵味之间的紧密联系,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欣赏秋天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人们对自然、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关
研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山西实践研究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脉络清晰、构架完整,影响深远。深入挖掘和阐发山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有益成果,坚持守正创新,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西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山西
研究 |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巴山乡土文学的审美呈现
[摘 要] 乡土文学是乡村生活及乡村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乡土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体现在其地域特色、乡土情感和艺术手法等多方面。巴山乡土文学中的乡村景象、乡村主体以及乡风民俗等描写,展现了大巴山独特的乡土气息。以贺享雍、李明春等为代表的巴山乡土文学作家扎根乡村,直面农村现实生活,艺术地展现了大巴山乡村几十年的变迁。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推进,也为巴山乡土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土壤,巴渠大
研究 |
论康德的天才观
[摘 要] 康德主张,美的艺术是由天才创造的,而天才则是自然在艺术中的反映。重点研究天才的特性、特征、心理机制以及其与鉴赏之间的关系。其中,天才的特质、天才的心理机制、天才与鉴赏力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更为细致。通过对康德天才观的论证,进一步探究康德的美学思想,并根据康德的天才观及其美学思想对日后叔本华、王国维等人的美学思想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寻。 [关 键 词] 康德;天才本性;天才特质;心理
研究 |
忻城莫氏官族对儒家文化的接受研究
[摘 要] 通过论述莫氏土司接受儒家文化的过程和内容,结合具体诗文作品分析儒家思想中家国观念与仁政主张、礼仪与人伦观念、教育与修身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在莫氏土司官族文人作品中的具体体现,阐述儒家文化对忻城社会的积极影响,最后基于忻城当时当地的社会条件,分析莫氏官族对儒家文化接受的局限性。 [关 键 词] 忻城土司;莫氏官族;官族诗文;儒家文化 “忻城”这一地名可以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彼时初
翻译 |
社会学理论视角下林语堂翻译文本研究
[摘 要] 基于布迪厄理论,分析林语堂翻译,解析其翻译惯习,展现个性化翻译艺术;探讨文化资本助力精准翻译,社会资本推动资源汇聚;关注译本跨场域迁移,促进文化交流,反映了文学价值随社会变迁而演变。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新视角与启示,并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 [关 键 词] 社会翻译学;林语堂;文学场域;布迪厄理论;文学外译 一、引言 林语堂,作为现代文学界
翻译 |
语言变体在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递与重构
[摘 要] 语言变体是指在不同语境下人们为了适应交际需要而对语言进行的调整,它反映了语言使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变体来描绘社会现实、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让作品的语言表达更为完善,深刻地反映德国社会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对德语文学翻译中的语言变体展开研究与分析,探索如何对德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恰到好处地传递其文化内涵。 [关 键
翻译 |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和措施分析
[摘 要] 艺术语言是英语文学作品的灵魂,承载着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恰如其分地再现原作的艺术魅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阐述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处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忠实、传神、创造性、审美等处理原则,并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文化等层面探讨了具体的处理措施,以期为英语文学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英语文学翻译;艺术语言;处理原则;处理措施;
翻译 |
在接受美学理论下从译者视角看诗歌翻译
[摘 要] 从美学理论的视角出发,以杜牧的《清明》为例,探讨译者在诗歌翻译中的角色与策略。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接受中的主体性,据此探讨译者如何兼顾原诗意境与读者期待,以促进诗歌翻译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关 键 词] 接受美学理论;译者角色;杜牧;《清明》;诗歌翻译 一、引言 诗歌翻译的过程富有独特性和挑战性。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流露与文化的传承。在文学翻译中接受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