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16期
卷首语 |
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文学有用吗? 在古代,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周易·系辞》认为,文辞可以鼓动天下。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魏文帝曹丕更是将文章誉为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刘知几也强调:“文之为用,远矣大矣。”近代思想先驱梁启超把具有“熏、浸、刺、提”功能的小说作为“新民”的必要工具。直至20世纪80年代,知名作家、评论家就如现在那些闪耀的“明星”,备受追捧。 但是最近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
创作 |
你的笑容(组诗)
你的笑容 你的笑容 我不能忘记 它是一把钥匙 打开了我久锁的心扉 你的笑容 我要记取 把它不断攒积 用来铺设我冬日的梦境 你的笑容 频频出现 让我的等待 不再成为垃圾时间 你的笑容 是世上最好的图画 我要用心珍藏 永不放弃 你的来信 你离去之后 我的心荒芜成了沙漠 你的来信 是沙漠中响起的驼铃 装饰了我的梦境 读你的信 于冬天之外 读完的是 冬天
创作 |
感受·体会诗二首
(一) 沉思片刻, 我开始回首, 这漫长的人生, 都是如烟的逝去。 在我年少时,欢乐常傍身, 懵懂的眼神,盼望未来。 梦想翩翩,自信充盈, 没有过多的纠结与烦恼。 如此的天真烂漫, 只知道追求梦想。 随着时间的流转, 青涩的岁月渐远, 经历了人间繁华, 才发现生命的真正含义。 岁月不住流, 面对人生的种种, 是沉沉思索还是顺应潮流。 经历过爱的芬芳, 却又发现
创作 |
茂名荔枝颂
嘉树生南国,佳名曰荔枝。 轮囷连碧嶂,蓊郁覆山陂。 久旱枝犹壮,严寒叶不萎。 野田多索寞,此木独葳蕤。 本固风难折,根深志不移。 悬崖休立足,皋隰莫施为。 正道无偏倚,中庸不亢卑。 骚人称洁质,物界有丰碑。 抔土根存活,百年枝不衰。 每予皆斤斗,所取仅铢缁。 绿叶垂晨露,浓阴遮日熙。 世间多龌龊,此物少瑕疵。 野老贫成富,荔枝功在兹。 团团擎伞盖,郁郁拱青帷。 绿浪连天
创作 |
诗歌六首
长相思·冒雪求油① 山一重,岭一重,身向乾安会众从,路旁数处红②。 风不穷,雪不穷,油系肝肠心郁忡,烈寒怯赤衷③。 水调歌头·月夕采油吟 月夕婵娟照,佳节此今回。 金风臻瑞,松嫩灵地汗丝挥。 纵使清吟欢祝,勿忘时艰如故,相倚克崔嵬。 嫦娥驱邪疫,玉兔跃蟾帷。 承盛世,筑绮梦,佩鸿徽。 顾怜红甲,明月秋叶傍依偎。 砥砺云程回首,锦绣韶年依旧,夺产不须催。 最是丹衷在,肝胆散冰辉
评论 |
《文城》:余华现实主义创作的边界
[摘 要] 余华长篇小说《文城》出版后广受关注,引发热议。无论余华是否被指认为“现实主义作家”,但《文城》所呈现的现实主义特征是值得重视的,在现实主义的视阈中进行文本分析是阐释该小说的有效路径。余华在这次写作中从三个维度进行反思和探索,一是社会史视野中“真实”书写的诉求,二是对传统伦理的发掘与凸显,三是追求简约的叙事风格形态。《文城》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余华现实主义创作的边界,对于其未来小说的走向
评论 |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反讽意识
[摘 要]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将反讽从一种修辞手法、语言手法上升到了一种整体性的体现,通过大体量反讽的话语和表达,深刻表现出其反传统以及提倡新文化的思想倾向。鲁迅的反讽艺术和《故事新编》的特殊题材也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 键 词] 鲁迅;《故事新编》;反讽 一、反讽的概念及《故事新编》反讽意识的背景来源 (一)反讽的概念及其发展 反讽,也叫反语,指的是
评论 |
浅析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及原因
[摘 要] 鲁迅先生的《祝福》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像祥林嫂这样的女性数不胜数。以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及巴金《家》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浅析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及原因。 [关 键 词] 祥林嫂;封建礼教;女性;悲剧 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可憎又可怜,旧式大家庭气息及封建包办婚姻将一个健康活泼的女性摧残成为一个扭曲、变态的“疯子”;萧红笔下
评论 |
《我与地坛》和《目送》的生命意识比较
生命意识是当代文艺创作领域的热门话题,因其热门,所以有许多关于它的定义。譬如有学者认为“生命意识是对生命怀有一种强烈的自觉性意识,它表现为对生命自觉地关怀和热爱”[1];还有学者认为“生命意识,也就是人们对生与 死的认识”[2]。这些定义有着各自的合理性,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结合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所认可的生命意识是指:人对自我生命及其他生命存在的感知与体悟,是在此基础上对于生命的价值及意义的
评论 |
《白蛇》中“徐群山”的性别操演和身份构建
[摘 要] 《白蛇》着眼于两位女主人公的同性伦理,揭示特殊时代下女性内心世界的压力和变化。以主人公徐群珊的两次性别置换为出发点,结合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分析“徐群山”的身份构建过程、性别规范、如何规训“徐群珊”致使其女性身份回归,并试图分析此类贱斥者在重建主体意识方面发挥的作用,以期消解传统规范下的男女性别二元对立文化模式。 [关 键 词] 《白蛇》;严歌苓;徐群山;性别操演
评论 |
原乡、故乡与家庭:《河上柏影》的故土观
《河上柏影》作为“山珍三部曲”之一,历来都被学界认为是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正因此,学界对其讨论也始终停留在生态文学的视域内。翻开《河上柏影》的前言我们不难发现,在表达生态的忧思之外,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也是作者阿来力图表现的重点。正如阿来在《河上柏影》前言中所强调的:“我相信,文学更重要之点在人生的况味,在人性的晦暗或明亮,在多变的尘世带给我们的强烈命运之感,在生命的坚韧与情感的深厚。”《河上柏影》
评论 |
含泪的微笑
[摘 要] 王祯和的小说具有悲喜剧交融的艺术特色,作者怜悯小人物,常取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具有悲哀而豁达、嘲弄而亲和的特点。王祯和曾说过,好的作品不能太感情用事,用喜剧形式表达作者意念是最理想的形式。《嫁妆一牛车》本质上是一篇极其心酸的故事,为了避免万发典妻这样悲苦的故事滑入感伤的滥调中,作家娴熟地运用黑色幽默,通过滑稽荒诞的意象、情节、语言来冲淡故事本身的悲苦,把万发等人塑造成可笑、可悲
评论 |
“边缘情境”与悲剧美学
[摘 要] 《台北人》主要讲述了台湾社会生活中几个典型的大陆人的传奇故事,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个体生命在“边缘情境”中面对存在的抉择。个体生命所遭遇的“边缘情境”,一方面揭示了台北独特的社会空间对个体生命的影响;另一方面则表现了人类在普遍生存困境下的精神诉求。白先勇书写“边缘情境”,不仅形成了成熟的个人风格,实现了与世界文学的对话,同时还产生了独特的悲剧美学。 [关 键 词] 白先勇;《台北人
评论 |
《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及其叙事功能分析
[摘 要] 曹雪芹在书写《红楼梦》时极尽旁征博引,对诗词曲赋的引用、化用不吝笔墨,亦有许多自作诗词,戏曲也是《红楼梦》中的重要文化元素。《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通常被用于描绘重要场景和情节,为人物塑造和故事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此,以《红楼梦》为例,对戏曲的使用方式进行分类,并探究它们在故事中的叙述意义。 [关 键 词]《红楼梦》;戏曲元素;叙事功能 《红楼梦》被称作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百科
评论 |
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含义及审美特征分析
[摘 要] “桃花”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景物,在人们将情感、遭遇、悲喜等和“桃花”融合在一起之后,“桃花”便具有了多重含义。无论是哪个朝代,“桃花”这个意象的含义都具有某种相同之处,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代表截然不同的含义。分析“桃花”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可了解古人的独特情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审美特点。 [关 键 词] 桃花;诗意;情思 桃花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为此出现了很多以桃花为主题
评论 |
探析《庄子》中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摘 要] 《庄子》被西方学者看作是当代深层生态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在理论层面,它的“万物与我为一”“物化”以及对于马、鸟和混沌的同情等思想和深层生态学的“自我实现”准则相似,都蕴含着生态整体思想;“物无贵贱”“有用”“无用”“天均”等思想与深层生态学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准则相似,都体现着生态平等思想。 [关 键 词] 《庄子》;深层生态学;自我实现;生态中心主义 深层生态学作为当代
评论 |
《安提戈涅》中的女性与权力
[摘 要]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安提戈涅》至今仍是备受盛誉的悲剧之一。作品中的国王克瑞翁位于权力的制高点,禁葬令是他对试图争夺王位的波吕涅科斯的憎恨,使后者曝尸荒野亦是国王无限权力的展现。当安提戈涅试图挑战克瑞翁的权威时,克瑞翁对她的憎恨令他必须要残暴地消亡她。安提戈涅遭受了两次死亡,一次是以男性主导的政治领域对她的排斥,一次是克瑞翁对她表达权力的监禁。 [关 键 词] 安提戈涅
评论 |
《十日谈》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一部伟大的作品,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思想解放、追求尘世幸福的要求。爱情是其中一个主题,书中出现了众多女性,塑造了多种女性形象,她们有的美丽、坚强、机智;有的富有反抗精神;有的追求自己的内心,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也反映了薄伽丘的女性意识。分析大部分的女性形象,探索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女性意识进行辩证认识,探讨作品对中世纪女性的慰藉和影响。 [关
评论 |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分析解读
[摘 要]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期的重要文学流派,它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和艺术规范,强调对现实的怀疑、对语言的游戏和对文学形式的创新。《百年孤独》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研究其对于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百年孤独》的基本介绍,详细分析解读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 [关 键 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艺术特征;《百年孤独》 传统文学研究
评论 |
空间理论视域下保罗·奥斯特《4321》的叙事探微
[摘 要] 《4321》是一部全景式、史诗性的小说,小说平行地叙述了四个弗格森在偶然性主宰的世界中探索存在的奥秘,由此谱写了一个平行世界中的现代寓言。奥斯特从形式到内容建构了小说的空间意义,基于此,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读者的空间心理建构、分形叙事下的空间效果、视觉书写下的空间特征以及多重主题和文本互现下的空间意识。 [关 键 词] 空间叙事;保罗·奥斯特;《4321》 自1945年约
评论 |
兰斯顿·休斯《救赎》一文叙事结构及文体风格分析
[摘 要] 基于威廉·拉波夫的叙述结构模式,对美国作家兰斯顿·休斯的英文叙述短文《救赎》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并从叙事视角、叙事语言的角度梳理文章的语篇特征,探讨该文本的文体风格,并从中进一步揭示文章名为救赎、实为荒诞的反讽主题。 [关 键 词] 《救赎》;文体风格;叙述文;叙述结构;反讽 一、引言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是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和
评论 |
罗杰·德·考佛莱与《旁观者》中的情感结构
[摘 要] 《旁观者》是18世纪英国早期最知名的刊物之一,由艾迪生和斯蒂尔创立。结合雷蒙德·威廉斯的理论,对《旁观者》中的情感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罗杰·德·考佛莱是艾迪生与斯蒂尔等人塑造的托利党旧乡绅,是作者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以及创刊目的而巧妙构思的结晶。他既是一个荒谬且可笑的贵族,也是一个和蔼善良、有着高度责任感的角色。通过分析罗杰爵士矛盾的性格,可以窥探作者创作时的纠结与焦虑以及18世纪转型
评论 |
麦克尤恩《黑犬》中的创伤解读
[摘 要] 《黑犬》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东西德合并等国际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对蜜月中的夫妻在法国南部山谷里遭遇两条黑犬的惊险故事。麦克尤恩通过不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叙事视角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世界里普遍的恐慌和焦虑,借助多米尼克·拉卡普拉的当代创伤理论对小说中的创伤事件进行解读,进而揭示了麦克尤恩对创伤主题的深切思考。 [关 键 词] 麦
评论 |
浅谈小说《书商笔记》中的存在主义
[摘 要] 贾拉尔·巴哈斯是约旦著名航空工程师和小说家,出版于2021年的《书商笔记》是其著名短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虽篇幅短小但意义深远,讲述了主人公易卜拉欣正处于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失去了传统文化也无法融入城市文化的生存危机之中,他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下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无法逼迫自己适应一个时代的无奈之举。从存在主义出发,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孤独与虚无、失败和死亡、恐惧和逃避处境下的自由
评论 |
从小说《刺杀骑士团长》看村上春树的反对阐释倾向
[摘 要] 从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理论视角出发,分析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的反对阐释创作倾向。这种创作倾向在作品中呈现出自我阐释、无法阐释、多元阐释三种创作形态。通过自我阐释创作指向,延续无法阐释的功能性情节或意象,以及创作多元阐释的“综合小说”。村上春树的反对阐释创作倾向一方面将作品的主题更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村上春树在小说创作层面对战争、暴力等问题的关注
评论 |
“双面人”面临的困境
[摘 要] 越战小说《同情者》以越南战争时期的越南和美国为背景,以“忏悔回忆录”的方式,从一个无名无姓的“双面”间谍的视角,深刻地反思了越南战争,详细讲述了叙述者在越南战争前后的“双面”人生经历,辗转于北越、南越以及美国的坎坷历程,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苦苦挣扎并寻求身份。结合叙述者所处的双重政治背景、双重文化背景以及双重社会背景,研究叙述者所遭遇的多重身份问题,探讨叙述者所面临的身份困境与生存危机
评论 |
为什么科学时代的戏剧需要史诗性
[摘 要] 布莱希特提出一种新型的戏剧理论,主张“现代戏剧是史诗剧”,认为戏剧应该具备和科学同样的功能。他认为现代戏剧不应继续创作“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而是应该通过间离效果唤醒观众的理性,引导观众对现代社会进行客观冷静的再认知,体现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种史诗性体现为对叙事性的强调、演员表演的陌生化和戏剧的场面性。传统戏剧与现代社会的脱节印证了这一新型戏剧创作论的合理性,但同时,布莱希特对政治和
翻译 |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
[摘 要] 翻译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阐释翻译。从文化翻译视角,对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英译本中文化隐喻的翻译进行了分析解读。 [关 键 词] 《围城》;文化意象;隐喻;翻译策略 翻译是人类的一项活动,人类借助语言进行的交流包括文化交流、文学研究等。人类文明的发展无疑伴随着多样化的翻译理论。现代翻译理论在哲学、语言学、文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学
翻译 |
“三美论”视角下诗词英译策略研究
[摘 要] 诗词是一门艺术,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诗词英译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编写的哲学著作,其阐述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古今中外的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有所涉及,将深奥的哲学知识与生活日常琐事相结合,以小见大,阐释人生道理,表现生活态度,分析人类文明与社会文化。该书作为一部讲述自然知识
研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始祖神话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其起源可追溯至文明初期的始祖神话。始祖神话故事适应氏族、部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无论是创世始祖神话还是共祖始祖神话,抑或是始祖同源神话,都对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始祖神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神话。具有丰富的中
研究 |
《庄子》中的“尘”意观对魏晋文学的影响
[摘 要] “尘”在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清辉和光华之意,“尘”之一词在《庄子》著作中共被提及11次,有的实指尘埃,有的则指无足轻重之物。“尘”始于尘土,又凝结为万物,郭象在《庄子注》中屡次用“尘”意来解释“玄”意,可见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以渺小寓广博,以“尘”来寓世间纷扰。在此影响下,佛、道诗歌常常引“尘”入诗,可见《庄子》一书中的“尘”意观念对魏晋文学的发展起到深远的作用。 [关 键
研究 |
传统道德的背离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 要] 抛却简单的伦理道德价值判断,通过透视美狄亚对伊阿宋的复仇这一行为,从时代背景、情感逻辑以及女性意识三个层次分析美狄亚这一经典的悲剧人物形象,并对美狄亚复仇行为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进行具体阐释。 [关 键 词] 《美狄亚》;价值重塑;女性自我意识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美狄亚》这部悲剧中,主人公美狄亚却实在够不上传统意义层面的“美好”——她背叛祖国,杀子复仇,在伦理
研究 |
从社会形态浅析日本平安朝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
[摘 要] 日本平安朝女性文学在世界女性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世界女性文学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专家学者针对平安朝女性文学如此兴盛的原因也做出了各类研究。尝试从当时历史社会形态的角度,浅析日本平安朝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 [关 键 词] 平安朝;女性文学;摄关政治;庄园经济;婚姻制度 日本平安朝文学本质上是女性文学。世界的古代文学史几乎都是由宫廷官僚、学者、文人、说书人等男性作家
研究 |
“邺下文人集团”形成的社会学探因
[摘 要] 建安时期,以邺城为主要活动地点,以曹氏父子为核心,众多文人作家形成了“邺下文人集团”。邺下文人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究其成因,除了文人本身的才华横溢和文学的发展规律,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特殊的时代环境与士风学风则是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关 键 词] “邺下文人集团”;成因;社会学;时代环境;士风学风 “邺下文人集团”之“邺”,即邺城,在今河北
研究 |
二十世纪以来刘孝标研究述评
[摘 要] 南朝齐梁时期的学者刘孝标,以其博洽多识和著述宏富而闻名当世。但有关其生平思想及交游情况的文献记载匮乏,加之其文学作品大多已经亡佚,导致长期以来对其研究相对薄弱。根据二十世纪以来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拟从多个方面展开述评,以期能对刘孝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关 键 词] 刘孝标;《〈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思想研究 一、刘孝标生平及家世研究 (一)关于刘孝标生平的研究 关
研究 |
元杂剧中的妇翁形象浅析
[摘 要] 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妇翁的形象一直都比较隐秘而少见,直到元杂剧开始勃兴,因其通俗性和现实性,剧作者才逐渐“把目光移向现实人生”,开始关注平民百姓的世俗生活。而在这一时期生发出的婚姻爱情及家庭伦理剧中,妇翁的形象开始普遍出现并变得独特而鲜明,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元杂剧中的妇翁形象进行整体探究,分析其形象类型及艺术功能、文化意蕴。 [关 键 词] 元杂剧
研究 |
谈王阳明的心身之学
[摘 要] 王阳明的心身之学是以心之本体来主宰身体的行为,即身体的行为是由道德本心来决定,同时人的行为过程也是自我道德良知本体赋予人的实践活动以道德意义的过程。王阳明心身之学的核心即是心身合一,这是道德意识与自我主体实践价值的圆融合一。道德本心是身体之德行的道德根源,德性存在于心中,也源于心内。心身合一乃合一于人的良知本体,良知本体不仅是主体的内在德性依据,还是身体行为之意义的根源。人的身体行为
研究 |
现象学视域下阳明心学的心物关系
[摘 要] 在当今中西哲学研究中,现象学与阳明心学之间的关联是受到关注的研究重点。现象学与阳明心学之间的关联,最深刻地体现在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与阳明心学的心物关系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意之所在便是物”的意向性理论分析,以及对“意”“物”以及心物关系的现象学解读,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阳明心学中的心物关系,并阐发心物关系的伦理学意义。 [关 键 词] 现象学;阳明心学;意向性理论;心物关系 在当
研究 |
举道与修辞:东林学人高攀龙学术诗探微
[摘 要] 晚明理学大儒高攀龙创作了大量的学术诗,“专以举道”是这类诗歌的功能旨趣。高攀龙的学术诗是以诗歌自身法则的秩序性建构出的一套理学和诗学共同的审美程式,对他探寻理学旨奥、传播理学思想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呈现了以往较少被关注的文学影响理学的一重面向。高氏学术诗虽然保留了诗歌的体制,但因缺乏情、景等质素而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文学作品。从本质而言,高氏学术诗是文学和理学碰撞冲突之后相互妥协的产物。
研究 |
论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中增插征讨田虎、王庆章节的价值
[摘 要] 百二十回本《水浒传》最早由晚明书商袁无涯刊刻,故又有“袁无涯本”之称。与其他版本《水浒传》不同的是,百二十回本收录了梁山好汉在受到朝廷招安后征讨河北田虎、淮西王庆的故事,并与早期简本水浒中征田虎、王庆的内容有所差异。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百二十回本中的征田虎、王庆章节为后人增插。由于《水浒传》版本众多,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不讨论后人增插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仅以这二十回的内容及艺术表
研究 |
浅析《金瓶梅》中李瓶儿的善与恶
[摘 要] 在《金瓶梅》中,李瓶儿是一个一直在追求情欲满足的女人。作为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形象没有陈陈相因的另类女子,很多学者认为李瓶儿的性格在嫁入西门府前后有着判若两人的断裂性,视之为兰陵笑笑生的创作疏漏,但是纵观李瓶儿哀怨凄凉的一生,通过细腻地体察其“善”“恶”背后的成因,可以看到李瓶儿前后性格变化的合理性。通过剖析李瓶儿“恶”与“善”的来由,发现李瓶儿的性格是一以贯之的以追求自身情欲满足为核
研究 |
《大清一统志》文献价值探析
[摘 要] 清代共修撰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以及《嘉庆重修一统志》三部志书,其涉猎广泛、内容丰富。其中盛京统部乃东北地区专志,关于此地区的记载极为详尽。有清一代,统治者一直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兵源基地。盛京统部对东北地区的建置沿革、山川地理、民风民俗诸内容皆有详载,这对于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史地、人文内容,以及清代对其的经营政策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 《大清一统
研究 |
晚清邵鸿儒宦黔治县经历及崇文兴教
[摘 要] 邵鸿儒由满吏掣签,未入流加捐分发贵州,在任期间先后创建仰山书院、习正义学书院,撰文《清厘岱山书院记》论述修建书院的意义,为振兴安顺教育而重修白塔并撰文《重修安郡文峰记碑》,凸显了其对地方文教的重视。邵鸿儒的简略介绍及相关宦黔事迹,散见于地方史志之中。《贵州通志》《安顺府志》《余姚邵氏宗谱·贻编7卷》等著作中有关其的介绍虽十分简略,但可寻得他在贵州居官任事的痕迹。通过对邵鸿儒宦黔事迹的
研究 |
湖湘文人日记中的郭嵩焘形象
[摘 要] 郭嵩焘与时人酬和的活动很多,其诗者形象很突出,而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却不多。郭嵩焘与同时代的士大夫相比,其对域外认知有其开放性,大力推介西方文明,但对西洋文学却有其保守性。晚年的郭嵩焘不甘人后,勤于读书,热心于教育。这些在近代文人日记中有丰富的记录。 [关 键 词] 近代;文人日记;郭嵩焘 作为近代化进程中的代表性思想家,郭嵩焘对西方认知的超前性打破了同时代的“中体西用”观,让人
研究 |
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扬州旧梦
[摘 要] 童年与少年时期,曹雪芹居住在江苏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其中,扬州对曹雪芹的影响非常深刻,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扬州的影子。聚焦于扬州,论述地域元素对曹雪芹传奇作品《红楼梦》的影响,包括扬州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建筑风格等,有利于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扬州情结。 [关 键 词] 曹雪芹;《红楼梦》;扬州;地域 一、出生扬州的地域影响 曹玺是曹雪芹的曾祖父,从他算起,下至曹雪芹
研究 |
康拉德文艺思想理论渊源研究
[摘 要] 康拉德是19世纪晚期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对文学艺术也有自己的理解,从而形成系统的文艺理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康拉德文艺思想理论的主要来源,对其文学创作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康拉德接受了现实主义文学力求反映社会现实的观点,但是在写作手法方面运用的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关 键 词] 康拉德;文艺思想;渊源 一、引言 在众多作家中,约瑟夫·康拉德
研究 |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解读《格窗》
[摘 要] 向田邦子是日本文坛的“国民偶像”,其代表短篇小说集《回忆,扑克牌》收录了1980年刊登在《小说新潮》的13篇短篇小说,因《水獭》《狗屋》《花的名字》三部作品,同年荣获第83届日本文坛最高荣誉直木奖。选取《回忆,扑克牌》中的《格窗》为对象进行研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解读作品所展现出的女性意识以及作者的女性观。 [关 键 词] 女性主义;《格窗》;向田邦子 《格窗》是日本昭和
研究 |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评论的文化转型研究
[摘 要] 由利维斯开启的文化转型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评论史上的节点性事件,对英国文学评论乃至世界文学评论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首先从大众文明的崛起、唯美主义的盛行、文化评论的传统三个维度阐释了二十世纪英国文学评论文化转型的背景,继而探讨了二十世纪英国文学评论文化转型的内容。 [关 键 词]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评论;文化转型 文学评论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世纪时期,以乔叟(Geo
研究 |
新生代马华小说中马来本土语境下“中国性”的呈现
[摘 要] 从“中国意象”和“中国原乡书写”两方面探讨新生代马华小说中马来本土语境下“中国性”的呈现,发现“中国性”既是阻碍马华文学自身主体性发展的巨大障碍,又是其创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这一矛盾也体现在众多新生代马华小说家的创作过程中。“中国性”与马华文学的“本土性”和“现代性”永远不可能割裂开来,“中国性”总是以或隐或显的方式镶嵌在马华文学中,与其“本土性”和“现代性”并肩而行。 [关
研究 |
如何做一个让作家和读者信服的批评家
[摘 要] 日常所说的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介绍、言说、解释、赏析的一种话语或文体,但更广义的还包括一些文学现象等。这样的批评古来有之,发展到今日有了很大的突破,当然不可避免地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该如何做才能让作家和读者信服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关 键 词] 批评家;应有素养;作家;读者 一、批评家自身的弊病 整个文学批评界出现的问题,在
研究 |
虚拟现实中的身心关系研究:一个现象学的视角
[摘 要] 虚拟现实中的身心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身心关系表现得有所不同,身心关系在虚拟现实中表现出一种“去身体化”或者说身心分离的特征。尽管以笛卡尔为代表的部分传统观点认为身心是二元的,但通过虚拟现实的具身性和多重稳定性,可以发现虚拟现实中的身心并不是二元的。通过梳理现象学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批判以及对身心二元难题的解决路径,表明在现象学视角下身心关系在生活世界中是统一的,虚拟现实与现实是镜像关系
杂谈 |
语言表达中节奏技巧的运用研究
[摘 要] “节奏”作为一种技巧或艺术处理手段,在艺术表现和表达中无处不在。节奏是由整个文本生发出来的,是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除此之外,在音乐、电影等艺术中,节奏也是把控、展示情节和情感的重要链条和开关。节奏不但有其规律性,而且通过有效的节奏处理和运用,还可以引起表达者与受众思想情感的共鸣,使艺术展现更有层次感、更加跌宕起伏,甚至通过节奏技巧
杂谈 |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娱乐化策略思考
[摘 要] 传统文化的传播,既是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文化的客观需求。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着娱乐化趋势。娱乐化传播的实质是受众主体地位的提升和媒介内容生产的创新,其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但过度娱乐化也导致中华传统文化陷入了被异化、被消费的尴尬境地。针对我国传统文化娱乐化传播的现状,就传统文化在媒体中如何有效传播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中华传统文化;传
杂谈 |
多元文化视阈下陕西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摘 要]当今世界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区域都笼罩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之中。顺应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要求,汉语传播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让语言传播为文化推广服务。在阐述陕西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陕西的地域、历史和语言文化,论述如何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拓展陕西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途径,从而使地域文化更有影响力。探索多元文化视阈下陕西文化在线上线下的传播途径,不仅有利于陕西文化的对外传播,还能助推陕
杂谈 |
安徽省地名用字考
[摘 要] 地名作为语言的产物,记录了真实的社会历史状况,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地名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往往使用不同的地名用字,这不仅能反映出不同地区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上的差异,还能反映出不同地区人们的方言、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前期调查,“郢”作为地名用字在安徽省广泛使用,其来源与背后的含义值得我们探究。通过对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认为“郢”的前身是“营”,“郢”应该是1949年后
杂谈 |
“怪不得”的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
[摘 要] “怪不得”为“V不得”类词语,在古汉语中为动补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具有动词与副词两种词性。从成词过程、词汇化机制等方面探究“怪不得”的词汇化演绎过程,研究其由作谓语、作状语向作句首前位成分发展的语法化趋势,为进一步考察“V不得”类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 “怪不得”;副词;句首前位成分;词汇化;语法化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