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13期
心路 |
文学是一种陪伴
文学是生命的另一面。 文学是生命健康的精神表征。一个健康的生命体需要文学作为精神的出口。每一个人都需要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内心,而文学是最好的表达方式。生活不总是美好的,在遇见不美好的时候,我们需要文学的安慰和治愈。 对于读者是如此,对于作家更是如此。 一个作家的创作常常是在来路中找回自己成长的精神轨迹以及创作尊严之所在。一个作家一路追寻的无非是创作的自在和生命的圆融,仅此而已。 许许多多的作
品味 |
欲书先散怀抱
蓬勃朴茂 刚正洒脱 张根虎写书法,裹束、筑锋下笔,开篇一落笔,锋颖即入木三分,行笔逆势运腕,裹束而行,所以其书法运线、笔法能合“生死刚正”之规。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有言,写书法,锋健才可体现旺健的生命气息。意思是说,书法用线,应以清雄的线条传达各种不同的情感特征以及价值指向。因此,张根虎写书法时的裹束、筑锋下笔,不仅能使写出的书法线条雄健有力,而且还能使书法结体乃至通篇的格调和气象
品味 |
入于古而得于新
在当代江苏书坛,曹万峰无疑是一位实力派高手。这不仅在于他是科班出身,作品两次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荣获首届江苏省美术节书法银奖,几十次亮相国家级以及省级大展等,还在于他不一般的才气以及独特的眼光和恒久的定力。 从书法专业毕业到书法教师,再到书法硕士,从临摹到创作,再到已然形成个性风貌,曹万峰外积内修、勤奋探索,以坚韧的毅力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熟悉曹万峰的人都知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有着
品味 |
笔下灵动秀丽 写意洒脱超然
写意画是每一个中国画爱好者都不可能也舍不得绕过的画种之一。在一张张宣纸上,画家凭借着变化多端的线条与丰富多样的色彩,在独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中,挥毫泼墨,天马行空,纵情其中,肆意抒发着自己的心绪,带给观者自己的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 在金强强先生的绘画世界中,写意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欣赏他的花鸟画,常常会被他独特的视角、巧妙的布局、开阔的意境所吸引,时不时惊叹于他笔下花鸟的鲜活灵动,令人觉得
品味 |
坚定执着 笔墨传情
在镇江画坛,中年画家初放是为数不多的一位多面手,他不仅涉猎油画、钢笔画、素描、水彩、国画,而且坚持在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同步发展。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放而言,绘画就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一种热爱、一种需要、一种释放,也正是这种执着和真诚的投入,使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多年来,他的作品曾入展中国工艺美术展、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作品展等。 然而,初放所取得的成绩绝非偶然,也不是巧合,而是与他
品味 |
细考山川集大美 广收草木尽精微
我与画家李伟同窗四年,别后亦通音讯,常有机会看到他的山水画作品,对于其人其画,知之甚详,知道他的风格又有了什么变化,作品又比以往有多少增色,谓之“不隔”,我想是名副其实的。 画如其人,从李伟的山水画作品中确然能看到他的艺术追求与审美情操,尤其能体会到他的雄心——走出中国当代水墨山水画的新路子。他笔下的那些山山水水,其形其态都是他苦心孤诣的心血映像,从大自然中来,从生活中来,从古人中来,熔于一炉,
人物 |
为艺术而纯粹生活
认识日曼先生并与他为友已有些年了。 2016年9月28日,江西余干籍画家朱日曼水墨花鸟画作品展“心灵气象”在龙湾博物馆举行,翰墨飘香,群贤毕至。这是日曼先生对自己画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一次小结。这次展览展出了日曼先生创作的八十余幅国画精品,分水墨花鸟画系列和《本草纲目》系列,形式丰富,体现了日曼先生深厚的国画功力和不倦的艺术追求,反映了其对水墨花鸟画技艺的熟练掌握,渗透着对传统艺术
人物 |
丹青妙手吴士娟
在中原书画界,提起“汴梁才女”吴士娟,业界人士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她是“丹青妙手”,评价她“画品人品俱佳”。 吴士娟1963年出生于古都开封的一个美术教育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很早就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坚持不懈地学习绘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她不怕苦累;兴趣,使她废寝忘食;兴趣,使她执着而愿意付出努力。 吴士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再加上父亲的严格教导,少年时
人物 |
刚中有柔情 水墨含神韵
苍润的墨色、淋漓的墨气、妥帖的墨法,淳朴的画风、深远的意境、浑厚的情韵…… 就是那么随意一看,眼前顿觉一亮,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温暖的感觉浸润周身,踏实、释怀又安然的心境就此产生。 这就是画家何伟若老师的山水画。她生在东北,长在东北,东北寒风凛冽的自然风光既赋于了她淳朴浑厚、凝重豪爽的性格,又赋予了她绘画创作的根基和艺术灵感,而她又将东北这片热土的精神风貌融入她的作品,因而也成就了她创作的
人物 |
写给蔡亮的话
蔡亮,徐州沛县人,当代画家,系功力学养远大于地位及名声者,个中缘由人皆可知。 位高权重,名声日隆者,固可引人注目,然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后,幸能不被历史长河冲刷淘汰者几希也。更况乎浮躁之辈,苟名苟利,以艺事招摇者,固无论矣。 笔墨一途,看似热闹,真识者寡。蔡亮用笔可与昔贤画作并列,得逸格静气。通书意,知虚实,含蓄蕴藉而又储力其间,真懂画者当可会意。今之画人,腹笥富而实践深者,文思细而笔法精者,少
访谈 |
留下自己的气息
杨遥:子青好,今天是2020年2月12日,正月十九,星期三。我在这段时间,读书,写作,思考,但隔段时间就忍不住想上网看看消息,盼望各种好消息传来,当然也看到了各种混乱驳杂的消息,以及被恐惧笼罩下人的种种状态,这时便不断思考文学的作用、艺术的作用,每个人应该承担的使命。我也欣赏了你给我发来的那些书画作品,第一幅注意到的是你临的《丧乱帖》。查阅资料,王羲之这幅作品的内容是发生在永和十二年八月的事情,其
研究 |
浅析“南风北渐”视角下北魏元怿墓壁画的特征
[摘 要]胡马新风入汉来,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正统王朝,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魏迁都洛阳后,儒学在洛阳新都大兴,拓跋鲜卑的信仰体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胡汉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元怿是北魏著名政治家,其墓冢位于洛阳市瀍河区北盟路,是北魏时期重要的帝王墓葬之一。洛阳北魏元怿墓出土的壁画和墓志,对于研究北魏时期的绘画、书法,南北朝文化交流以及对后世墓室壁画的影响有重
研究 |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古印度那伽形象中国化探析
[摘 要]古印度那伽译为汉语虽也称为龙(龙王),但形象却与中国传统的龙截然不同。其形象特征为:蛇身、多头、无足;早期为古印度的主神,后期为佛陀的护法。它们的好坏与所作之业有关。中国龙形象的基本特征为:单头、短耳、长角、有足,早期作为图腾存在,后期与君权结合象征祥瑞。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蛇形龙和人格化龙王既有直接借鉴古印度那伽形象,又有汉化后的中原式形象。 [关 键 词]克孜尔石窟壁画;那伽;
研究 |
刍议中国传统书画对抽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摘 要]现阶段艺术作品在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发展趋势下,不再以客观世界的反映作为首要目标,且作品中创作主体意志的体现也不再是“必然”。在本体支配消失的影响下,艺术作品的意义呈现出被悬搁的状态,而抽象主义绘画在艺术面貌多样化发展形势下频繁出现含义被误读的现象。从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阐明抽象主义绘画受到中国传统书画的影响。 [关 键 词]抽象主义绘画;特征;中国传统书画
研究 |
《清明上河图》中水墨画的审美心理机制研究
[摘 要]旨在探讨水墨画的特点以及审美心理机制,并通过分析《清明上河图》这幅著名的水墨画作品,进一步探讨水墨画在审美心理上的表达方式。介绍了水墨画的特点,探讨了审美心理机制的理论研究,包括情感、认知和感知等方面的因素,分析了《清明上河图》的水墨画技法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了作品中的细节描绘和透视构图所呈现的艺术魅力,探讨了水墨画在《清明上河图》中的表达方式,通过观者对《清明上河图》的审美赏析进行
研究 |
中国画的“笔性”解析
[摘 要]笔性在书法和中国画中被时常提及,它不同于笔法。笔性指向“人”的因素,是书画家综合素质的呈现,暗含了书画家的情怀与追求,以及不同的诗书文脉、宗教、伦理、审美与价值观。笔性的构架元素主要包括表达主体的书画家以及操运过程的笔墨与线条。受书画家先天素质与后天修养的影响,笔性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它直观地显现于承载笔墨的线条中。从中国画(山水画)的角度结合书法尝试对“笔性”进行解读。 [关
研究 |
中西情感与绘画艺术语言形式的表达研究
[摘 要]绘画艺术的语言形式是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艺术创作者对情感及生活深刻理解和感悟后的结晶。绘画艺术语言形式是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艺术家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代绘画艺术中,艺术家通过对作品的创作,将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融入,通过绘画艺术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将个人思想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推动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关 键 词
研究 |
文脉传薪
[摘 要]从油画创作中写意精神的角度去分析油画形态的多样化,阐明原生于中国文化本源的“写意精神”在油画创作中的时代风采。对具有艺术语言和油画写意性的典范作品与当代油画写意性实践中所显现出的主体倾向进行分析和考证,在比较与研究中进一步探索认识这种艺术规律的正确途径。展现中国艺术家吸收外来艺术的能力,中西不同的哲学理念和文化传统,使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在东西方融合和继承发展中呈现独特而广阔的前景,也使来
研究 |
同质化下的新疆油画研究与建议
[摘 要]在这几年的美展中,越来越多照抄自然美、生活场景美与人物形象美的作品进入美展,真情实感得到共鸣的美展作品却不多。以单一的风土人情为主的表象地域图像描绘趋于同质化,面对同质化现象需要深层次的认知与认同地域图像。地域文化需要由简单的照抄转换为深层次的对话,用极具精神性的对话式的画面唤起一种真情实感的文化认同。 [关 键 词]同质化;地域图像;新疆油画;观念转变 视觉文化下的地域图像是
研究 |
略论乡土油画中的情感表达
[摘 要]乡土主题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表达主题,主要强调对农民、农村生活、农村风土人情的描绘。乡土承载着人们对家园、乡土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热情与关注,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溯源和再现。艺术家们深入农村,以农民为创作对象,表达他们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敬意,将乡村的山水、田园风光、劳动场景等元素融入作品中,呈现出浓厚的乡土氛围和对农民的赞美之情。1980年,乡土油画逐渐走向多样化和个
研究 |
《南诏图传》图画卷与文字卷的史料价值研究
[摘 要]《南诏图传》由图画卷和文字卷两部长卷组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字卷的文字记录与图画卷的图像记录分别提供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历史文献资料,其中既有与其他史料记载相呼应、补充之处,其本身作为史料也有存疑与争议之处。从史学视角对两者分别具有的史料价值进行文献梳理与归纳总结。 [关 键 词]《南诏图传》;图画卷;文字卷;史料价值 一、《南诏图传》概述 《南诏图传》为纸本设色, 长
研究 |
文学素养下书法创作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摘 要]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书法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形式是作品的外在呈现方式,而内容则承载着作品的内在情感和意义,当两者能够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时,书法作品将会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创作意图,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介绍了文学作品“和谐美”的内涵以及文学素养对书法创作形式和内容的影响,并对书法创作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给书法创作者带来新的启发。
研究 |
明代运河诗歌的整理和价值研究
[摘 要]明诗中大运河题材的书写是明代漕运制度下的重要文化成果,其中诗歌的数量尤其可观。通过对明代运河诗歌的整理,了解运河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可以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开拓奠定基础。 [关 键 词]明代;运河诗;整理;价值 在隋唐时期,有一条世人皆知的隋唐大运河,运河沿线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明代,也有一条联系南北的交通要道——漕运。漕运作为当时文人墨客南北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
研究 |
“立象以尽意”:张炎《解连环·孤雁》中的“孤雁”意象探析
[摘 要]作为南宋遗民词人群中的重要代表,张炎为宋词创作和词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在《解连环·孤雁》中塑造的失意漂泊、矢志不渝的孤雁形象是极具个人色彩的,而且可以称之为咏物词中“意”与“象”的完满融合。因此,从“立象以尽意”的角度切入,具体分析张炎在《解连环·孤雁》中巧妙独特的“孤雁”意象之神韵与遗民哀思,这对于更加细致地厘清张炎的遗民心态是有必要的,从中亦可窥知他在踽踽独行之时“怅恨忧
研究 |
杜甫与塔拉斯·舍甫琴科诗歌浪漫主义手法比较浅析
[摘 要]杜甫与塔拉斯·舍甫琴科分别是中国和乌克兰伟大的诗人,极具可比性。分别选取两位诗人的代表作《新婚别》《新安吏》《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白杨》《梦》《一个得了邪病的姑娘》,通过描写夫妻和恋人生死离别,反奴役和同情底层人民悲惨命运,讥讽统治阶层奢靡生活,抒发时代苦难的痛心之情为主题的诗歌做比较,分析了其中的比兴、比拟、想象、对比、夸张和比喻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异同。以上手法,杜诗多
研究 |
《平凡的世界》悲剧意识的原因探析
[摘 要]《平凡的世界》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土高原上平凡人的悲苦生活,描绘了众多人物的生存悲剧与爱情悲剧,全篇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从时代背景因素、人物性格因素以及作家自身的情感基调三个方面来探析《平凡的世界》中人物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 [关 键 词]《平凡的世界》;悲剧意识;原因 路遥在
研究 |
《水树格言》生态思想翻译研究
[摘 要]民族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结晶,它不仅仅在于记载文字,更在于展现民族精神、彰显文化价值,将传统与现代构建为一个完整体系。《水树格言》作为中华文化典籍的一部分,其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民族典籍外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巨大意义。《水树格言》是一部经典的藏族文学典籍,借以“水”与“树”两个自然意象以物喻理,博大精深。诗人将世俗大众的道德伦理
研究 |
俄罗斯文学形象在中国的流变
[摘 要]分析了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在中国的认知。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流变在中国主要可分为五段时期:19世纪俄国文学、20世纪初苏联红色经典文学、20世纪60年代苏联文学、20世纪80年代苏联文学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新文学。通过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特点发现,不同阶段俄罗斯文学形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社会效应均起着积极、有利的借鉴作用,影响着几代中国人的文学情愫、社会心理及对俄罗斯国家形象的
研究 |
浅析《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声音和叙述权威的构建
[摘 要]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不仅以思想深刻著称,还以其独特的叙述策略引人关注。小说对于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的独特运用,形成了多维、立体、乱序的叙事时空,更好地表现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同时,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一方面拉近了叙述者和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叙述者的权威。作者型叙事声音和个人型叙述声音的交叉运用,既表现出女性生存的迷茫,也凸显了女性
翻译 |
生态翻译学二十年文献计量研究
[摘 要]生态翻译学经过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学术框架、话语体系与学术流派。基于CiteSpace (6.1.R6)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对2001—2022年中国知网所收录的以生态翻译学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进行逐一分析,通过文献计量法从论文发表数量、研究主题、学术关键词、突现关键词等方面指出生态翻译学二十年来的发展情况、特点与变化趋势,旨在为生态翻译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并指明方向。 [
翻译 |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中岛敦文学中译本
[摘 要]《李陵》摘自中岛敦作品《山月记》,《山月记》是日本翻案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多取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人物传记,再进行情节改编和人物重塑,该类文学作品的汉译促进了中日文学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国文学在亚洲文学的进步和发展。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四步论”为切入点,以《李陵》篇的中译本为例,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指出文学作品需经过“翻案”、重译等过程,才能持续壮大影
翻译 |
简析正冈子规俳句中的隐喻思维
[摘 要]俳句以意象简洁优美著称,是以营造氛围美而进行的措辞和创作。正冈子规是日本明治时期俳句界非常著名的人物,并以其写生俳句的思想倡导了俳句革新运动。在介绍了隐喻的理论本质之后,选取了七句正冈子规的俳句进行分析,并获悉了其中蕴含的隐喻思维,最后找到了相应的隐喻模型进行简要分析。 [关 键 词]正冈子规;俳句;隐喻思维 俳句是日本最短的诗歌艺术形式,由“5·7·5”十七个假名构成,是从连
评论 |
文质俱胜 恰如其分
[摘 要]2014年孙郁写作的汪曾祺研究专著《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一书出版,将围绕在汪曾祺身上老生常谈的话题 “最后一个士大夫”再次引入读者的视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孙郁以一个批评家的理性思考和文人学者的温情关怀,将汪曾祺的身份严格统筹在“革命时代的士大夫”之下,而“闲录”一词又标示出该本专著平等开放、从容自然的批评文风,可谓文质兼备。同时,用这样一种批评风格来品评汪曾祺“人间送小
评论 |
浅析《中国叙事学》中的中西叙事体系论述结构
[摘 要]浦安迪的《中国叙事学》从中西叙事传统出发,将中国叙事发展体系与西方进行比较,巧妙运用西方叙事文体的发展来探寻中国古代叙事文体的演变。《中国叙事学》在整理叙事文体发展脉络的过程中,详细介绍了“奇书文体”的原型、结构、修辞和主题思想,从而论证了研究所提出的“文人小说”理论。书中自然生动地引入了许多叙事学概念,论证风格简洁明了、行文结构严谨统一,作为一本美国学者所著的探讨中国古典叙事的理论著
评论 |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汤亭亭的《女勇士》
[摘 要]汤亭亭的《女勇士》通过对五个故事的描写,讲述了那些素未谋面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旨在通过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对社会的顽强反抗,探究生活艰辛的华裔女性的勇敢,以及在不平等社会下的她们为追寻自身定位和肯定自我价值做出的努力,从而呼吁人们消除这些不平等现象,让女性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关 键 词]《女勇士》;女性主义;汤亭亭 一、研究背景 汤亭亭出生于美国加
评论 |
萨特《苍蝇》中厄勒克特拉情结的重写
[摘 要]萨特在其创作的存在主义戏剧《苍蝇》中对传统戏剧里坚定的复仇者厄勒克特拉进行了大胆改编,厄勒克特拉在弑母前的犹豫和弑母后的悔恨恰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恋父弑母”心理进行了质疑。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创作观阐释《苍蝇》中厄勒克特拉情结的重写。 [关 键 词]厄勒克特拉情结;精神分析;存在主义 《苍蝇》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在“二战”期间创作的第一部“境遇剧”,此
评论 |
毛姆《在中国屏风上》中的绅士形象分析
[摘 要]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异域书写《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游览中国后写成的一部中国之行的游记,英国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称它为“毛姆的高档货”。该篇游记为在华英国人的形象刻画投入了大量的笔墨,并记录下毛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想。作品以在华英国人的形象为切入点,进而探索毛姆心中在华洋人绅士风范的体现,以及这些人在不同文化下对自我身份、文化和殖民统治的维护,最后对在华英国人形象反射出的毛姆
评论 |
平行时空视角下人性的文学书写与创作地位
[摘 要]人性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平行时空视角下文学的书写与创作地位昭示着文学与科技的交叉融合发展。以布莱克·克劳奇(Blake Crouch)的《人生复本》为中心,分析科学与人性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解析平行时空的开放性和人性导向性背后的指向性,发掘平行时空的差异性和人性的导向性所体现的后人文主义思想。科幻文学中隐含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善恶拷问,引导人类思考未来应该构
评论 |
“离家在外”与“精神还乡”
[摘 要]为了使儿童文学找到一个更广大的艺术空间,班马的少年小说将传统教育观念及其赖以存在的学校、家庭生活题材悬搁起来,将笔触伸展到荒原大泽、神秘古镇和充满野性的自然人,以一种神秘幽古而又雄奇粗放的笔调,表现挣脱了现代都市文明的少年在大自然的感召下如何复苏原始的生命力,如何追寻人类幽远的生命之根。因此,班马笔下的男孩虽然“离家在外”,却收获了一种“精神上的还乡”。 [关 键 词]班马少年小
评论 |
关于弗里德里希风景画中的图像解读的研究综述
[摘 要]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是 19 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受德国浪漫主义哲学观的影响,他常常通过对大自然中特殊对象的描绘来寻找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对于弗里德里希风景画的研究,卡鲁斯1841年在其专著中有所探讨,在19世纪末有作者从图像志方面对画家作品进行了分析,20世纪学界对弗里德里希风景画的研究日益高涨。故此,将从图像学、美学、象征意义、比较研究四个角度入手,对有关弗里德里希风景画中
评论 |
柯尔尼留·巴巴关于小丑的绘画
一、柯尔尼留·巴巴绘画小丑的缘起 巴巴的绘画深受欧洲艺术陶染,他生活在罗马尼亚,而罗马尼亚受欧洲艺术的熏陶,其绘画在此机会下蓬勃发展。罗马尼亚的绘画发展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绘画有着密切的关联,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受到欧洲各国艺术风格的影响,如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本文举例的最典型的艺术家就是巴巴。 在巴巴的绘画生涯中,尽管受古典主义精神和现代思想流派多元化的影响,但他更关注自身生活,关注现代生
评论 |
小议宋徽宗的“极致”艺术人生
[摘 要]宋徽宗赵佶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具有争议性的皇帝,政治上的昏庸无能与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形成鲜明对比。赵佶诗书画印样样精通,博古收藏成就斐然,写词作曲出类拔萃,建园造林独树一帜,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十项全能的艺术奇才。宋代美学以极简主义风范闻名于世,摒弃烦琐的装饰,追求简单的笔墨与简洁的艺术效果,领先世界千年,至今仍不过时。 [关 键 词]宋徽宗;诗书画印;博古收藏;艺术奇才;极简主义
评论 |
管窥李可染牧牛题材作品的意趣
[摘 要]中国画的寄情与选材,虽然画家性格不同,绘画风格各异,但他们对艺术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好的作品都呈现出骨气、格致,都是真性情、真感情的表露。李可染画牛,贯穿始终的是以牛的品格展现的坚毅、强犟、朴质……无论用笔用墨还是画面的经营布局,都是敦厚、质朴、洗净铅华的格局。其删繁就简的大写意画法,以书入画的笔意和苍润的墨趣,构成了李可染牧牛系列作品特有的深沉含蓄兼具天真烂漫的绘画意趣。 [关
评论 |
写实主义风格延伸和戏剧性画面安排
[摘 要]俞晓夫作为当代现实主义画家对写生风格的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以流畅自如的笔触和极具主观性的历史人物题材作品探讨着人性与哲学。通过对俞晓夫的油画解读,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适合评论的部分艺术作品来分析追溯俞晓夫的油画风格走向以及内在的积极精神品质,借俞晓夫来谈论当代油画的内在精神和油画写意风格的延伸、戏剧性的画面安排以及高尚的人道主义反思。 [关 键 词]俞晓夫;具象表现;写意性;戏
传承 |
艺术创作中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
[摘 要]从美术视角探讨了艺术创作中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首先,定义并解释了历史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概念,并探讨了它们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和价值。其次,分析了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并探讨了如何在美术创作中平衡和融合两者,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最后,对当前美术创作中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了评论和反思,并对未来的美术创作提出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美术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而
传承 |
浅谈现代艺术史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现代艺术史研究是对现代艺术作品及其发展历程进行批判性、综合性和多元化的研究。立足图像学、符号学和新艺术史研究的角度,呈现现代艺术史研究发展脉络,探索艺术作品的意义、表达方式以及与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关联,探讨艺术史研究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与意义。 [关 键 词]现代艺术史;图像学;符号学;新艺术史研究 现代艺术史研究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问,在发展中融合了图像学、符号学和新艺术史研
传承 |
湘西地区碑刻与数字化初步融合发展研究
[摘 要]碑刻历来被史学家称为“石刻档案”,价值不容忽视。湘西永顺的老司城碑刻资源相对丰富,然而目前老司城遗址的碑刻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阻碍,通过挖掘碑刻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促进数字化融合,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碑刻文化的保存、传播与发展。 [关 键 词]碑刻;数字化;永顺老司城遗址 碑刻数字化保护即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对碑刻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将碑刻图片进行二维处理及三维立体重建,并以
传承 |
云南腾冲傈僳族农民画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及意义研究
[摘 要]云南腾冲傈僳族农民画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傈僳族人民对生活、家乡、国家、时代的观念和感受的图像呈现,这种呈现与表达具有艺术审美和文化意义。云南腾冲傈僳族农民画在当下成为一种活跃的艺术表达形式,作为当地的一种文化名片,对傈僳族农民画的文化资源开发路径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 键 词]云南腾冲;傈僳族农民画;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意义研究 观看先于语言,任何美术形态都是
传承 |
邢窑及烧制技艺的发展研究
[摘 要]邢窑作为古代一大窑口,在唐朝极负盛名。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传承价值。但就目前来看,邢窑陶瓷技艺的传承逐渐受阻。从技艺本身入手,论述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的发展现状,剖析邢窑陶瓷技艺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并呼吁大家共同学习和传承邢窑陶瓷烧制技艺。 [关 键 词]邢窑;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现状;发展问题 一、邢窑种类 邢窑种类繁多,初期创
传承 |
浅谈“随类赋彩”在军事美术中的发展及其运用
[摘 要]“谢赫六法”是一种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也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标准。“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中唯一以色彩为评判标准的方法,强调画家运用色彩阐述主观情感及表现人物情绪。基于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绘画技巧与绘画材料的多样性,以及社会背景与色彩思想文化,将“随类赋彩”方法与新时代军事美术创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服务。使用文献搜集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文献搜集,沿着历史脉络分析“随
传承 |
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摘 要]从古至今,华夏以兼容并蓄的胸怀吸纳了诸多优秀文化,并不断传承发扬,形成我国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支撑。为此,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对传统手工艺人、曲艺人多扶持,从源头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在学校教育中融入
杂谈 |
“抄袭”与“挪用”:新艺术绘画创作问题的反思
[摘 要]新艺术绘画创作虽然近些年来发展迅猛,跨媒介、增场域与重观众等方式成为创作的主流,但背后的“抄袭”与“挪用”问题仍然频发。从当代艺术绘画语言“抄袭”与“挪用”的反逻辑、抄袭语系的建构、本土化的回归三个方面出发,对“抄袭”问题背后存在的缘由进行探讨,并试图在新纪元的艺术发展中建立“本土性”与“民族性”的文化脉络,对创作中的“抄袭”问题进一步杜绝。 [关 键 词]抄袭;挪用;现代性;当
杂谈 |
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
[摘 要]设计是人类通过智性思考及实践产出的社会性劳动成果,作为一门跨学科、跨民族、跨文化的新兴学科,其美学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从设计美学理论的沿革入手,探讨了从传承、保护和创新中看乡村设计的美学价值与设计意义的再思考,旨在为乡村建设中的民族性传承与更新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民族审美;传统村落;本土文化;文化自信 美学是人类对美的本质、美感的本质和艺术的本质研究的理论思维,人们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