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2期
短长书 |
德日进与“反思全球化”
在德日进(PierreTeilharddeChardin,1881-1955)丰富的思想中,最打动我的是他对于二十世纪全球化时代降临的预言。虽然德日进并没有系统地论述过“全球化”,但他从古生物学出发对人类“融合”本性的揭示,确实是“二战”以后全球化运动的精神支柱。我佩服德日进的洞见,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相互残杀之际,看到了战后大团结的前景。受他思想的激发,我写过一篇论文《从德日进的“共同精神”到
短长书 |
蔡元培,远在的民族学丰碑
一 一九三四年在国立中央大学演讲时,蔡元培讲述了他的民族学研究经历: 我向来是研究哲学的,后来到德国留学,觉得哲学范围太广,想把研究的范围缩小一点,乃专攻实验心理学。当时有一位德国教授,他于研究实验心理学之外,同时更研究实验的美学,我看那些德国人所著的美学书,也非常喜欢,因此我就研究美学。但是美学的理论人各一说,尚无定论,欲于美学得一彻底的了解,还需从美术史的研究下手,要研究美术史,须从未开化
短长书 |
随李零先生回家(下)
五 车子从平遥向东,爬越了太岳山,穿过一个叫分水岭的地方,便进入了潞安盆地。按照唐晓峰先生的说法:“中国最早的国家‘秋实’集结在晋南豫西地区”(唐晓峰:《国家起源的“地理机会”》),也就是说,“晋南是中国古代北部‘人文边际’地带的最南端”,即司马迁所说的“龙门—碣石”一线,是理解夏文化的关键之地。 唐晓峰曾引用王克林的说法,认为在滹沱河至晋中一带,“多半是狩猎、畜牧为主而兼营农业”,在晋南和晋
短长书 |
彼得原理”和终身学习
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从大量的层级组织运行中,总结出了著名的“彼得原理”(T h e P e t e r P r i n c i p l e)。六十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个原理仍然显示出它对于现实强大的解释力,令人无法不感慨,人类社会的层级组织,如政府机构、军队、公司、学校等,推动了世界沧海变桑田,自身似乎是守常不动。这说明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彼得
短长书 |
“怪异人”的心理与西方现代化
自从马克斯·韦伯在二十世纪初出版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来,西方学者已经建构了多种理论,用以解释西方某种制度的成功,比如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经济、现代代议政治、现代科学、现代法律、现代教育,或者社会整体的现代化。而比以往解释更具雄心、更具当代科学前沿性质、更加精细和广博的理论,最近由约瑟夫·亨里奇(Joseph Henrich)提出。他在二0二0年出版了《世界上最怪异的人:西方如何在心理上变得独
短长书 |
终南捷径,帝王心事
清乾隆朝修《四库全书》,为之专门设立了四库馆。四库修书的第五年,即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五月二十六日乾隆下旨告诫四库馆臣,不要借四库修书行终南捷径之事,要实心办事,恪尽职守,不得敷衍塞责。以帝王之尊,亲自下旨严禁,说明这个终南捷径已是四库修书中的常态。不过,这个终南捷径,其实还是乾隆一手缔造的。但到他下旨严禁时,面对既成事实,即使贵为君王,也只能徒自感慨,颇有心事不知向谁说的无奈。当然,终南捷径
短长书 |
为《阿Q正传》作笺注
我为《阿Q正传》(以下简称《正传》)作笺注的想法萦绕在脑海已有多年,今年方才作成,足见自己不是笺注的好手。注疏,一般人看来,不及著述远甚,“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饾饤之技,不足称学问的。然而,我拖延的原因却是担心自己琐屑杂乱的学问尚不能胜任笺注《正传》的工作—面对这部文学经典,惶恐在所难免。 《阿Q正传》发表后不久,就引起关注,在《晨报副刊》连载不久,就有人猜测作者是谁,阿Q影射的是谁;至今
短长书 |
在中亚,与诗人萨迪不期而遇
一 旅行常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我,中亚之行尤其如此。 二0一七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组织的中亚考察团,由朱玉麒老师领队,前往塔吉克斯坦。考察的第一站,是塔吉克斯坦北部古城—苦盏(Khujand)。 六月二十一日,我们从杜尚别乘车北上,过泽拉夫善河,翻越突厥斯坦山脉,进入费尔干纳谷地,途中考察了沙赫里斯坦地区的古代粟特遗址Bunjikath,傍晚时投宿于附近一个山村。第二
短长书 |
由“耻”到“鬼”的视角突变
二0二一年九月,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了东京大学教授丸尾常喜的鲁迅评传《明暗之间:鲁迅传》(『鲁迅:花のために腐草となる』)。丸尾常喜的鲁迅论因独特而深湛的阐释体系,在中外学界获得“丸尾鲁迅”的美名。此前,国内已出版过他的《“人”与“鬼”的纠缠:鲁迅小说论析》(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和《耻辱与恢复:〈呐喊〉与〈野草〉》(北京大学出版社二00九年版)两部研究著作。
短长书 |
希罗多德《历史》中的“礼法”
在古代传统中,巨吉斯的故事有数个版本,但最为著名的两个版本来自希罗多德《历史》第一卷和柏拉图《理想国》第二卷。依照希罗多德的版本,巨吉斯是吕底亚国王坎道列斯信赖的护卫。坎道列斯常常称赞自己妻子的美貌,并认为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不仅如此,坎道列斯还特别希望王后的美得到其他人的确认。终于,有一天他要求巨吉斯去偷窥王后的裸体,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巨吉斯迫于无奈,在国王卧室门后偷看了王后,但在离开房间
短长书 |
走出单一的世界中古史观
“上古—中古—近代”是世界史的一件紧身衣,却非“前日—昨日—今日”那般简单的分段设定。它是一个蓄意的论述,有其历史背景,自成一个系谱学。“中古”的原义并非“古代”离今较近的这端,而是“古代”的对立命题(antithesis),是对古代的全面否定。这个构思透露着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偏见:被掩埋了近千年的古典传统到了今日方重见天日。 这里流露一股敌意,必须掌握基督教文明的背景方能感知。基督教以耶稣的降
短长书 |
“我”在“他”中
二0二一年四月六日是厦门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人类学家保罗·拉比诺(PaulRabinow)在同一天去世。拉比诺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类学教授,他的书我是喜欢的,尤其是《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其中提挈之句为:“通过对他者的理解,绕道来理解自我。”拉比诺的田野,成了他参与观察“他文化”(otherculture)的契机,也在“他性”(otherness)中实现了对“自我”(self)的认识
短长书 |
重估庄学本
庄学本出生于上海郊县,少年时因贫困辍学。一九三0年,正在公司实习的他和几个青年组成全国步行团,在前往北京的路上沿途考察。知行合一的少年心气解释了庄学本在日后的选择。日军侵华后,响应国民政府“到边疆去”的号召,庄学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在川滇甘青的民族地区旅行。除了与考察有关的文字外,庄学本以边疆为主题的影展在四十年代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解放后,他在《民族画报》的编辑工作持续到六十年代,一生拍摄的上万幅照
短长书 |
湘西与西南腹地的构建
湘西、四川、广西北部都处于中原进入云南的通道的连接地带,是中原王朝时代西南治理的重要战略依托。从进入云南的官道状况,可看出这一特点。郑天挺在抗战时期写的《历史上的入滇通道》梳理了入滇的主要通道:《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楚威王派将军庄蹻入云南,循沅水至且兰(今贵州平越)上岸,走的路线是由湘西经贵州入滇,这是古代入滇的东道;从西江—洵江—郁江—盘江,盘江的源头都在云南境内,或者由郁江到右江,右江上源西
品书录 |
七十载史学征程的缩影
戴逸先生自幼酷爱文史,青年时期因缘际会走上学习研究历史的道路,投身革命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又有幸与历史教学和研究结缘,由革命史上溯至中国近代史,进而清史,乃至古代史。在逆向回溯的研究过程中,戴先生始终勤奋努力,笔耕不辍,在历史尤其是清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十二卷本的《戴逸文集》即为他从事历史研究数十年来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现。其中既有其清史研究代表作如《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
品书录 |
先秦古《书》与古书的源流
李零曾说:“如果我们把古书的发展比作一条龙,那么战国秦汉的古书就是‘龙头’,魏晋隋唐的纸本古书就是‘龙身’,宋元以来的刻版古书就是‘龙尾’。”(《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00四年版,11页)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简帛古书成批出土之前,人们对古书的认识通常是“神龙见尾不见首”。 郭店楚墓竹简(郭店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 上博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清华简)、安徽大
品书录 |
多兹与非理性的希腊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将目光从明快的理性话语转向被现代社会遗忘的、隐藏的非理性文化,已不是什么新鲜举动。但是,多兹(E.R.Dodds,1893-1979)的《希腊人与非理性》(TheGreeksandtheIrrational,1951)却不属于这一潮流。初读此书,沉浸在多兹细碎而迷人的关于古希腊癫狂、萨满、降神术等描述中,很难看出这是一本探求现代人理性行动之书:它以一位在大都会博物馆中抱怨古
品书录 |
背负散文使命的行者
近读散文评论家吴周文的散文集《妈妈的孤独》,感到他以对散文文体的理解和感悟,诠释并演绎了自己的信仰、理念和思索。深邃的思理、沉郁的情感、温雅的叙写、细致的描画、苍劲的格调,形成了他的散文创作风格。不妨说,吴周文的这部散文集,其价值和意义完全可以与他的散文评论等量齐观。 《妈妈的孤独》共分先生篇、朋友篇、亲人记、风情画、随笔集五个部分。 先生篇以《山高人为峰》领衔,描述一群闻名遐迩的大师级人物,
品书录 |
从未离开的目光
一九三八年钱锺书一家离开欧洲,返回全面抗战的中国。然而他并未停止对于英国思想文化动态的关注。“二战”结束后,他受英国驻华使馆委托,参编“英国文化丛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自一九四八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推出十二小册概览,涉及英国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译者包括了任鸿隽、章元善、蒋复璁、全增嘏、张骏祥、傅雷、林超、邵洵美等“国内知名之士”。请年轻的张芝联翻译《英国大学》,多
品书录 |
“别无选择”:为何难以通过社交媒介求共识
互联网社交媒体常常让人感到心惊—有时,它的“恶意”会意外迸射,比如东京奥运会首金得主杨倩因为收藏过耐克鞋而忽然遭遇的网暴;有时,它的“善意”会巨量涌现,比如数千万网友冲入鸿星尔克直播间,买走一个多亿,仅仅因为这家国货企业在财报堪忧的情况下还向河南水灾捐赠了五千万元物资。当然更多的时候,它呈现的是无穷的撕扯、站队、控评、互踩和拉黑。 这和知识群体曾经熟悉的“公共讨论”已如此不同。过去大概二三十年,
品书录 |
黑白谜局
“黑白的双重标准是美国人道德体系中的一根毒刺。”一九四七年,费孝通先生在《美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下这句话。多次访问并十分了解美国的他,目睹了种族隔离时代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对待。即使华盛顿·卡佛这样的大科学家出门开会,也只能委身于廉价旅馆,无法睡火车卧铺车厢。费老不禁质疑,号称民主自由的美国,何以要维持这种近乎种姓的结构呢?在他看来,这确是一根有违其价值纲领的毒刺了。 时钟转到了二0二0年五月,美国
品书录 |
不是错乱,而是错读
在《英国跨文化小说中的身份错乱》一书中,作者们对奈保尔、拉什迪、毛翔青这三位英国著名亚裔小说家的社会政治立场倾向提出了质疑与批评,并鲜明地指出:他们的不少作品都在极大程度上与西方霸权话语保持一致,二者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谋,甚至可以说是同流合污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并未把自己有意识地打造成真正有进步思想的后殖民作家,而是从心理上把自己白人化,极力迎合所在社会的白人受众,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身份错乱/ 位。
读书短札 |
王珣与《伯远帖》
《伯远帖》局部 王珣(三五0至四0一)字元琳,小字法护。父王洽,兄弟中最知名,赞王羲之书法“俱变古形”,羲之以“弟书遂不减吾”相夸。王洽有二子,皆谢氏婿,“王珣娶万女,珣弟珉娶安女”,后“以猜嫌致隙”,谢安“既与珣绝婚,又离珉妻,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晋书·王珣传》)。王珣曾弥补前憾,谢安卒,专程回京赴谢家吊丧。谢安夫人丧礼逾制,王珣时任仆射,为之宽缓,而谢安子琰并不领情。 王珣和父亲一样善书
读书短札 |
“北魏皇帝祭天遗址”献疑
二0二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川县蜈蚣坝(白道岭)发掘了“北魏皇帝祭天遗址”。这一发掘很重要。张文平副所长曾打电话问我对《魏书·高祖纪下》的下述引文有什么意见。 壬辰, 车驾北巡。戊戌, 谒金陵。辛丑,幸朔州……甲辰,行幸阴山,观云川。丁未,幸阅武台,临观讲武。癸丑,幸怀朔镇。己未,幸武川镇。辛酉,幸抚冥镇。甲子,幸柔玄镇。乙丑,南还。 我说,云川恐非银汉。我怀疑,云川即今大黑河(
读书短札 |
白居易的佚诗《麻姑山》
明嘉靖间陈克昌编《麻姑集》卷七收有一首题为白居易的七律《麻姑山》:“籍庭云色卷青山,昔有真人种得仙。金骨已随鸾驭去,古坛犹在石岩边。鸟啼花笑空朝日,树老松高积岁年。愿学麻姑长不老,擗麟开宴话桑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三0四册,齐鲁书社一九九七年版,133页)北宋李觏《麻姑山重修三清殿记》云“若麻姑山著称久矣,元和辞人白乐天辈咸有咏歌粲于屋壁”(《李觏集》卷二三,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版,25
读书短札 |
史可法遗墨
《史阁部遗墨》印本刊于《国粹学报》一九0九年第五卷第一期,右有识语:“史公此墨迹,今藏三衢某姓。余门人歙州许石秋得之,寄余于越中,因付铸铜。去病识。”去病,即陈去病(一八七四至一九三三),原名庆林,字佩忍,又字病倩、巢南,别号垂虹亭长,江苏吴江人,南社发起人之一。识语为《陈去病全集》所不载。许石秋,名清藻,字石秋,安徽歙县人,陈去病弟子。 遗墨上方题语云:“余家所藏阁部墨迹数种,先大父常云:
读书短札 |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辙晚年诗中多次提到“老卢”,如《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云:“自见老卢真面目,平生事业有无中。”(《苏辙集》,中华书局二0一七年版,1158 页)学界对“老卢”所指尚有疑问,如曾枣庄等选注的《三苏选集》中说:“老卢:未详其人,而苏辙晚年屡用之。《早睡》:‘老卢下种法,从古无此妙。’《十月二十九日雪》:‘珍重老卢留种子,养生不得问王江。’王江为苏辙任陈州教授时所认识的‘善养生’者(见《龙川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