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23期
卷首语 |
卷首语
少年时,总认为写作是一份沉甸甸的任务,是150分的试卷中那至关重要的60分,是痛苦也是害怕,一篇800字以内的文章就像条永远跨不过去的鸿沟,每一个老生常谈的伟人事迹都是为了凑字数而存在,开头和结尾使劲堆砌华丽词藻的素材,笨手笨脚的套用模板首尾呼应,只为抓住老师匆匆一阅的目光。 青年时,开始将写作当作工具,厌恶不公讨厌虚伪,看不惯的事物就用文字去抨击,敬佩部分人敢于用锋利的写作冲破黑暗。时常躲
视点 |
写作是有方法的
一 想当初我是一个文艺小青年,喜欢写作,但是不知道怎样写。那个时候,书店里没有一本书讲写作的方法,学校里没有一门课讲写作的方法,社会上也没有文艺夏令营或者写作补习班。 我拜访有成就的前辈,请他们指点。他们都说文学靠天才,没有方法。有一位老作家反问我:“谁告诉你写作有方法?难道写作是木匠做桌子吗?” 我不死心。有一年台湾闹旱灾,用飞机在天上造雨。我想天下任何事都有方法,连呼风唤雨都有方法,
视点 |
刚开始的时候,写作是容易的
当我刚开始的时候,写作是容易的。在词语和东西之间,在事实的力量和风格之间,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是没有差别的。生活在用我们周边的故事迅速繁殖。我和其他人写的很多小说,都是在游击队员的露营地中,在一战后的三等车厢里听别人讲出来的故事。那时,有种要诉说,也要选择那些诉说方式和形态的集体驱动力。当然,我再也写不出来当时是怎么样的了,不只是因为我那时还年轻,所以事情于我看来都很容易。那种允
视点 |
跟着自己的心写作
J·D·塞林格逝世之后,像对待任何一位杰出的已故作家一样,我们一直以两种方式在缅怀他,一种是重新咀嚼他乏善可陈的轶事,而塞林格拒绝轶事的隐居生活旋即成为最大的轶事;另一种是重新解读他为数不多的小说,貌似同情地理解霍尔顿和格拉斯家族的精神境遇,貌似公正地评价其社会意义。而这两者,很不幸,恰恰是塞林格本人深恶痛绝的。 站在一位杰出作家的个人生活和文字作品面前,为了不惊慌失措,每个评论
视点 |
一个恰如其分的词威力无穷
见过几面之后,福楼拜对我很有好感。我于是大胆地将几篇习作拿去请他指教。他热心地读过以后对我说道:“我不知道你是否有才气,你拿给我看的东西证明你的确有些灵感。但是,年轻人,千万别忘了,照布封的说法,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努力吧!” 我努力着,并且常常到他那里去。我知道我很讨他喜欢,因为他开始笑着将我叫做他的弟子了。 七年之中,我写过诗歌,写过故事,写过短篇小说,甚至还写过一个蹩脚的剧本。这
视点 |
写作一点也不难
昨天当我建议你练习“即席演讲”的时候,你皱着眉头说:“我不是不会讲话,只是比较慢,要先想半天,才能说得好。”所以今天给你上中文课时,我指着窗前的芭蕉树,叫你以《芭蕉》为题,作个“短讲”,而且为了训练你的反应,我连一分钟都不让你准备,立即要你开口。 你说了,虽然没有结结巴巴,但才说几句,就停住,说“想不出什么好讲的”,使我觉得有必要教教你说话和作文的“思想方法与重点”。 对的
视点 |
写作与呼吸
我们常常说神奇,其实干任何事情干久了,神就上了身。写作也常有这种现象,如果你变成一个磁铁,钉子、螺丝帽、铁丝棍儿都往你身边来。 我自己体会语言首先是与身体有关系的。为什么?一个人的呼吸如何,他的语言就如何。你是怎么呼吸的,你就会说什么样的话,如果你是气管炎,你说话肯定是短句子。不要强行改变自己的正常呼吸而随意改变句子的长短。 如果你强迫自己改变呼吸,看到外国小说里面有短句子,一两个字或者是
视点 |
写作者的精神节操
一个词就能说清楚的,你为什么要用三四个?一句话能阐释明白的,你为什么要用一堆排比?不过是同义重复,是用力太过、信心不足的表现。 看一部书稿,散文集,作者爱用感叹号。感情完全没到那个强度,也要虚张声势地用叹号一叹了之。让人看着心里一惊一乍的。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或者他的心要呕出喉咙了,其实什么都没有。看感叹号过多的文章,就像面对一张表情过度的脸。对于以侍弄文字为生的人来说,是不是常
视点 |
天才作家的写作怪癖
天才的作家们写作时都有近乎病态的癖好,有人早起写作,有人彻夜未眠;有人闭门不出,有人沉醉闹市;有人空腹写作,有人需要酒精、咖啡和药物的催化。也正是借由这些“写作仪式”,在持续反复的枯燥生活里,他们的文字生产力才能得以维持下去。 美国作家梅森·柯瑞自2007年起收集作家们的写作习性,于2014年结集出版《创作者的日常生活》。通过这本书,我们得以一窥所谓“写作仪式”的奥秘,谁在写作时喜欢胡吃滥喝
大学 |
我妈都瞧不上的专业,我偏偏想学
每次认识新朋友,杨晨都免不了要和对方解释,读家政学不意味着毕业要做保洁员和保姆。对此,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2018年,杨晨参加高考,考了550分,报考了吉林农业大学的社会学专业。那一年,学校实行大类招生,在社会学大类下设家政学和社会学两个专业,学生有一年的时间来接触这两个专业,然后在大二时自主选择。 促使杨晨心中的天平偏向于家政学的关键砝码,不是学科有趣或老师劝导,而是因为央视拍摄的一部宣
大学 |
去南极出差
“雪龙”破冰 2021年9月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我做完课题汇报之后,没想到导师的最后一个问题竟然是:“想不想去南极?”我脑海中浮现出碧海蓝天,泛起了波涛声声,我脱口而出:“想!” 在经历了繁琐且缜密的备航工作之后,我们在上海极地中心国内出发基地登上了中国的南极科考功勋船“雪龙”号。约一个月后,我们到达南极戴维斯海普里兹湾内,距离我国南极考察常年站中山站还有30余公里。 “现
大学 |
学生会,加入还是退出?
10月,各大高校学生会如火如荼的招新工作尘埃落定,一批新成员将正式开启他们在大学学生会的旅程。 “新人”的到来往往引发“旧人”的思考,各大高校的学长学姐们纷纷“现身说法”。“大学学生会是干什么的?”“进学生会有什么用?”“我为什么劝你别加入学生会?”“大学学生会乌烟瘴气,为何学生还趋之若鹜?”诸如此类有关大学学生会的讨论总是周期性地占据着新学期的大学生话题榜前列。 你也许听
文艺 |
阳台上的遗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叠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曾有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
文艺 |
有些花像女孩,有些花像母亲
汪曾祺先生《岁朝清供》里写,他曾见过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画题曰:“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岁末岁朝,清供梅花,已成旧例,并非文人专项,冬天能开的花不多,每开一朵都惹人怜爱,折得一枝,有瓶更好,无瓶,哪怕用瓦罐也要插着,许多心意在里头,况且香火案上还有“天地国亲师位”,如此清洁花朵,自然也得供。 在我老家,梅花并不
文艺 |
在贝加尔湖畔独居的180天
3月4日 阳光透过窗玻璃轻抚所带来的快感犹如被一只亲昵的手抚摸。归隐山林时,我们能够忍受的只有阳光的侵入。 为了正确地开始新的一天,拜访致敬很重要。顺序依次为:先向太阳致敬,然后是湖泊,最后是长在小木屋前的小雪松,每个晚上,月亮的明灯就挂在它的枝头。 在这里,我生活在一个可预见的王国里。流逝的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镜像,也是第二天的素描。 时辰的变换体现在天空的色彩、鸟儿的来去,以及难以察
文艺 |
落日
扣碗一样的山梁,一座毗连一座。在两座最高的山梁之间,夕阳漾起了淡红色云絮。向南的山坡,覆盖着青黝色影子,一片叠一片,有了渐暮的气息。山脊割下来的阳光,带着菊花色,飘浮在空气中,虚虚的。投林的鸟,一阵阵飞过。 山峦之下,是一片收割后的田畴,几户人烟依在溪边。田畴像一把打开的折扇,遗落在群山怀抱之中。溪流从远处的峡谷无声无息地转过来,大幅度无规则地弯曲,随意率性地分切田畴。燥热的秋气
文艺 |
窗的话语
当人的目光注视在另一个人的脸上,吸住它的必是对方的眼睛。是的,是吸住,而不是吸引住。也就是说,哪怕对方并不情愿你那样,你的目光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那样。好比铁屑被磁石所吸,好比漂在水面的叶子被漩涡所吸。倘对方真的不情愿,那么就会腼腆起来,甚至不自然起来。于是垂下了头,于是将脸转向了别处,于是你立刻意识到了自己那样的不妥。如果你不是一个无理的家伙,那么你就会约束你的目光别继续那样…… 当人走近一所
文艺 |
东晋·顾恺之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局部) 东晋顾恺之画(唐摹本) 绢本设色 24.8 cm X 348.2 cm 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 顾恺之(公元346一407年),江苏无锡人,出身贵族,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他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至今仍然是中国绘画的一句座右铭。这幅绘画作品用写实的手法画出当时贵族妇女生活的一幕,同时通过精心的艺术处理,反映出顾恺之的艺术个性和风格。整幅画卷近三米五长,自然流畅,气韵生动,线条连
文艺 |
你的一季
很浓很浓的雾,椰林大道上划不开的宁谧。我喜欢这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喜欢独自坐着,静静地看你醒来,你的睡姿很美,在雾中。 你和我都是秉承着宇宙之无限爱的生命。虽然你是花,我是人,但在那无限之爱的面前,你我都是需要爱才得以滋长的生命。所以,我一直知道,知道你和我一样地热爱着生命。你努力地挣出枝头,愉快地开放,不就是为了感谢那无限之爱的赋予? 有时候,我很感动,也很惭愧。感动的是,你对生命的执
文艺 |
土壤与种子
在人类的精神土地上空,不乏好的种子。那撒种的人,也许是神、大自然的精灵、古老大地上的民族之魂,也许是创造了伟大精神作品的先哲和天才。这些种子的确有数不清的敌人,包括外界的邪恶和苦难,以及我们心中的杂念和贪欲。然而,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内在的悟性。唯有对于适宜的土壤来说,一颗种子才能作为种子而存在。再好的种子,落在顽石上也只能成为鸟的食粮,落在浅土上也只能长成一株枯苗。对于心灵麻木的人来说,一切神圣
文艺 |
我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愿成为巨人,头贴在阿尔卑斯牧场的雪上,被山羊围绕,脚趾则在下面的深湖中拍打。我就这样躺着,永不起身,任指间长出灌木,发间长出阿尔卑斯玫瑰,我的双膝是山丘,身上是葡萄园、房屋和小教堂。 我就这样躺了一万年,向天空眨眼,向湖水眨眼。当我打喷嚏,便掀起一场风暴;当我在上面吹口气,雪便化了,瀑布跳起了舞。如果我死了,世界也就死了;那么我便穿越世界的海洋,去摘一个新的太阳。 今晚睡哪里?无所谓!世
文艺 |
灵感源于好奇
灵感并不是诗人或艺术家的特权,也许包括医生、教师、园丁——我可以列出上百种其他职业。只要能够从中不断发现新的挑战,他们的工作就是一场持续的冒险。困难与挫败从来不会抑制他们的好奇。一大堆新的疑惑会从他们业已解决的问题中涌现出来。 不论灵感是什么,它总是诞生于持续的“我不知道”。 这句话虽然短小,却具有坚实的翅膀。它拓展我们的生活,使之容纳于我们的内在空间,以及渺小地球悬浮其中的浩瀚外空。 没有
文艺 |
后见之明
人一旦凭借着后见之明,开始在自己的过去当中找寻“转折点”,就常常会觉得它们无处不在了。 可是,总是在悬想当年的某时某刻若是不像当时那般行事的话,结局将会怎样,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下去,恐怕只会徒然让自己心烦意乱。总之,说说当初的哪件事成了“转折点”自是无妨,可是这样的时刻也只能在回顾当中才能追认。 自然,如今在回顾这些往事的时候,它们在我的人生当中确实呈现为异常关键而又珍贵的时刻,可是在
文艺 |
斗智
清人薛福成在其《庸盦笔记》“叙异”篇里讲了几则他所观察到的势力弱小的动物通过斗智而以弱胜强的趣事,比如蜘蛛斗蛇、蝎虎斗蝎子。其中,蚯蚓斗蜈蚣的事例很是引人入胜。一蜈蚣在蚯蚓洞穴上盘旋寻食,躲在穴内的蚯蚓突然探头拔掉蜈蚣一足。蜈蚣大怒,但蚯蚓穴口细小,蜈蚣进不去,正在彷徨旋绕时,蚯蚓又发动袭击拔其一足。愈加愤怒的蜈蚣找不到办法对付蚯蚓,却又死守蚯蚓穴不肯离去。就这样,蜈蚣足逐渐被蚯蚓拔光
文艺 |
擦身而过
花季终于结束了,我的玫瑰。 谢谢你带来了这个消息,否则我怎么能真正放手,告诉自己从今而后,地平线那端只剩斜阳余一寸? 所有的相守或相忘,都是注定的缘分。缘分比情字更强悍,我如今才懂得。 有些人曾轰轰烈烈相爱过,之后一切无影无痕,从彼此生命里永远消失。而有些人,即使没有期待中的任何发展,他们总会再度回来,牵动对方生命中的一些转折。是你的出现,惊蛰了我沉埋的青春;如今也因你的离去,关上了我之前仍
文艺 |
那年那月
我经过一处工地,夜里十分荒凉,过了几条街,是儿子小学母校的游戏场,金属滑梯在街灯下闪着亮光,秋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这样的秋夜有股活力,碰触到我内心某个原始角落。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我在艾奥瓦西部的童年往事。 我想到高中足球赛,想到球场的炽烈灯光照射在球员身上。我闻到转熟的苹果芳香,还有玉米田啤酒聚会上散发的啤酒酸臭味。 我仿佛又坐在老旧小货车车厢里,趁夜驶过乡村道路,感觉得到风吹在脸上,
文艺 |
看戏与演戏
莎士比亚说过,世界只是一个戏台。这话如果不错,人生当然也只是一部戏剧。戏要有人演,也要有人看:没有人演,就没有戏看;没有人看,也就没有人肯演。演戏人在台上走台步,作姿势,拉嗓子,喜笑怒骂,悲欢离合,演得酣畅淋漓,尽态极妍;看戏人在台下呆目瞪视,得意忘形,拍案叫好,两方皆大欢喜,欢喜的是人生煞是热闹,至少是这片刻光阴不曾被辜负。 世间人有生来是演戏的,也有生来是看戏的。这演与看的分
活法 |
一瞬之夏
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村庄里光线灰暗,像海底的一艘沉船。 我和堂弟在馄饨树下玩泥巴。我七岁了,还不知道县城是什么样子。热风吹得人昏昏欲睡,有一束调皮的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枝条,照在我背上,烟头一样烫。 蹲得时间长了,腿有些发麻,我站起来,跺了跺脚。就在这时,我看到村口的那片洋槐树下,站着一个又瘦又高的女孩,二十出头的样子,穿着白色的连衣裙,戴着一顶带粉红色流苏的草帽,漂亮极了
活法 |
这届年轻人迷上了“捡破烂”
年轻人沉迷于“捡垃圾” 打碎的玻璃杯可以变成烛台;破旧的足球被戴上一个可爱的发卡;商场拆迁工地上捡到监控摄像头和废旧模特架,组装涂漆,变成“赛博台灯”……小到饭局上剩下来的蟹钳、散步偶然捡到的修长树枝,大到邻居拆下来的门、倒在路边一人高的衣架,经过“拾荒艺术家”们的改造后,它们的身份就会发生180度大转变。 在豆瓣的“捡垃圾即是艺术”小组里,你还能看见“拾荒艺术家”们认真地记
活法 |
情深之人最可爱
姑娘听她言语诚恳,说:“他叫范二郎。” “是樊楼开酒店的范二郎吗?” “是他。” “行了,这家我认识,他哥哥嫂子都是好人,这孩子聪明伶俐,他哥哥正托我说亲呢。我能让你嫁给范二郎,你愿不愿意?” 王婆这话不简单,媒人是江湖人,嘴巴最臭,王婆居然这么认真地说范大郎是个好人,那只怕就是真的好人了。 顺便说一句,樊楼就在京城的御街上,宋徽宗和李师师长期在这里有一个
通识 |
从“鲁迅有点帅”说起
《北京日报》上一篇文章,上面有一句话——“鲁迅有点帅”,觉得很有趣;又在网上查到一句类似的话,说鲁迅是“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帅呆酷毙的一代男神”。在我看来,这些美好的赞誉,鲁迅是配得上的。但我也知道,这些赞誉并不是写实的,而是崇敬鲁迅的人们心里的一种感觉,一种因景仰而生的美好印象。就是说,用“帅”用“酷”来概括鲁迅的实际外貌,虽不大合辙却是不为无由的。 说起鲁迅的外貌,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恐怕是“
通识 |
从胡惟庸案到蓝玉案
刘基在胡惟庸上台后才知道,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此前,这个浙江青田人曾向朱元璋献建国策并最终大功告成,但朱元璋开国封赏时刘基却仅为诚意伯,封御史中丞(御史台的副长官),岁禄二百四十石。岁禄二百四十石是什么概念呢?与韩国公李善长相比,后者的岁禄是四千石,几乎是刘基的二十倍了。 当然物质上的比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信任。朱元璋建国伊始,似乎对刘基表现出极大的信
通识 |
西楚霸王也是性情少年
项羽怎么管理这个上市后的公司?这就得说到项羽这个人的性格。项羽其实就是一个性情少年,小时候不好好读书,后来学武也不好好学。那就问他,你要学什么?他说我要学为万人敌。 但是他们家是有血统的,他爷爷叫项燕,他爹叫项梁,都是楚国的贵族,带兵打仗的。楚国跟秦国那是多少年的国仇家恨,项羽从小就知道,我爷爷是被秦国人给弄死的。后来他又知道,我爹也是被秦国人弄死的,我们楚国就是被秦国灭掉的。一
通识 |
记忆的敌人
为什么记忆常常不靠谱? 大脑和身体在一生里改变了这么多,但就像时钟时针的变化一样,要察觉这些变化很困难。例如,每四个月红细胞就彻底更替。从物理层面来说,你在不停地翻新,变成一个全新的你。 幸运的是,有一个恒定的元素连接着这些不同版本的你:记忆。记忆成为编织起你身份形象的线索,它提供了连续的、独一无二的自我意识。 然而这其中或许存在一个问题:连续性会不会只是幻觉?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公园,
专栏 |
师者老孟
老孟,性别女,爱好苞米味的山东大煎饼,地道东北人。她是我大学的语法老师,迄今为止我仍然认为她是我遇见过最不靠谱的人。 我认知中的教授应是文质彬彬、儒雅可亲般的存在,穿着上不说仙风道骨般禅意阑珊,也应搭配得体、优雅大方,但老孟的审美诚然我表示尊重,也绝对不敢苟同。她在办公室里常年放置一件红色针织衫,一遇天冷风风火火披上就走,属实和优雅没有半点关系。一个半人高的黑色登山包是她的标配,不论
专栏 |
花棚车
在别人眼里32岁的女老师肖睿是出风头了。是,她师大毕业后就分配在县城一个很有名气的小学,这里师资力量雄厚,入学的大多是职工子弟。她也在一个班担当班主任,而且成绩是全校顶尖的。可在这个暑假,教育局动员年富力强的教员补充乡下师资,肖睿想也没想就报了名。走进这个拥有四层楼的倚在山根的小学,开学前尽管经过一番打扫,还是有些灰头土脸。开学了,五百多个穿着花花绿绿的孩子涌进来,肖睿就有了莫名的
专栏 |
互为馈赠
协助导师把学生的期末成绩录入教务系统,点击“确认提交”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这个学期终于结束了。 成为助教也就是这个学期的事。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博士新生,望着手机屏幕上的消息,我陷入了沉思。“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的助教,由你担任吧。”导师一向是言简意赅的。我慌忙向同门求助,表示自己初来乍到,跨专业导致理论知识也不扎实,忽然要当助教,真不知应当如何是好。 换来师姐见惯不怪的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