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22期
卷首语 |
卷首语
“你家孩子爱打扮,这可不好,你应该……” “怀孕了怎么还能坐公共交通,给别人添麻烦,你应该……” “作为男人/女人,你应该……” 不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他们对别人的一切大加批判,然后又热心教别人怎么生活:该穿什么,该吃什么,该相信什么,该怎么去做。面对这些,该怎样去甄别哪些才是我们应该接受的建议?又该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的生活?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
视点 |
大部分人的批判,都只是在证明自己正确
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读书会,跟里面的人熟悉了起来,经常一起大放厥词。 有一次,朋友感慨说:“我学心理学这么多年,最大的感悟是,心理学是没有用的……” 他还想往下说,马上有人接着说:“那我觉得心理学还是很有用的,比如可以让网站的设计更吸引人,让产品变得更有趣……” 旁边的人接着说:“对对,我们做培训,和人打交道,也需要了解很多心理学知识呢……” 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心理学如何有用上,大家讨论得
视点 |
大多数人都这样说,也不表示它就是对的
最近后台收到了这样一条粉丝留言:“你好,我是一个挺拿不定主意的人。不管是买东西,还是想了解什么信息,我都会在网上查很多资料。但我发现,现在互联网、新媒体上各种声音太多,亦真亦假,看得越多我似乎也越迷糊了。我想知道,我该怎样在面对这么多不同的信息时保持清醒,作出理智的判断呢?” 的确,正如这位粉丝所担忧的,在现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一种能力尤为重要,那就是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一个有批判
视点 |
如何理解批判?
当代哲学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形态?面对这一问题,后现代通过对于现代的反抗已提出了多元策略,特别是所谓的解构主义更是风行一时。但中国由于其或显或隐的民族主义的情怀已经将这个问题中国化:当代中国哲学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形态?这就是说,它如何不同于自身的传统,同时它又不同于西方的传统和当代?这一任务是如此地艰难和沉重,以至导致了中国思想界不同程度的焦虑,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保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视点 |
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
或许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觉得“批判”属于贬义词。 事实上,批判性思考本身不是去判定你的观点、想法正确与否,它在乎的是你的思考过程是否缜密,你的思考过程的质量优劣。 在尝试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受到如知识面、思维方式等的限制,那么如何正确地批判?我们又应当如何避免受到影响?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每当提到批判性思考,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都会觉得“批判”属于贬义词。 事实上,根据英国学
视点 |
批判性思考者与非批判思考者
一个人的行动如果不受深思熟虑的结论所指导,那就受不假思索的冲动、不平衡的偏好、怪念头或一时的情境所引导。养成不受限制、不假思索的外部行为的习惯就是助长奴役,因为它把人置于喜好、感觉和情境的控制之下。 批判性思考者的特征: 1.以诚待己,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认识自己的局限性,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2.把问题和争议的议题视为令人兴奋的挑战。 3.尽力领会复杂性,对其保持好奇心和耐心,并准
视点 |
我们需要“地铁判官”吗?
前一阵,在青岛地铁上发生了这样的风波:有人指责旁边的一位大妈一人占了俩座,争执中,那位大妈的老伴说:“我占十个你也管不着!”话音刚落,旁边有个小伙子突然出手扇了那大爷一巴掌,随后转身扬长而去。 这位“地铁判官”自此成了都市新传奇,虽然事后有人怀疑他精神有问题,但网上却一边倒地挺他:“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超级判官,认真办案。”“第一,绝对意气用事;第二,绝不漏判一件坏事;第三,绝对裁判得公正漂
视点 |
为什么母亲总是对我不满意?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出生在中部省份的一个小县城里,父母中专毕业,祖辈都是没怎么读过书的农民,而我凭着高考、保研,成为家族中有史以来学历最高的人,某种程度也算实现了“阶层跃迁”。然而,尽管我是人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我和母亲的关系,并没有顺理成章变得和睦。 我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奉行“批评式教育”。于是在我逐渐学会“反抗”之后,母亲批评,我反驳,最后父亲和稀泥,这样的争吵过程贯穿了我整个成
视点 |
有多少人每天都在拼命地攻击自己?
生活中,你自己会不会有过这样的想法? “如果再考砸,我就去死。” “到了年底,今年的目标又没完成,真失败。” “天哪,周末又睡得太晚起来,一个上午过去了,自己啥事情都没干!” “我的朋友都考研了,去大城市发展了,恋爱了,活得那么有目标,我却做着不怎么样的工作,过着不怎么样的人生,完全是在浪费生命……” 其实,“想做好”是极为正常的想法,和别人比较,从而鞭策自己,或者对自己有所要求,订
大学 |
蔡元培:照亮一个时代的光
一 1917年1月4日,北京下起了雪,天很冷,路上行人匆匆。一辆马车缓缓停在北京大学门口,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个戴着眼镜、穿着长衫、身材消瘦的人。他是蔡元培,新上任的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按照惯例,十几个校役侧立两旁,齐刷刷向他鞠躬致敬,空气变得很凝重。突然,他扭过身来,将腰深深地弯下去,给校役们鞠了一躬。校役们呆住了,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待遇。那时候,北京大学校长可是内阁大臣、衙门的大官员
大学 |
真实的西南联大,教授们吃什么?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个情节:敌机在天上盘旋,警报在响,王力宏饰演的清华学生沈光耀拿着大茶缸子,逆着疏散的人群,到锅炉房,淡定地煮冰糖莲子汤。这个情节出自曾在西南联大上学的汪曾祺所写的《跑警报》:“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除了冰糖莲子,西南联
大学 |
找不到好工作,读大学还有什么用?
“考研名师”“高考志愿填报师”张雪峰的直播间迎来了一位高考理科590分的学生家长。 张雪峰得知考生的志愿是新闻专业时,强烈地指出,“报志愿那几天把孩子打晕”,“闭着眼睛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他也指出,大部分家庭没有好的条件,选择专业就应该选择适合自己,且能让自己吃上饭的。 言论一出,张雪峰迅速被推向了今年报考季的风口浪尖,几名新闻专业的教授隔空反驳。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称新闻专
文艺 |
豌豆花香击穿我忧虑的目光
有了水泥柱,有了篮板,泥操场上就有了半个泥篮球场,虽然篮板有点歪,可已经很不错了。泥篮球场有很多弊端,尤其是不能下雨,如果下了雨就麻烦了,想要打篮球,必须等太阳出来将球场晒干。不下雨的冬天也麻烦,一旦打球,灰尘会一阵一阵地腾起,一场球打下来,老师和学生们都成了泥灰做的人。打球最好的时节是在春雨过后,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天气晴朗,油菜花的光芒将我们都映射得容光焕发。打球的老师们像一只只大蜜蜂,学生
文艺 |
我对文学的判断
我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隐喻了三个文学的基本道理。它们环环相扣,是每个写作的人应当秉持的基本道理。 第一个故事。许多年前,一个在我的课堂上听了一年课的女孩子和我聊天,她说:“曹老师,你知道我冬天的晚上,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吗?”我说我不知道,然后她告诉我:“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吃完晚饭后洗碗。”这听起来有一点不可思议,她家住在山里,她拥有青山绿水,但同时又有让她感到心灰意冷的贫穷。贫
文艺 |
低语
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至低到只限定在二人的耳听范围内。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印象就是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眼睛滴溜溜转
文艺 |
五代·江行初雪图
江行初雪图(局部) 五代 赵干 绢本设色 25.9cm x 376.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行初雪图(局部) 这幅绘画作品作者是五代南唐时期的画家赵干,他是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善画山水。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描绘江南雪飘、寒风袭袭时节,繁忙的渔夫,骑驴的过客,他们在寒冷中的状态,被画家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既是山水,又有精彩人物活动的作品,五代时期并不多见,此法被后世继承,并广泛运用
文艺 |
这伤人的嘀嘀嗒嗒
小说《走出非洲》写到这样一个有关鹦鹉的故事:一个16岁的丹麦小水手随船来到新加坡,和当地一个老妇人聊天。“她听说他来自一个遥远的欧洲国家,就拿出一只她的老鹦鹉,告诉他,很久很久以前,这只鹦鹉是她年轻时相遇的一个出身显赫的英国情人送给她的。”这只鹦鹉语言天赋极高,可以说很多国家的语言,给整间屋子带来了大都会的情调。但有一句短语,是她的英国情人把鹦鹉送给她之前教会鹦鹉的,她一直没听懂,也没有其他人
文艺 |
夕阳也是旭日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
文艺 |
风雅
风雅是《诗经》里的《风》和《雅》,距今遥远的周代歌谣雅乐是中国人的风雅之骨。如今,国学大兴,习风雅、颂风雅的人很多,但就真有风雅之气了吗? 前两天,我去一个很雅致的地方参加笔会,到场者男的衣冠楚楚,女的风姿绰约,的确是一场雅集。可几个人围在我的作品前,三个字念得我哭笑不得——卷白雪、雾白卷、善白雾……我是很认真地写了“养白云”三个字,怎么就成了这般“风情万种”? 现在不少人家里挂着古今名人
文艺 |
一刻
父亲节的那个早晨,我和儿子蹲在老家屋后的水渠边看蚂蚁。麦收时节的燥热空气笼罩大地。蚂蚁落在水里挣扎,我们以上帝视角漠然看着它走向最终结局。偶尔有一丝风吹来宁静的气息。儿子忽然抬起头对我说:“还是农村好,我要回农村。”我下意识地玩儿梗:“为什么,因为城市套路深吗?”他摇摇头:“农村里过得太轻松了。”我知道,他这是对农村生活的严重误读,充满了刻板印象和偏见。农村并不是桃源,相反有着比蚂蚁入水更苦痛
文艺 |
被筛选的历史
有人曾经问我:“作为历史写作者,你最感惋惜的是哪段历史?” 我回答说:“最惋惜的不是哪段历史,而是每一段历史。” 历史,其实是一门漏斗式的学问。这个世界每时每刻发生那么多事,但只有极少数会被极少数有心之人记下来,并以此抵抗人类健忘的记性。 然而,即便是这样,什么样的事情被记下来,什么样的事情没被记下来,也经常是被记录者自己的认知与好恶决定的。 不幸的是,这些有心之人记下来的,还只是历史材料
文艺 |
诗人最爱用的字
如果我们今天用电脑把一些文学家最常用到的字选择出来,这些字会构成一个有趣的美学现象。比如,秦观常常用到“迷”“失”“闭”“孤”这一类字,这些字本身就形成了特定的美学意义。李白很喜欢用“金”“歌”“酒”这一类字,它们也会产生不同的质感。我们在阅读文学时慢慢会发现,句子本身可能是了解诗人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单字,单字本身是它真正的质感所在。 如果是另外一个诗人,他可能也会写“雾”“楼台”,可是不会
文艺 |
自然节奏
自然界事物都有一个节奏。脉搏一起一伏,呼吸一进一出,筋肉一张一弛,以至日夜的更替,寒暑的来往,都有一个劳动和休息的道理在内。 草木和虫豸在冬天要枯要眠,土壤耕种了几年之后须休息,连机器输电灯线也不能昼夜不息地工作。 世间没有一件事物能在一个状态维持到久远的,生命就是变化,而变化都有一起一伏的节奏。跳高者为着要跳得高,先蹲着很低;演戏者为着造成一个紧张的局面,先来一个轻描淡写;用兵者守如处子
文艺 |
万物言说
人类身体是一个质地相对低劣的感知仪器,我们不太能感知到自然界中大化流行的生命现象和节律,而鲸鱼、蝴蝶、大象、鹰与鹿等,却能够准确无误地感知。 自然中的生物及其主体环境,都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交流与信息传达。 当人们接近草地时,所经之地必然会引起密集的反应:一些鸟会突然往回飞,一些动物发出不安的尖叫,而一些昆虫在草地下加快了爬行的脚步。这个信号还会如涟漪一般,被一路传递下去。 在森林里,很多动物
文艺 |
春洗
极夜了,一室灯光,如琥珀色的固体,里面有我,和一只蜷猫,深睡如婴。 睡猫被什么忽然惊醒,用目光去捉。原来是雨,轻轻悄悄在叩窗。没有滚滚雷声鸣锣开道,春雨的脚步很静,静到只能先被一只猫发觉。想起这日是春分,明白夜色中有春客到访。我始终没有起身,一场春雨落在耳中。听觉开始潮湿,空气水淋淋的,夜也是水淋淋的。 细雨,在玻璃窗上散步,一滴雨点踩进另一滴雨点的脚印里,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累了,雨珠
文艺 |
心中的大道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有一条大道去收集年轻时候那些热烈如雨点的脚印,去谱下疯癫时乱吐的音符,也去存档日常生活的只字片语,断简残篇。 我的心中也有这么一条大道,那是我年轻岁月种种美丽种种天真的储藏室。 那儿保存着小小年纪时,辞句鲜嫩的诗之原稿,也有情书若干,以及不可思议的极喜极怒极乐之若干。而我的大道上更有两排高大的大王椰子,把天空撑得愈来愈高,愈来愈蓝。于是,湛蓝是封面的颜色,白云是拭净
生涯 |
文人的骨头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在北京城漫天的火焰和憔悴的花香里消失了,带着杜鹃啼血一般的哀痛,在人们的记忆里永远定格。它日暮般的苍凉,很多年后依旧在旧士人心里隐隐作痛。 曾写出《长物志》的文震亨,书画诗文四绝,崇祯帝授予他武英殿中书舍人,崇祯制两千张颂琴,全部要文震亨来命名,可见他对文震亨的赏识。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兵攻破苏州城,文震亨避乱阳澄湖畔,闻剃发令,投河自尽未
生涯 |
在我们去打酱油的那条路上
一 说到打酱油,它曾是我们的常规工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每个孩子都干过。家里做菜要用到酱油,下面条要用到芝麻酱,早餐要用到下粥菜——都要派遣孩子到杂货铺走一趟。 打酱油有两种规格,一是用瓶,一是用碟。用碟的,几分钱就够了。用瓶的可能要两毛钱。两毛钱里,一毛八分钱用于打酱油,剩下两分钱买颗糖,神不知鬼不觉地吃掉。这属于儿童打酱油业的潜规则。 杂货铺的前台,用几个脸盆装着橄榄、乌榄、腐乳
生涯 |
我们是一家人
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她的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
通识 |
在中国如何看病
虽然我不做医生很多年了,隔三差五还是有很多朋友问我各种医学问题,寻求诊疗建议,寻找靠谱专家。长时间冷眼旁观,我看到求医的一些普遍误区,我也访谈了几拨儿医生朋友,问他们最不喜欢的病人都什么样儿,他们说了些平时打死都不会说的真心话。特总结归纳在中国看病常识如下: 第一,要尊重大自然的治愈能力,要相信自身的康复潜能。 尽管科技高速进步,如今最好的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自
通识 |
为何年轻人找不到人恋爱?
在《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一书中,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用章节标题描绘的一些现象我们已经略有了解,但仍会感到触目惊心:“阻碍结婚的因素数不胜数”、“为何年轻人找不到人恋爱”、“结婚难的日本男性”、“单身寄生族的末路”、“为何穷忙族大量出现”、“少子化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依靠打零工生存的年轻人来说,若是生病、长期失业,就只能沦为流浪汉或网吧难民。90年代以后,失业率在男性中逐渐增加,在3
通识 |
龙和凤是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在中国的传统神话中,龙是雄性的象征,凤也是雄鸟,它们究竟是怎么凑到一起,堂而皇之地成为一对呢? 龙和凤的形象都源自先民创造出来的图腾,但在它们产生的早期,龙属阴物,而凤属阳——和人们如今对它们的印象正相反。 龙图腾的产生,是古人对蛇、鱼、鳄等爬行和哺乳动物,以及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加以创造融合而成的一种神物。请注意,以上所说的这些动物多喜欢阴凉、潮湿,而且也多为善于隐藏的“水物
通识 |
你是不是也曾遭遇血脉觉醒?
传说一旦过了特定岁数,人就会发生神秘的“血脉觉醒”。 一开始发现这件事的,是爱拍花爱拍云的那一拨年轻人。看到盛放的月季,忍不住拉近镜头来几张大特写。走在湖边看到荷花,立刻咔咔咔拍上几张。打开相册,红月季粉荷花,年轻人忽然脸色一变——怎么随便一张都适合做头像,绝配“云淡风轻”“静水流深”这样老一辈的昵称? 然后是爱穿彩色的另一拨年轻人。年少时他们永远穿着黑白灰,觉得自己酷得不行。不知从什么时
专栏 |
扎着双马尾的修鞋阿姨
我带了一双黑色简约便鞋去香蜜湖街道竹子林附近的修鞋摊,找那位扎着双马尾的四川修鞋阿姨。 我在这附近住了三年,坏了的鞋子都是找她修。 阿姨的招牌架在商户屋檐下的空调外机侧面,是一个缺了一角的长方形白色泡沫板,上面有两个黑色大字:补鞋。这两个阿姨亲自手写的不规则黑字,远远就能看到。 补鞋摊在一顶写着“呦呦锡兰奶茶,绿色黄金奶茶”广告语的红色帐篷之下,位于两排商铺之间的人行通道边,露天
专栏 |
水底是我最后的静谧世界
临见面的头天晚上,三水说要给我带几个芒果跟水蜜桃,让我带书包出来,他说他运动服少白头,叮嘱我别认错了。 三水是福建南平人,南平山清水秀,几年前,我从丽水庆元驾车去南平的政和县、松溪县玩,一路上山风悠悠,日影闪烁,屋瓦田舍跟我的老家几乎一样,极尽朴素之美。政和的街巷、台阶尤其多,巷子深且长,日光从头顶的砖瓦缝隙里钻进来,趁着这一点光亮,往里走,里面是理发店和老式衬衫专卖店,有老人打着蒲扇
专栏 |
一个老师
从其他老师那里听到之前教过的一个老师离职了,他本人没有什么问题,可能是与学校领导观点不合的问题。她意味深长地说道:“人呐,还是要融入一下。我觉得这个还是挺惋惜的,他还是北师大的博士。这个人也特别有意思,他就把他柜子里的书拿出来,特别多,看一下摸一摸然后又放回去。”“融入”说了两遍,话末呵呵地浅笑了两声。 这个老师教了一年半,重要的两门专业课是他上的,专业知识很扎实,人非常腼腆,课上得也
专栏 |
一文网尽优势工科
2022年有31种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学科设置较为老化的专业。“专业为王”的意识已经越来越被家长和同学们认可。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一直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最新的专业调整中,新增专业工科占比近一半,也可以反映出,智能化制造业的前景广泛,我们就用一文来“打尽”智能化制造业中,最主流的优势工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