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2期
卷首语 |
卷首语
《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想必从人类诞生之日起, 我们便有了时间、空间意识。自有文字开始, 和时间、空间相关的概念,也一定是语言中无比重要的部分。 虽然我们生存于时空之中, 但如若问一句:“ 时间是什么?” 想必大多数人都有些茫茫然。最为人所熟知的, 当然是牛顿力学体系中的时空。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 以数学方法( 欧式几何) 描
视点 |
我们是如何卖掉时间的
1 到底是从何时起,又是在何种情况下,“游手好闲”开始被视作问题甚至是罪恶的?我还没发现有什么人尝试着手研究这个的。 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是,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候人们都认为正常的工作模式就是有规律地一阵猛干,然后休息,恢复之后进入新一轮猛干。比如,农活正是如此:农忙时期,调动所有人手,全力投入;农闲时期,大部分时候人们的工作就是些照料和修修补补的活儿,偶尔有些小工程,其余便是到处闲逛了。
视点 |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一、浦岛太郎型神话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座海边的渔村里住着一个叫做“浦岛太郎”的年轻人,他尚未结婚,唯有一个母亲与之相依为命。有一次,浦岛太郎路过沙滩,看见几个孩子正围在一起,折磨一只小海龟。浦岛太郎非常同情小海龟,便花钱买下了它,将其放回到大海。 过了几天,浦岛太郎出海捕鱼。这时,一只大海龟出现在浦岛太郎面前。它告诉浦岛太郎:“别害怕,我是你前些日子救助的那只小海龟的父亲。龙宫公主乙姬知道
视点 |
在大的时空之间
小时候,父亲让我知道了中国农民对节气非常重视。那时每到春夏之交,他经常会串门,回家后高兴地告诉母亲:问清楚节气了,惊蛰、谷雨、清明、芒种……父亲说,早一天晚一天都会影响种子成长,影响整年收成。农作物的记忆竟如数学般准确,乡里人在播种这样的“大作”上,都分外虔诚、严肃。 这是我对节气与农耕文化关系的最早印象。后来看过一个英国人对江南农业的报告,就是论证了中国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产出是欧洲的几倍。
视点 |
为什么长大后,时间就变快了?
是不是觉得这一年过得太快了?光阴虚度,日月蹉跎又一年。英国作家克劳迪娅·哈蒙德却说:“如果你认为生活中时间过得很快,说明你的生活很充实,不会感到空虚,更可能感到幸福。无聊、焦虑以及不开心都会让时间变慢。” 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还有可能是因为你成熟了、生活稳定了。哈蒙德在《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一书中说:“随着年龄增长,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因为我们习惯于把一定数量的记忆对应一定长度的时间,成
视点 |
为什么时间不能倒流?
人类生活在四维时空之中。我们也可以说,一切生命和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物质,都存在于四维时空当中。我们所说的四维时空,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其中包含三维的空间和一维的时间。 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之处。空间有上下、前后、左右三个维度,人们可以在空间的每一个维度中随意地游走;时间则不同,时间只有一个维度,而且时间是有方向的。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就可以知道,我们都只能从过去到未来,而不能从未来
视点 |
汉字里的时间观念
古人是怎么感受时间的? 最著名的一条记录,源自孔子。“子在川在曰,逝者如斯夫。”孔子在河旁看着滔滔流水,不由感慨:生命、万物、岁月的消逝,就像这流水啊。 对人类来说,时间和流水有着重要的相同特征:一去不返。 但日月如梭的比喻也是对的,因为纺梭和太阳、月亮一样,是会“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的。轮回,永恒回归,这其实对古人来说是比流水时间观更形象、更可靠的时间观。 “亘”这个汉字,就是“
视点 |
我们如何感知时间?
为了完成“雪上1800五周转”、“花滑四周跳”等又美又飒的动作,运动员们除了穿戴各种黑科技运动装备和接受先进的训练方式外,他们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和训练也同样重要。事实上,运动员们能够完成一系列快速而精准的动作离不开大脑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爱丁堡大学的职业棒球教练迈克·哈尔发现顶尖的棒球运动员在球靠近棒子的一瞬间能够明显感受到球变慢了,也就是在那一瞬间运动员感受到时间变慢了;把子弹时间的击球变成
大学 |
学了不喜欢的专业之后
“学了不喜欢的专业,我是不是没法从‘天坑’出来了?”大一开学刚一个月,徐斌脑海中常常萦绕着这个问题,感觉未来4年充满了灰色。 徐斌大学志愿被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查询录取通知时都蒙了”。原本想着开学好好适应,以新的心态面对,但上了几周课后,他发现学不喜欢的专业是件违心的事情,“听老师讲课都会忍不住偷偷流泪”。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没有动力也没有信心学、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每到
大学 |
协和学医8年,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高考后,“临床医学专业回归高考热门专业top5”的话题冲上热搜,不少高分考生在高考志愿中填写了医学相关专业。“学医将来出路好吗”“临床医学的苦我能承受吗”“我的沟通能力比较差,记性一般,适合当医生吗?”很多考生抛出了问题。 《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对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代表进行了采访。 1996 年出生的8 年制临床医学博士生张妙颜是今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她通过中青报
大学 |
在最热门的行业,做最“卑微”的实习生
00后大学生孙梨今年大四,就读于西南某所一本大学,就业方向是编程,当码农。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她换了三份实习,其中一份只工作了8天就被开除。谈到社交媒体上盛行的“00后整顿职场”,她冷笑了一声,“怎么整顿啊,能找个地方待着就不错了”。 这几个月,找实习几乎成为了孙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孙梨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缩影,在2022年,实习逐渐变成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一个完全没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想要找
文艺 |
冬天是分号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烙铁一样地生疼。 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
文艺 |
跟鲁迅先生学写景
我经常会想起鲁迅文章里写景的句子。鲁迅先生的小说或散文中写景的文字不算多,却出手不凡,字字珠玑,可谓大师手笔。 首先,鲁迅写景的色彩感极佳,显示出他在美术上的造诣,用色很“高级”,搭配如名画。比如《故乡》中写对少年闰土的印象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文艺 |
奴婢的服饰
说到《红楼梦》里面的奴婢,如果你从简化的观念去理解,当然会说她们没有人身自由,身份低贱,经常受到主子的欺凌。但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故事情节,就会看到贾府的丫鬟,没有谁是愿意离开主人家的。像金钏那样被撵出去,固然是伤了脸面,可是袭人的母兄想把她赎出去嫁人,她也是满腹的愤怨,为此哭了一场。这里固然有许多原因,但有一条显然格外重要,就是贾府中奴婢的日常生活,实在比外面普通人家好许多。 你看刘姥姥第
文艺 |
眷恋的味道
白天艳阳高照的炙热叫人感觉皮肤要裂开,空气弥漫着一股干燥气息,到了黄昏,气温开始下降,冷飕飕的风里夹带着椰浆融合糖香的甜蜜,历久弥香的年饼味道拉开了过年的序曲。 “过年”是南洋人的说法。以前没听过“春节”,到中国以后才知说的是农历新年。回到南洋,大家仍习惯说“过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过元旦,那是在1912年1月1日,可民间对元旦毫无感觉,大家照旧庆祝农历新年,
文艺 |
虫子同学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 月5 日至6 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 4 5 度时。惊蛰节气宜读《昆虫记》。 惊蛰至,雷声起。 这雷声约等于小学校的上课钟声,可能怕懒虫们睡懒觉睡得太久,忘记上学了,我们的雷公“校长”就果断敲响了闲置已久的漆红大鼓。 鼓声隆隆,称之为“惊”。懒虫们听到了,惊醒了,所以叫“惊蛰”:春雷一声动
文艺 |
唐·江帆楼阁图
唐·江帆楼阁图(局部) 此图传为李思训作品。李思训( 公元651一718年), 曾任左羽林卫大将军, 善画山水, 唐人称其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与其子李昭道被世人并称为“ 二李”。《历代名画记》说其“ 一家五人, 并善丹青”。李思训的山水画在沿袭展子虔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发展。此图表现的是游春情景, 如叶的小舟, 衬托出江天的辽阔和烟水的浩淼, 山径中有数人行于桃红丛绿之间, 意境深远。画面具有“
文艺 |
汪曾祺的固执
父亲汪曾祺年轻时写的文章里面的词儿多得很,真是才气纵横,你看着都费劲。你要是看人文社出的《汪曾祺全集》里那些早期作品,全都是各种各样的词汇。但是慢慢的,他越写越简单,越写越朴素,这也跟他对于文学和文字的理解不断加深有关,所以花花词儿越来越少,文章反而变得更有味道,因此“没词儿”可以说是我们家老头儿的一种文学追求。 他对自己的作品十分固执,往往是想透了再动笔,轻易不进行修改。父亲和林斤澜关
文艺 |
深冬已至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冬天视作“最糟糕的季节”。直到暖气发明之后,人们对冬天的态度才有所改观。 但冬天也不乏爱慕者,歌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这样写道:“太美了!浓雾凝结成细小的雪花,日光若隐若现,白雪皑皑的景象令人欣喜。” 美国浪漫主义诗人詹姆士·拉塞尔·洛威尔提出了更为惊人的见解:“都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睡神,可那又如何呢?我敢说,冬日的美梦比其他任何苏醒着的竞争者的现实还要美丽。” 没有什么
文艺 |
阴影地带
我们的人生是不能以明快或抑郁来简单划分的,也有阴影这个中间地带。能够认识和理解这个阴影阶段,才算得上是健全的知性,而获得健全的知性是需要相应的时间和辛劳的。 对这种伤脑筋的事,平时我尽可能不去想。因为一想起来也想不出结果。今天过了是明天——只能这么极其普通地活下去。 慢慢花时间一点一滴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那样的想法是有的。一个人进入那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下来。但是,不得不特意建造那样
文艺 |
秋阳
这秋阳——他仿佛叫你想起什么。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你看他多镇静,多自在,多可亲爱。在半枯的草地上躺着,在斑驳的树枝上挂着,在水面浮着。 你直想伸手去把秋阳掏些在掌心里,朵着嘴去亲他一口。 要是你是一颗露珠,低低地蹲在草瓣上,秋阳就从东边的树荫里窜过来,一口噙住了你,叫你一肚子透明的思想显得分外透明。 要是你是一只长脊背的翠鸟翘着尾巴,从湖的这边平掠到湖的那一边,秋
文艺 |
殿试作画
宋朝文士徐履,善画墨竹,尤擅风竹劲节,神韵超绝。绍兴十八年会试,徐履考了第一。秦桧想把女儿嫁给他,以示笼络人才,徐履却不愿攀附权贵,为人所轻。秦桧屡次逼迫,徐履无奈,只好佯狂作态,装傻充愣。 待到殿试时,竟不答一字,并写新篁于卷尾,题云:“画竹一竿,送予试官。”宋时皇帝对文人最宽容,不以为忤,还很欣赏他这种文士的狷狂作风,将徐履点为末名进士,并未除名。同科一时哗然,深感惋惜。徐履却不以为意,
文艺 |
让自己苏醒
黎明是觉醒的时刻,是一天之中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辰。 我们一定要学会自己苏醒,更要保持清醒,但不能依靠机械的方法,而是对黎明寄以无限的期望,因为即便在睡得最沉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被黎明抛弃。 毫无疑问,人类有能力提高自己的生命,这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振奋的事实。能绘出某一幅画,塑造某一座雕像,或者美化一些事物,这都是很了不起的;但是,若能描绘出或者雕塑出那种氛围和环境,就更加荣耀了,这样能使我们
文艺 |
被毁坏的词
每当我阅读报纸、听收音机,或坐在咖啡座留意人们的谈话时,心中常涌起厌恶感——为那些一再重复说出、写出的言词,一再重复使用的措辞,空洞的言词或譬喻感到厌烦。 最糟的是,当我听到自己的言谈后却不得不承认,自己也一直重复使用同样的言词。这些言词已被彻底使用和毁坏,因使用了百万次而破损。 破损的言词还具有意义吗?当然,语言交换依然有其作用,人们因此而行动,让人微笑和哭泣、向左走或向右走,让侍者端来
生涯 |
契诃夫的朋友圈
《可爱的契诃夫》是契诃夫书信集的精选,译者童道明先生熟悉契诃夫的每一封信。他的注释像极了微信朋友圈的跟帖,看起来十分幽默,又打通了契诃夫的生平和逸事。在这样一个微阅读的时代,阅读大部头的书信集,可能会显得高深,而这样本精选版的书信集,就像打开了契诃夫的微信朋友圈一样愉悦,有窥视感。 高尔基有一天晚上看了契诃夫的戏剧《万尼亚舅舅》,感动得哭了。他给契诃夫写了一封深情的信,说:“我哭得像个女
生涯 |
我和申生的1945年
我跟董申生于1945年4月相识,当年秋天,我们的恋爱就结束了。这真像一场美丽的梦,但初恋的感觉影响了我一生,让我觉得人生是一个美好的存在。 有一次,我买了音乐会的票,约申生到兰心大戏院听音乐会。我提前到场入座,右边的空位是留给申生的。乐曲前奏快开始时,穿着一身白的申生像个天使一样走进来。我们那晚听的是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其中一个乐章是《死亡进行曲》,它讲述的是至死不渝的爱情。我沉
生涯 |
我是“守墓人”
人生除死无大事。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殡葬、养老等行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今年10月,「00后女生当守墓人」话题登上多个热搜榜,殡葬行业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线中。 事件的主人公——小谭是个地道的重庆女娃儿,22岁,总爱调侃自己是「守墓人」。准确来说,是一位陵园工作者。大学就读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她,专业是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从去年8月开始,一直在重庆万福山生态陵
生涯 |
桃之夭夭
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 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那一树妖娆的桃花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那些绿茸茸的桃子,比粉红的桃花还要耐看。桃花简单,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叶子和藏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这时的桃树,
通识 |
职业担心犯
我发现许多读者都是职业担心犯。我说我退烧了,他们说有没有可能再烧?我说我转阴了,他们问有没有可能复阳?我说我算了经历了一次奥密克戎了,他们问你怎么知道不会经历第二次?第三次?以后每年来两次?总之就是很担心。 回想我父亲,他就是那么个人。你告诉他这次考了双百,欢喜不过3秒,他就开始忧虑:下次你考不到怎么办?你告诉他这次升职了,他照样担忧:你最好是别被双规。我对此的分析是他们那一代中国人,经历了
通识 |
AI准备好来到这个世界了吗?
喜欢谈论天下大事的人,如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AI了。AI的概念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2001年,斯皮尔伯格就拍过一部名为《人工智能》的电影,讲的是一个机器人小孩找妈妈的故事。那时候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想象还很模糊,iPhone还要等好几年才出现,Siri和Alexa更是没影的事。小男孩各方面都跟人一样,只是因为内核是机器人(而且是被收养的机器人),亲生孩子归来了,所以不再被疼爱。身为机器人而不自知
通识 |
死亡的价值
1995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动物保护组织联合开展了一个特殊的环保项目,将14头灰狼放归在黄石公园内。这个项目在当时引起了很多动物爱好者的不解,但大家很快就被结果震惊了。由于灰狼的捕猎,黄石公园内的驯鹿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空旷地带的植被首先恢复了生机,杨树和柳树也重新连成了片,为林下灌木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灌木结出的浆果把昆虫和鸟吸引了过来,河狸也随着林地的恢复而又重新回到了黄石公园。河狸筑起的堤
通识 |
古人如何护理牙齿?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哪怕是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仍饱受牙疼及口腔疾病的困扰。古人碰见牙疼会出现哪些症状?古人又是如何治疗口腔疾病的呢?针对上述问题,聪明的古人想到了哪些方法护理牙齿呢? 韩愈:40不到,我的牙松动了 中国人常见的口腔疾病有龋齿、牙石、牙菌斑、牙龈出血、牙本质敏感、牙齿不洁白、口气等等,古人也不例外。我们从考古挖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文里,都能看见牙
专栏 |
齐马
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起与齐马相处的那些日子时,面前仍会闪过一幅幅杂乱的线条和图形。那些抽象的图案是我的美学启蒙,粗砺又深刻地刺进心脏,影响着我的现在以至未来。 齐马在一个令人困倦的下午从破旧的艺术楼里悄然而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开始了我们初中的第一堂美术课。正值夏日午后,他打开所有窗子,让我们画下此刻的风。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课堂上的躁动和扑面的热浪,二者都如同利爪一样抓挠着我的身体各处。
专栏 |
我的小妮老师
《有什么在我心里一过》这本诗集,伴着我从海南到甘肃,到北京,再到甘肃,到西藏阿里,到拉萨,再到甘肃。我如此珍视的,不仅仅是一本书。 这本书是小妮老师赠送我的, 签名时间是:2010 年12 月海南岛。 那时我在大二,外语系读英语。而小妮老师在中文系上诗歌课。因为喜欢文学,所以我总会逃课去中文系蹭课,蹭着蹭着就蹭到了小妮老师的诗歌课上。第一次蹭她的课时,我并不知道小妮老师是诗人。上了那么多课
专栏 |
父母,贯穿我人生的恩师
父母对于我的教育,是罕见的一致。 我的家庭非常传统,他们对于我的学习永远都是严格的,从小到三年级,一直都是妈妈挑灯伴我学习。 村里的人常说,女孩子读书读到高中就不行了,思维跟不上男孩。我妈虽然明面上不反驳,但是背地里她会向老师打探我的学习成绩,看到我每学期都可以拎一张“三好学生”回来,她便觉得我是可以的。 虽然在村里上小学,但是三年级时我妈便买了课外的奥数书给我做。她相信老师的话,读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