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2期
卷首语 |
卷首语
方言一词最早出自汉代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生于斯,长于斯,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在一起,语言和动作被简单化,最后凝聚出的特殊语言元素——方言,再由方言相同的一群人,构成了特定的地区性文化、习俗。
视点 |
方言,正在消失
已故的歌手赵英俊,在2016年创作一首《方的言》,歌词写道: 吃饭你家乡怎么念, 学得地道我就与那儿有关。 再斟满不觉已天色将晚, 挥挥手就当万语千言。 一首以方言抒发乡情的歌曲,就这样流行开来。民以食为天,欲知家乡何处,问声吃饭招呼便知。从乡音到行动坐卧,只要带着故乡的味道,哪怕一点点,感慨就延绵不绝。 是否有这样的体验:身居异地,听到熟悉的口音或
视点 |
遗忘的方言,老去的故乡
1 “如果你从未认识过一个西北人,你的人生多多少少有点不完整。”跟我说这话的人是甘肃定西人,我大学的homie老张,他说他们那个地方是兰州的锁钥,甘肃的斯大林格勒,整个西北的梵蒂冈。 那时我才刚上大学,什么都不懂,对大西北的印象只有窑洞。 老张用前后鼻音混淆的普通话说没关系,让我来帮你打开大西北的大门。 我说你这个手势,像是大西北要走我的后门。 那两年里,老张的确
视点 |
只会说普通话的我,真想体会方言的快乐
我开始回忆,口音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了一个我会注意到的事情?或许是在我离开家乡去西安上大学时,或许更早。 我出生和成长在河北省承德市,直到17岁时我离开家乡上大学,从此成了家乡的过客。和所有人一样,即使离开了家乡,但我永远都带着一样家乡留给我的印记——家乡话。只不过我的家乡话有些特殊——它也被称作普通话。这是一种没有秘密的语言。 小孩子会把一切都视作理所当然。在我小时候,逐
视点 |
汉语言文字改革,一部民族自强史
对今日的多数人而言,学习汉字、拼音、普通话,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大体上奠定今日之格局的,正是“国语运动”。 我们可能会惊讶于这个运动中那些极为激进的主张,例如废除汉字。我们可能会觉得意外:一些我们在今日越来越多地思考的问题,例如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之间的张力,原来早在民国时期就被热烈地论辩过了。只不过,国语运动中那些参差多态的观点与论述,很少进入今人的视野。 普通话不普通
视点 |
一个小县城的方言,为什么成了13亿人使用的普通话?
要说普通话最标准的,莫过于《新闻联播》里每天出镜的播音员了。谁想说好一口能和他们相媲美的普通话,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然而,你怎么也想不到,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小乡村,普通话就是当地的方言。 也就是说,这里的老人小孩,不用后天刻意学习就个个能说普通话,且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圆润流畅,韵味十足,水平堪比播音员。 全中国通用的普通话,竟来自这个小山村 现在,大部分人认为的普通话,就
视点 |
粤语算不算一门独立的语言?
2007年,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着一条“粤语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的消息。当2010年,广州电视台的广播有了“普粤之争”时,这条消息开始越传越广。支持用粤语的人称,粤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不算方言,所以当然不能让位给普通话。 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既然和普通话一样使用汉字,粤语当然只能算方言。像英语、法语、汉语才叫语言,而河南话、东北话、四川话自然只是方言、地方话。 换句话说,凭什么
视点 |
英语里的方言
除了外貌和穿着打扮之外,最能“暴露”一个人背景的莫过于口音。你开口之后,你的故乡、你的家庭情况,甚至你的性格,都可能被人迅速地捕捉到。当“阶层”和“口音”被绑定在一起的时候,也难怪人们那么执着于标准的“字正腔圆”。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鄙视链?人们为什么会执着于口音?英语的口音有怎样的流变?好莱坞和流行文化又是如何塑造它的? 藏不住的口音 《1984》的作者、左翼小说家乔
视点 |
北大教授与“学渣”女儿
艰难战斗 去年10月7日,在海淀公园,我第一次参加女儿的班级活动。在那场活动上,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大意了。那天活动结束后,我跟几个家长讨论中发现,他们普遍说,自己孩子的英文词汇量已经达到上千个。我心想,这差距太大了,这相当于中学水平啊。 当晚,我跟我老婆说。她问我,那怎么办,咱们也背? 我女儿七岁,去年9月刚入学北大附小,读一年级。在这之前,因为工作原因,我老婆带着她一直在云
视点 |
大学里的孤独
朋友W前段时间恋爱了,大家少不了要去隨便八卦一下以显兄弟间的关心。不消几天,一切如初。可如初的只是我们,可不包括W君。我先是发现W君每次和他女朋友通电话总会跑到我们寝室,单纯的我开始还以为是我们寝室信号比较好,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和女朋友通电话时会把所有他认识的人的寝室统统跑个遍,生怕遗漏了某个人让其不知道自己是在和女朋友打电话。 我瞬间想起了H君,H君刚谈恋爱时总是每隔几天就跑到
视点 |
只是一节语文课,怎么把我听哭了
UP主@高盛元在B站发布的许多视频,刚好是一节课的时间。 视频中的镜头,直接对准了高中课堂 。随着上课铃声响起,他的唐诗赏析就开始了。 《题都城南庄》,是崔护到长安南庄故地重游写下的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斯人不见,诗的最后两句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怅然,而高盛元又
文艺 |
戒烟
我戒烟已有些时日了:272天。我以为现在自己已经慢慢习惯了,饥渴渐渐退却,不再会觉得坐立不安,好像被截去了肢体的某一部分。其实不然,事实是,我没有一刻不觉得空落落的,没有一刻不觉得自己好像被剥离出那个完整的自我。只不过我现在习惯了这种感觉,仅此而已。更确切地说,我已经接受了这个痛苦的现实。 我永远不会再抽烟了,永远。 话虽这么说,但我内心深处并没有完全放弃对烟的渴望,这好比
文艺 |
深目如愁
大约从汉朝开始,直到唐代,诗文里头,“愁胡”二字经常出现。字典上解释说:胡人深目,状似悲愁。最早出自东汉辞赋家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胡人遥集于上楹,俨雅跽而相对。……状若悲愁于危处,憯颦蹙而含悴。”晋人孙楚在《鹰赋》里把这个意思缩为一个词:“深目蛾眉,状如愁胡。”以后就成为习语,用来形容鹰眼。老杜诗中屡次写到,如《画鹰》:“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我们家的人,稍有点高鼻深目,我上
文艺 |
洗热水澡
当兵之前,我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从没洗过一次热水澡。那时候我们洗澡是到河里去。我家的房后有一条胶河,每到盛夏季节,河中水势滔滔,坐在炕上便能看到河中的流水。回忆中那时候的夏天比现在热得多,吃罢午饭,总是满身大汗。什么也顾不上,扔下饭碗便飞快地跑上河堤,一头扎到河里去,扎猛子打扑通,这行为本是游泳,但我们从来把这说成是洗澡。在河里泡上一晌午头,等到大人们午睡起来,我们便爬上岸,或是去上学
文艺 |
彩陶绘画·鹳鱼石斧图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描绘其上的绘画更是奇妙无比。在原始时代众多彩陶中,分别有大汶口彩陶、红山彩陶、河姆渡彩陶等几个大类,其中以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 鹳鱼石斧图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绘画作品,画在一个近五十厘米高的彩陶缸上,1978年出土于河南临汝阎村,属仰韶文化体系。画中的鹳鸟、魚、石斧三个形象几乎占满了缸壁。鹳鸟叼着大鱼,二足用力,身体后倾,显得情
文艺 |
不一样的空间
生活中的缺陷使我情愿与生活保持距离,远一点,书本就提供了这个机会。它们和我的生活可能没有一点相似,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又有联系。总的来说,我就是特别需要一个和我实际生活的世界不一样的空间。我不是要藏身其中,而是要通过它让我对自己现实的遭遇有抵抗力。 当然,它也许使我更不喜欢现实生活。要等到书本帮助我度过这个分裂期,令我对正在经验的世界有一点喜欢,还要走很长的道路,还要经历更多的生活,
文艺 |
庄重与自信的事
卡西着实梳洗打扮了一番。有些松散的头发梳得光溜溜的,皮鞋也擦了一遍。然后出门迅速消失在远处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间。 可不一会儿,她又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个非常文静体面的长辫子姑娘。对我说,爷爷要我也过去。 我立刻紧张起来,赶紧擦一把脸跟着走了。边走边打量那个不认识的姑娘,不由小小地自卑起来。 妈妈和卡西他们真英明,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只有我又脏又滑稽。头一天妈妈和卡西还特意洗过头
文艺 |
四等马与四等人
曾经,佛陀遇到一群养马人,养马人告诉佛陀:“世间有四种马:上等马,能与御者心意相应,只要扬起马鞭,就会风驰电掣地向前跑;二等马,只要吆喝一声,就知道要加快脚步奔驰;三等马,必须御者鞭策,才能惊觉快行;四等马非常驽钝,即使狠狠抽打,也不肯快行。” 佛陀也告诉养马人:“世间也有四等人:上等人,目睹世事无常,就明白人命在呼吸间的道理,而精进办道;二等人,必须遇到挫折打击,亲友离散,深受
文艺 |
知味
人活着要吃,不吃就不能保持生命,但这是物质人生,属于身体所需要,从动物到人类都如此。要求吃饱,事很简单,但要吃得知味,便转移到情感,转移到心灵人生方面来。 《中庸》上说:“人鲜不饮食,鲜能知味。” 知味有多少阶层,人与人不同。高级的人,才懂得高级的味。低级的人,只懂得低级的味。 同是一碗鸡汤,在不同环境中吃,其味就各不同。鸡汤从外面吃进去,但味则从心灵内部感觉到。
文艺 |
我心孤独
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角色,有人喜欢把自己看成导演,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野心。我一直尽力配合命运,演好自己的这个丑角,哭笑尽兴。该活着的时候活着,该死的时候去死,没有顾忌。只是现在,命运的错位里,聚光灯打在了我身上,我能如何?我本来就是这个角色,本真即为表演。 一直有人问:你现在成名了,生活有什么改变?天,让我怎么回答?生活是什么?是一个接一个的细节,我参加的那些活动、节目怎么能叫生活?我
文艺 |
蚕
“蚕专心致志地吐出白色丝线做成茧,化为蛹,再变成飞蛾离开,你知道它们是如何从茧壳中飞升的吗?你或许会以为,它们当然要咬破蚕茧开一个洞,再从里面飞出来。 “其实不然。蚕会从口中一点点吐出一种含碱的液体,将蚕茧的内壁溶开一个孔洞,再破茧而出。若将一颗豆粒塞入这个小孔里,让它在里面骨碌碌转动,就能寻找线头,再轻轻拉出来,会绵延不断地拉出一整条丝线,如一缕轻烟。胡乱地咬破茧壳开孔,是蚕蛹
文艺 |
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
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脱下夹袍,穿上单袍:不过如此罢了。天上星斗的消息,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不多少间咒诅人生?
文艺 |
无声的交流
朋友从意大利带回一个摩卡壶,说每天都要在家煮咖啡。我很奇怪,她从不喝咖啡,而且她丈夫胃病很严重,根本不能喝咖啡。她笑笑说:“我丈夫在国外待过几年,非常喜欢咖啡,每天都喝,现在因为身体状况不能再喝了,但我知道他喜欢,所以每天煮一小壶,让他闻闻香味就好。”她说家里每天飘着咖啡的香味,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根本不用多言,都很放松。有时候,用气味交流就好了。 我的另一位朋友更加与众不同,他在
文艺 |
把一个东西做好
我经常跟朋友说,“吃到饱”绝对不合乎生活美学,应该是有所品味地去吃,很精致地去吃,不要把“吃到饱”作为食物的唯一目的。 我提过对新竹最深的记忆是城隍庙,因为那边的米粉和贡丸,我在别的地方都吃不到。看来简单的米粉,你会体认到其中有不同的手工处理,从质感、咬劲、很Q的感觉,你马上会知道这是新竹最好的米粉,而且就是某一家的产品,别家都做不到。好吃的贡丸是用非常好的瘦肉朝同一个方向搅拌打
文艺 |
一次次倒空,又不断充以新生命
你已使我绵延无尽,这样做是你的快乐。这易碎的陶杯,你一次次倒空,又不断充以新的生命。 这小小的芦笛,你携带着它翻越山谷,用它吹奏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神圣的爱抚下,我小小的心迷失在无边的喜悦中,发出难以言表的词调。 你无穷的赐予只注入我小小的手。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还有空处可供充满。 (容蓉摘自云南人民出版社《吉檀迦利》)
文艺 |
生趣与生机
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 生趣是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快乐,生机是生活发扬所需要的力量。 诸葛武侯所谓“宁静以致远”就包含生趣和生机两个要素在内,宁静才能有丰富的生趣和生机,而没有充分休息做优游涵泳的功夫的人们决难宁静。世间有许多过于苦的人,满身是尘劳,满腔是杂念,时时刻刻都为环境的需要所驱遣,如机械一般流转不息,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宰,呆板枯燥,没有一点生人之趣。这种人是环境压迫的
文艺 |
哲学始终是科学加诗
哲学始终是科学加诗。它有科学的方面和内容,既有对客观现实(自然、社会)的根本倾向做概括领悟的方面,但并非某种科学的经验论证;同时它也有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人们的主观意向、欲求、情致的方面,其中包含有某种朦胧的、暂时还不能被科学所把握所规定的东西,这东西又总是与人的存在或本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命运和诗情厮缠在一起。 没有纯粹的哲学,哲学总是自己时代意识和人生之诗的精华。
文艺 |
她那样走过生活
脑海中浮现出母亲走路的姿势。 这么多年来,她习惯的走路的样子,都是低着头,一只手垂放着,另一只手从小腹前面伸过去挽着这只手臂,双肩略微有一点儿摇摇晃晃地走着。 有一次与母亲散步,我“挑剔”母亲走路的姿势太不自信了。她问:“那该怎么走呀?”我便示范,抬头挺胸,双手悬于两侧,一边走,一边甩动手臂。母亲夸张地效仿起来,甩动臂膀,像一只划水的鸭子,逗得我们俩止不住大笑。 我又
活法 |
父子关系解冻的那一刻
做一个父亲,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书里、屏幕上以及别人口中的理想父亲之外,更为常见的是另一种父亲。他们显得有些笨拙,不知怎么就失去了孩子的心,而孩子也不知为何离家越来越远。 倘若爱一直存在,暂时的误解终将被解开,曾经的伤口终将愈合。或许,这更像是一种成熟的父子(女)关系:我们体认彼此的不完美,更愿意不断磨合。 唯有岁月能够给予答案,我们最终会发现父爱深沉而内敛。父子(女)之
活法 |
肤浅的娱乐
“兰博基尼!” 有个孩子大叫了一声,从我身后跑过去。他奔向一辆蓝色的电动玩具车,那辆车的造型的确是兰博基尼跑车,屁股后面也贴着招牌。想当年,我是在意大利的某个城市里第一次见到兰博基尼,不认识是什么车,懵懵懂懂地拼读着那个陌生的名字。现在,小孩子们可以驾驶假装的电动的法拉利、兰博基尼或者警车、挖土机,“享受”操控带来的愉悦感。 有了孩子之后,我时常在儿童游乐场活动,惊叹儿童娱
活法 |
友谊
回忆我的高中三年,同桌于卉是一个没法绕过去的人。 我们是在高一上学期的期中成为同桌的。于卉成绩很好,考过几次班级第一,我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渣。为了带动我的学习,老师安排于卉坐在了我身边。这个新同桌出现在我面前时,就像从电视里走出来的一样,全身上下闪烁着光芒。 于卉的家境很普通,家里连一部电话都没有。她平时吃得很少,每天早上只吃一个素包子,中午也是简单地吃一个素包子或者一张
通识 |
男子化妆极简史
想知道怎么变着法儿地夸人好看,最好去问问魏晋那帮人,他们可太会了。 比如他们夸一个美人,夸面容:“面如凝脂,眼如点漆”;夸身材:“濯濯如春月柳”;夸气度:“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夸神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夸两个美人站在一块儿赏心悦目:“蒹葭倚玉树”…… 末了感叹一句:“此真神仙中人!”这大概是“神仙姐姐”的早期版本。 只不过神仙姐姐应改为神仙哥哥,以上所夸之美人
通识 |
鲁迅长孙怎么可以不会写作文
1919年,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长者应该解放自己的子女和后人,“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然而,他却给孙子带来不少烦恼。 他的长孙周令飞说:“中学毕业我去参军,因为想逃开一个大家都认识我的环境,当兵就没人认识我了嘛……但是没想到,第一天新兵连训练,连长就点名‘周令飞,鲁迅的孙子’,那一刹那我
通识 |
乾隆为何宽恕了他
中国史学家顾颉刚说:“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但是在文字狱最为巅峰的乾隆时期,竟然有一位七十岁大臣因为在狱中吃断头饭的时候吃了两块肉喝了三杯酒就被释放了,这究竟是乾隆皇帝起了恻隐之心还是有别的打算呢? 在清末政治家李岳瑞所著的《春冰室野乘》中写到了这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乾隆时期的大儒,大理寺正卿,尹嘉铨。 尹嘉铨是名门
通识 |
动脑筋其实是在休息
成年人的大脑重量只占人体总重量的2%,却消耗了20%的能量。可见,动脑筋是很费劲的。 人们都喜欢把计算机叫做电脑,但是,如果从能量消耗的角度讲,这个比喻是不准确的。电脑关机的时候不耗电,人脑在休息的时候却仍然要消耗能量。于是,又有人把人脑比做汽车发动机,平时休息时就像汽车怠速,耗油量较少,动脑筋的时候就像行驶途中,油门肯定得一直踩着才行,耗油量立刻就上去了。 这个比喻听上去
专栏 |
拿起笔前你需要知道什么
拿着笔这么些年,写下了几百万字和三本书之后,我不敢说对写作有什么真知灼见,但是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也多少总结出了些对我而言可以遵循的原则,顺着这些小径走进文字的丛林,能不能会当凌绝顶不好说,但至少不会晕头转向,缘木求鱼。 首先,最显而易见,却也最常常被忽略的一点就是,文字是来源于生活的。它不源于好高骛远的生活,它生长于那种朴实而肥沃的土地里。我常常看人喜欢写些宏大的、遥远的东西
专栏 |
叫你爸吃饭
最早知道冷战的概念,不是历史书上的美苏冷战,而是来自父母间的每一次演练。 从小到大,他们鲜少爆吵,却也难得亲密。更多时候,是我妈略带下垂的脸色,和我爸强压的怒火。沉默,是他们的武器,旷日持久地帮他们掩着囿于婚姻围城的疲倦,也提供了让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形同陌路的机会。 至于互相产生不悦的理由,无非就是没有让家里拥有五星级酒店的整洁水平,或是一连七天酒场比董事长还忙,这等窸窣
专栏 |
我的河南奶奶
我儿时奶奶就没了,几十年过去,关于她老人家的记忆越来越稀薄,须使劲儿打捞、加以想象,方可寻得些蛛丝马迹。 奶奶是河南人,个头不低,廋,小脚,走路晃晃悠悠,出远门时骑一头黑毛驴,像一面墙从村头消失,走进无边的传说中去;她常年一身老黑布衣服,头戴网兜样的黑落落,衬得瓜子脸很白;三寸金莲的黑包口布鞋内外,缠打着污白的裹脚裹腿,冬日里,常挪着矮马扎儿在窑院里找太阳晒暖暖,一边捉着虱
专栏 |
一只猫
那天晚上快十点,丈夫还是决定要去楼下跑几圈。整个白天一直在落雨,淅淅沥沥,忽大忽小,伴着呼呜的大风,气温也降了许多,有点凉意。天气变化的反常和迅疾令人措手不及,我感到非常烦躁,犹豫着要不要把凉席撤下来铺上床单。按照往年的经验,广州总要到11月中旬才会凉爽。 丈夫很笃定地说:“先莫换,还很热啊,这两天台风肯定凉点,过两天又是30多度。” 又说:“随便你。” 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