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31期
卷首 |
文化“两创”,儒风习习
古今文脉兴盛之地,千年运河繁盛之都。济宁,一座蓬勃着华夏文明灿烂基因的城市,诞生了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和子思子五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在济宁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铺染了中国人精神文化的底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济宁
寻根 |
杨朝明:以儒学之光照亮人心
“孔子思想属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看来,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此前数千年历史文化的高度凝结,它属于过去并映照着今天和未来。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杨朝明向着历史回溯,最终是为了奔向更广阔的未来。四十年如一日,他秉承着对传统文化的虔诚信仰和深深热爱,跋涉于学术研究的“高峰”与“平川”,在朝暮轮回中探寻儒学的真谛。作为儒学研究者
寻根 |
一场朝圣之旅
“老三孔”带你穿越千年时光 “天已经大亮了,悠悠的钟声响彻古城……”早上8点整,随着司礼官一声铿锵号令,在浑厚的钟声里,一缕缕晨光随着缓缓开启的城门照进了曲阜明故城。登上城墙极目远眺,在蓝天白云之下,高大厚重的围墙中,苍翠松柏掩映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意境,闭上双眼,深深呼吸,一种庄严肃穆的景仰之情在心底油然而生。在钟声悠悠的回
寻根 |
与孟子“对话”
传统文化开出“创新”之花 体验战国时期的成人礼仪式,跟着投屏动画制作孟子面塑挂件,感受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乐趣……今年暑假,邹城市热门的文化打卡地之一——孟苑游人如织,人们在邹鲁礼乐声中体验着一场别样的文化盛宴。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性载体,孟苑占地381亩,依山傍水而建。整个园区以儒家“五常”学说为依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需求相融合,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大
寻根 |
倾听大河新生的“脉动”
畅游“运河记忆” 一河碧水,两岸繁华。夏日的济宁古运河两岸,璀璨的灯光与古朴典雅的建筑相互映衬,恰似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岸上鳞次栉比的商铺和小闸口、东大寺、南门桥、玉堂酱园、太白楼等历史文化景点,串联出一步一景、一步一情的运河记忆。入夏以来,济宁市“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夜游项目游人如织。除了泛舟河上,游客在两岸的老街巷里,通过看演出、品美食、逛古街,感受古运河的文化魅力。 一池春水唤醒沉睡的
新风 |
习语润儒乡
每天打开“掌上济宁”客户端“习语润儒乡·宣讲云”专题,成了孔德双的生活习惯。作为汶上县中都街道基层宣讲员,专题上的“主题宣讲”“百姓宣讲”“云上讲堂”等特色专栏让她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平台针对我们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把理论宣讲放到网上、送上云端,实现触屏可及,实在太方便了。”孔德双表示。 理论宣讲工作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具象化、生活化,从而被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
新风 |
“五堂”模式,让乡风更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灵魂,文化治理是善治之道。济宁市立足深厚文化底蕴,厚植道德土壤,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等群众最现实关切,在农村地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堂”模式,创新文化赋能社会治理,让文明之风如春风化雨般沁润乡间。 传递直抵人心的正能量 “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每天晚上“蒲公英夜堂”开讲前,兖州区鼓楼
新风 |
擦亮“和为贵”品牌
打造“和为贵”体系 打造“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品牌,济宁坚持以德为先,把“和为贵”的理念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 秉承发扬孔子“和为贵”思想和无讼理念,济宁打造了市、县、乡、村“和为贵”体系,县(市、区)、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6500个村居全部建立“和为贵”调解室,筑牢了覆盖全市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阵地。 为化解群众提出的各类纠纷、信访诉求和投诉举报事项
新风 |
孝善后八,心齐人家
“后八有古风,那是先贤的叮咛,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后八有新风,那是不变的感动,家家天伦乐,邻里和谐情……”走进邹城市后八里沟村,悦耳的村歌《孝德歌》回荡在人们耳畔。这里人流如织,和乐融融,造访过这里的人,无不为其淳朴乡风、孝善家风点赞。但谁能想到,十七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村民宋光生回忆说:“那时村里风气不好,民心一盘散沙,矛盾真不少。”在后八里沟村党委书记宋伟看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当时村
新风 |
尼山脚下,步步皆风雅
漫步“流淌的经典” 从鲁源新村入口处拾级而上,一条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儒学美德示范街映入眼帘。这条街以“流淌的经典”为主题,两侧30条以书卷卷轴加古琴琴弦为造型的竖柱,中间似一条流动的文字长河,寓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涓涓细流,浸润万物、润物无声。 在儒学美德示范街上的“孔子邮局”,扫描二维码、上传照片、选择模板、点击打印、书写寄语、盖章邮寄……一通简单易懂的操作下来,一张张满载着美好祝愿的免费
新风 |
好家风,润泽廉洁文化
“万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风传承。近年来,梁山县深入挖掘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廉德文化、红色文化,赋予廉洁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廉洁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家风家训的课堂 “孙瓒一生为官清廉,恤民奉公,政绩卓然,被当地百姓誉为天下清官第一员。他始终恪守‘清、慎、勤’的家风,留有很多家风故事……”在梁山家风家训馆,工作人员
新风 |
文化活水,涵养为政之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探索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干部政德修养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为主题,倾力打造了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学院创新打造精致现场、开发精品课程、开展精细研究,不断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需要的价值内涵创新转化为滋养干部政德修养的思想活水,形成了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新风 |
文化润童心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引导广大儿童、青少年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才能让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来,在金乡县的校园里,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着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让他们在玩乐中了解知识,在体验中获得乐趣,在实操中掌握技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粹”生花 “危急一发垂千钧,生死关头难沉吟。眼见顷刻山河震,愿将此身献人
赋能 |
用动漫讲好中国故事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提起美猴王,人们都惊叹他拥有“七十二变”的高超本领。在济宁,有一家以“美猴”命名的原创动漫制作企业,立足当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强化文化创新,运用动漫、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深入推进网络视听精品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七十二变”。 《孔子归来》《孟母教子》《始祖的足迹》……在山东美猴文化创意集团有限公司制作的1000多分钟原创动画故事片里,深深植入了中华优
赋能 |
孔府印阁:千载印信传古今
方寸之间显千年传承 承载印信文化的尼山石,因产自孔子出生地尼山而闻名于世,是优质砚石,且稀有珍贵,尼山石印章也因此具有浓郁的儒家文化特色,承载着特殊的文化意义。以尼山石印章为特色产品的孔府印阁,坐落于曲阜市林前社区,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刻刀飞旋、石屑腾起,孔府印阁创作室里,篆刻师孔令佳一手用刻刀在尼山石上刻画着刚劲而隽秀的字体,另一只手的拇指迅速拂去
赋能 |
让木雕“活”起来
让年轻人爱上木雕 在嘉祥当地,周家曾是小有名气的木匠世家。在周广胜的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父亲厚实的手掌、磨得发亮的工具箱,便是百家饭的香。“那时候谁家要打家具了,我就跟着父亲在谁家吃住些日子。”虽然年少懵懂,但主家会拿出最好的饭菜招待爷俩,足以让周广胜感受到父亲有多受乡亲们的敬重。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曾经背着木作工具箱走南闯北的嘉祥木雕匠人渐渐少了,嘉祥木雕因
赋能 |
百年玉堂,再现文化活力
汲取儒家文化“诚信智慧” 1714年,在京杭大运河上,由苏州漂来一条小船,一对年轻夫妇在济宁州南门口下来,在运河岸开办了一个酱菜店铺;一百年后的1816年,冷孙两家合资买下了这家难以为继的店铺,官商合力建成了京省驰名的酱园;又一百年后的1915年,玉堂产品名震巴拿马,在万国博览会冠压群芳,一举获得6块金牌,名扬四海;又大约过了一百年,21世纪初,玉堂酱园搬迁至城东洸府河畔,由百折不挠的玉堂人建成
赋能 |
多彩鲁锦,活态传承
老技艺的新表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便以“齐纨鲁缟”“冠带衣履天下”而闻名,纺织技术在民间十分普及。“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山东纺织业的盛况也被李白、杜甫写进了诗中。 元明时期,随着棉花种植技术在黄河流域的推广,使用棉花做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在地处黄河冲积地区的鲁西南一带,人们将传统的丝、麻纺织工艺与棉纺织工艺糅合在一起,创造出独
赋能 |
微山有礼
微山湖的新起点 2022年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1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微山湖旅游区名列其中。自此,微山湖旅游区正式成为山东省第14家、济宁市第2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摘得金字招牌,如何继续补链、强链,让更多游客留下来,微山湖旅游区亮出了新招。 一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微山湖和铁道游击队享誉海内外。在微山岛上,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经改造升级后增加了声光电等
赋能 |
等闲谷,“诗和远方”等你来
“迎接晨曦的方式有一百种,比如在等闲谷艺术粮仓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相遇……走过艺术街道,五彩缤纷的色彩在这里定格;走过河畔的幽幽小路,只一盏淡茶的功夫,等闲谷的美,就在我脑海里泛起层层涟漪……”在《走吧!去济宁》系列视频中,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等闲谷艺术小镇“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生活,让很多人心生向往。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展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文旅板块核心区域,走进位于泗水县城南龙湾
赋能 |
上九山,留住乡愁
破“陈”出“新”,重展古村新颜 上九山村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北方山村的风貌,走进村子里,石屋石院、石街石巷、石碾石磨随处可见,宛如进入一座石头博物馆;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垒石头墙,让人仿佛置身于石头营造的世界。受伏羲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上九山村拥有悠久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玄帝观、梁祝结拜地、爷娘庙、萧进士院、老学堂、古戏台、六合院及各类作坊店铺等遗迹保存至今。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