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3期
特稿 |
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
1月8日上午,中共济南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部署要求,总结2021年全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主持会议
看天下 |
总书记登上山东造雪蜡车
总书记登上山东造雪蜡车 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了中国首台雪蜡车。这台雪蜡车,山东制造! 国内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这台雪蜡车凝聚了山东工业制造的集体智慧。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体育局的积极推动和具体调度下,中国重汽、泰山体育、山东省工业设计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力诺瑞特集团及山东省家具协会等单位联合攻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雪蜡车研制。这台雪蜡车不
看泉城 |
山东泰山,双冠王
山东泰山,双冠王 1月9日,2021赛季足协杯决赛打响,山东泰山与上海上港在成都展开巅峰对决。最终,泰山以1:0战胜海港,获得足协杯冠军,同时第三次加冕了足协杯和中超的双冠王! 比赛进行到82分钟,郑铮左脚开出任意球打在横梁上,随后颜骏凌双拳解围,球到了禁区外。贾德松跟进凌空抽射,轰出超级世界波,锁定胜局。 中国足坛的第一个“双冠王”属于泰山队,这一成就由前主帅桑特拉奇在1999年率队取得。
封面故事 |
“双碳”时代下的济南
2020年,中国许下碳中和承诺;2021年,中国开启碳中和元年,双碳时代已至。从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速构建,到全球最大碳市场启动,再到多产业迎机遇驶入发展快车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双碳”目标正在赋能众多生产要素,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新应用,济南深化认识,把握机遇,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封面故事 |
带你秒懂“双碳”
在过去的一年,“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成为年度最火的词汇之一。2021年12月8日,“碳达峰、碳中和”入选《咬文嚼字》发布的2021十大流行语,12月13日,“双碳”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热度不断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要用名词进行表述,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双 碳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
封面故事 |
中国的“双碳”路径
2020 2020年9月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 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 中国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2020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
封面故事 |
济南的“碳路”行动
在刚刚举办不久的第二届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上,济南市推荐的济南回民中学案例《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校园》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基础教育学校案例入选2021年度“碳中和典型案例”。回民中学只是济南双碳工作的一个缩影。 从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双碳”一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并形成了一种引领城市发展的新风尚。为了“双碳”目标,全国各地争相出台相关政策、措
封面故事 |
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
2021年,“碳中和”毫无疑问是汽车行业热词。“双碳”目标下,绿色引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航标,汽车行业减碳、脱碳大势所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21年,尽管受到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车市遭遇“寒冬”,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在刷新历史纪录。2021年前11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6年稳居全球
封面故事 |
探索“碳中和”的生态密码
1年365天,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多少? 7.49吨!这是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针对2020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出的统计。以一棵成年的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18千克来算,至少416棵树可抵消每人每年的碳排放量。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约92亿吨。 可见,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抵消碳排放量,正是当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经之一。2021年3月24日,济
封面故事 |
绿色能源小镇走起,去过向往的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碳中和”“碳达峰”“低碳生活”…… 这些“绿色”词汇早已不知不觉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指引着我们的发展方向。 而绿色能源的开发路上,也早已踏上了先行者。 风能、太阳能、地热、沼气……绿色的理念早已扎根在这里,低碳的生活也从一种向往走进了现实。 这里,就是“绿色能源示范村镇”——商河县怀仁镇。 如今,传统的乡村小镇早已大变模样,层峦叠嶂的光伏、川流不息的地热、干净卫生
创新 |
印记2021——踔厉奋发中的JMC
光阴之箭已经穿越年轮,抵达2022。 回首携手奋进过的2021,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与建设发展同频共振,紧紧把握黄河战略、强省会战略等重要机遇,统筹抓好项目招引、项目建设、民生实事等工作,全力推动医学中心发展迈向新台阶,肩负起康养济南、城市“西兴”建设主力军的重要使命。 温故知新,方砥砺前行!?接下来,小编用定格的照片,回顾医学中心的难忘瞬间;用文字的力量,镌刻医学中心奋进的故事,
创新 |
章丘: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
2021年,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章丘区围绕服务黄河战略、融入“东强”格局,完善发展“1266”总体思路,突出做好“融强靓改”四篇文章,强化防疫、项目、民生、党建四项保障,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806.2亿元,同比增长6.7%。1-11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71.3亿元,同比增长11.2%。 荣获全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先进县、全国综合
艺术 |
杨晓晖:解锁艺术首饰的人
杨晓晖,1982年出生于山东,现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视觉艺术博士、访问学者,澳大利亚首饰金工协会会员(JMGA),西班牙巴塞罗那首饰金工协会会员(Klimt02)。 2019年,首饰作品“自观自在系列之自画像”获“2019意大利米兰首饰周”Ivan?Perini最佳作品奖。 杨晓晖曾在2016年9月8日的美国AJF艺术首饰论坛和2018年2月17日的澳大利亚亚洲文化世
艺术 |
张博晨:演绎法兰西的当代艺术
认识张博晨是因为摄影师宋新生老师拍摄了一组济南黄河隧道的景观设计照片。 其时,我对他设计的“岁岁安澜”水纹景观隧道穹顶、“九曲湾”声屏障以及隧道出口的南北风塔颇感兴趣,因为他在材质和视觉表达方面更倾向于自然朴素的理念,表现手法却又相当现代,形式简约、观点丰富。比如,他用流动的线条去表现黄河母亲河的生命力,在高低起伏的视觉中,感受大自然的脉搏和呼吸;在风塔上他又恰当地应用凹凸镂空手法融合了古老的龙
经济 |
以赛为媒聚精英 平阴擦亮铸造品牌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解决职业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如何补齐职业技能人才匮乏这一短板,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平阴县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媒介、挖掘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
文化 |
冯瑞连:为家长赋能,做孩子成长的智慧导师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是指点孩子前行的明灯,如何用心用爱陪伴花开,让家长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智慧导师,是冯瑞连一直不断探索钻研的问题。 冯瑞连,在济南舜耕中学任教20余年,除了担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外,她还把兴趣爱好转化为专业,自学成才,成为全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她开设智慧成长校本课程,撰写多篇家庭教育案例文章,参与多部山东省家庭教育家长手册编纂,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
文化 |
当非遗遇见文创
十二月的济南寒风料峭,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岁末,济南西部地标建筑一院三馆的文化馆非遗展厅内却显得生机勃勃。一场名为“河和之契?创新传承”的非遗文创作品展在这里上演,这不仅是文化创意界的一场相约与交流,也是一场非遗文化的饕餮盛宴,艺人及设计师们巧妙地融合了泉城非遗元素,涌现出一大批创意新颖、技术精湛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创作者们较高的艺术品位与良好的审美情趣,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
视觉 |
新疆是个好地方(一)
有着1700多公里巨大身躯的天山山脉在新疆中部东西向一横,便把新疆分成了南疆与北疆。秋日的新疆,当然要从她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看起—— 去新疆有一个必去的地方那就是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是一颗镶嵌在巍巍天山中的纯净蓝宝石。她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被称作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旅游 |
古祠流芳
名声显赫的陈家祠堂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由广东各地陈氏家族捐资修建。建祠的初衷是传承家族礼教,凝聚氏族人心;同时,为前来备考科举、候官任职、交税纳粮、开展诉讼的陈氏乡亲提供居住之便。为避朝廷禁建族祠以防聚众抗官之令,故称之为陈氏书院。 这座气势恢宏的宗祠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为6个院落、9座厅堂和10间厢房。“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的祠院,平面呈正方形,中轴线两侧建筑布
旅游 |
大雁归来
大雁,真是神奇的鸟儿。它个头大,飞得高,翅膀一展上九霄,一飞就是七八百公里。大雁喜欢群居,长途飞行时,雁群组织十分严密,由头雁领队,雁队一会儿飞成“人”字形,一会儿又飞成“一”字形。头雁的翅膀扇起时,后边依次形成了低气压区,为后边飞行的雁减少阻力,节省体力。飞累了的雁,会将翅膀靠在别的大雁的翅膀上继续飞行。群雁迁徙中不免有老有少,有病的,有体力弱的,但它们相互照顾,不会让一个雁儿掉队。你从哪里来,
专栏 |
一炉冬天
没有烤地瓜的冬天是不完整的。街巷一隅,白铁皮套的圆筒炉子,炉子上蹲着只铁盆,旁边站着一个老大爷,声音洪亮如钟,身着军绿色棉大衣。他戴着棉絮破绽的旧手套不时勾开炉膛,翻弄地瓜,神情专注。从他身边走过,我又倒了回去,原地呆呆地看了一会儿,不禁勾起好多往事与回忆。 烤地瓜是冬天的入场券。今年冬天似乎冷得早,下第一场大雪那天,我就馋烤地瓜,从外卖上搜了一圈,大都是电炉子烤制,颇为失望。后来,辗转打听到小
专栏 |
邻家的菜园
我住的小区由多栋小高层和别墅组成,南北向对,中间隔着条水泥路和绿化带。别墅区东北角的一栋小楼里,住着一对老人,男主人姓王,六十六、七岁,我喊他王老哥。 王老哥是位银行退休职工,老伴体弱多病,基本干不了活;两个女儿,一个在北京,一个在重庆,都成家有了孩子,回来看望父母的时候也不多,平日家里家外王老哥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他住的别墅独门独院,院子不大,有四分多地,中间一溜走道将小院儿分成两块,右边
专栏 |
那年春节前买猪肉的记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们国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物品都需要购物票。进入腊月,肉票、鱼票、豆腐票、鸡蛋票和煤票、火柴票、肥皂票等陆陆续续地发放下来,便可以去国营商店门市部购买需要的过年物品。 在当时,买日用百货有百货店,买猪肉有专门的猪肉店。与百货店门市部不同的是,平时猪肉店是不开门营业的。其个中原因也许是猪肉不能保证天天有货;另外,由于需要肉票,而每户人家一个月的肉票很少,大
专栏 |
那风雪 那岗亭 那老人
进入腊月门,对于身居异乡的人来说,老家就是空中的一根线,迫不及待往回收。我在外求学工作30多年,父母在时,没在外过过一个春节,奔年路上甘苦自知,2007年那次记忆尤深。 往年,单位人多,家在外地的,可以提前走。恰恰那年人手少,腊月29照常上班。除夕这天,长途车已不发车,只能坐29晚上济南到日照的火车。除夕上午还有日照到五莲的城际班车,然后再从县城租个小三轮回家。年底,家里都忙,我不想让家里来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