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2期
卷首语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家庭好了,教育才能好。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它不仅是社会教育的开始,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像一棵大树的根须,为树干、枝叶和花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就好像树没有了根须,自然就成为无本之木。家庭好了,教育才好。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才有了真正的基础。 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教育者首先需要受教育。教育别人的过程也是自我
特别关注 |
为孩子种个百草园
为了让孩子从小接触自然,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对夫妻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亲手给孩子建了一个百草园。 远晖和梅梅都是摄影师,夫妻俩经过多年打拼在城市安家落户。但随着儿子小野的降生,远晖深藏心底多年的梦想被点燃:“给孩子建个花园吧,让他也享受一下我们小时候的快乐。”“好啊!”梅梅举双手赞成。 夫妻俩都是70后,从小生活在农村。儿时的记忆让他们尤为深刻:清新的泥土香时刻撞击着嗅觉,小草从萎黄一点点变成绿油油
特别关注 |
我家门口的自然课
“我是在大自然中长大的。”崔君说。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极具吸引力,校外山林是她和小伙伴小时候的最爱。他们在草地上打滚,一起捡落叶撒向天空,寻找蘑菇和野菜……玩得不亦乐乎。因为从骨子里热爱大自然,上大学时,崔君选择了园林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园林老师。 女儿浅浅出生后,崔君开始关注育儿类话题。一天,她看到自然教育这个提法眼前一亮。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利用科学方法让儿童融入大自然,实现儿童
特别关注 |
阅读中的自然教育
我热爱自然,也一直倡导自然教育。其中,自然阅读是我们生命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一课。它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我们生存的唯一星球,了解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共同成长。 父母带着孩子认识二十四节气,就是一场生动的自然教育。2016年,二十四节气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中。二十四节气贯穿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随着节气的变化,鸟类迁徙,花开花落,孩子爱吃的水果也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于是,我创作
特别关注 |
清风润三晋,“把爱带回家”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各地妇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跟党团结奋斗的强大巾帼力量,在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快来一起看看这些丰硕的成果吧! 把爱带回家,让孩子们过一个“思想有引领、安全有保障、健康有呵护、情感有抚慰、困难有帮助的充实寒假”。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我是你们的娟子姐姐,谢谢你们一直关注我们的节目。‘
特别关注 |
泰享读,让书香伴随家庭成长
阅读、分享、讨论,以书为友,沉浸书海。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美好的改变会在家庭里悄然发生。 “小猪这是怎么了?哭得好伤心啊!原来是和弟弟抢玩具,被猪爸爸狠狠修理了一顿,倍感委屈地跑到草原上哇哇大哭。引来很多小伙伴围观。小猪一气之下说 :‘我不回家了!我最讨厌爸爸了!’小花豹说:‘原来是这样啊!我爸爸有时候也会生气。不过,我最喜欢我爸爸了!他大吼的时候超帅的!’”爸爸在孩子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可
特别关注 |
此类事件频发,其实是父母没教好这一课
年幼的孩子来到公共场所,父母一个看管不好便有可能为自己和他人制造麻烦。左边是公序良俗,右边是稚子无辜,当父母的该如何平衡好这一切? 不是性教育,而是边界感 2023年1月30日,一位女生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在哈尔滨旅游时走进地铁女厕,发现厕所里有男孩,便说了他几句。不料男孩却哭了,男孩妈妈执意让女生道歉,双方发生了激烈争吵。 这让人联想到前不久冲上热搜的新闻—“女子在某服装试衣间遭两男童掀帘”。
家风 |
用坚毅打造生命底色,最美家庭走出奥运冠军
“掉皮掉肉不掉队”“保家卫国,一往无前”“不怕苦,不怕累”……一位父亲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将军人的精神和作风根植在儿子的心里,最终将他培养成为一位世界冠军。 2023年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任长伟夫妻只简单做了两个菜。“锅包肉等儿子回来再做!”妻子李艳笑着对丈夫说。任长伟假装嗔怪道:“啥都等儿子回来吃,冰箱都放不下了!”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心里充满了欢喜。 儿子任子威已经8年
家风 |
选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孔子讲得明明白白
近仁、亲善、离恶,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这样的家风沐浴中成长。 而在近仁家风的塑造和弘扬中,《论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印记。在这些印记中,近仁是特别深厚、隽永的一个。所谓近仁,就是亲近善友、善知识,亲近仁义仁爱的人、事、物。通俗点儿讲,就是渴慕好的,远离坏的。 管宁就是个近仁的典范。三国曹魏时期,管宁和华歆曾是好友。一次在菜地锄草时,
家风 |
守好爱的边界
有人说,缺少德育教育,跟孩子缺爱一样可悲。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人格品性教育,教孩子如何做人,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贝多芬曾经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热播剧《底线》中,唐啸云案让人印象深刻。 唐啸云有一个让人害怕的母亲。母亲让唐啸云吃红烧肉,他不想吃,
人物 |
周梅森:“无为”人生更从容
周梅森说,他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无为而治,遵循自然为本,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无论夫妻相处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如此。 2023年元旦,大家都在休假时,周梅森仍在书房继续写作:“我除了出差在外,每天都在写,不管小说还是剧本,总是每天写3000字。我最近在写一部政法系统整顿题材的剧本,这部作品暂定名叫《刀刃向内》,《人民的名义》主创团队将在这部新剧中再次集结。” 周梅森是一位高产作家,从事专业
真实故事 |
少儿妇科门诊:呵护未来的母亲
青春期、孕产期和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三大重要阶段。目前对女性孕产期、更年期的健康照护相对完善,但针对未成年女性的呵护仍存很大改进空间。幼小的花蕾,需要父母、医生与社会更多的照顾和关注。 2022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少儿妇科门诊挂号难”的新闻突然冲上热搜,评论区除了很多女孩家长的支持和叫好,还有不少网友表达了困惑与不解。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女孩与妇科病应该是绝缘的,“没结婚,没有性生活,哪
真实故事 |
笨爸爸工房:打开父爱之门
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不想做一位好爸爸。但是,确实有很多爸爸不知道怎样与孩子相处,不会陪孩子玩儿,更不懂如何与孩子交流。因此,河南的一对夫妻决定为爸爸和孩子提供一个高质量陪伴的地方,不再让父爱缺席…… 2023年春节前夕,张旭健和郭晓利带着孩子们准备年货。“爸爸,我们买个大大的灯笼吧,多喜庆!”“爸爸,我喜欢这个福字,上面有只可爱的小兔子!”听着两个女儿开心地叫“爸爸”,郭晓利心里有说不出的踏
专栏 |
让孩子愿意跟父母聊天,这一点很重要
小时候,他是父亲刘墉笔下的“叛逆小子”,初中时却奋起直追,成绩由C到A;高中提前半年拿到毕业证;大学考入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从本科到博士最后进入哈佛研究所;如今从别人家的孩子成长为别人家的父母。2023年,听哈佛爸爸刘轩为我们娓娓道来他的育儿经。 亲子沟通是一个双向过程,不只是家长要走入孩子的世界,读懂孩子的心,也应该让孩子走入父母的世界,或多或少了解父母在想什么、做什么。 创造亲子间的聊天感觉
专栏 |
与“不听话”的青春期对话
在孩子最“不听话”的时期,父母却想方设法让他们循规蹈矩,这让青春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变得难上加难…… “不听话”是青春期的真实写照 几乎全人类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都不会让父母省心。他们多半会和父母有一段“你要我向东我偏向西,你让我撵狗我偏抓鸡”的逆反对抗时期,但中国父母还要额外经受一种考验:青春期里最激荡的那段时间也就是上初中和高中的年龄,恰巧也是应试教育内卷最激烈的时期。 多数父母都担心孩
专栏 |
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的反应是关键
人的一生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但这些挫折让人变得弱小还是强大?让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来探讨该如何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逆商,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兼顾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让孩子成长为心中有光、不畏黑暗的人。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你的反应会成为挫折的缓冲器还是加速器呢? 有一次,我和孩子应邀参加他好友的生日聚会。小寿星兴冲冲地给大家表演一个新学的魔术,结果却失败了。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小寿星看上去
专栏 |
父母这样做,没有孩子教不好
教儿教女先教自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产生变化,家庭氛围自然会派生出“身教者从”的气场。 孩子教不好,原因何在 有些父母经常抱怨:我的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怎么教都教不好!为什么孩子不听话,父母教不好呢?原因很简单:父母把教育变成了说教,而没有把正确的做出来给孩子看。 那么,什么是“教”呢?古人把教育的真谛都包括在“教”这个字里面了。小篆中“教”左边的“”字,上面是一个叉,下面是一个一模一样的叉
专栏 |
当孩子犯错,聪明父母三步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父母如何应对才能有爱又有效呢?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娃是来报恩的天使宝宝,只进步、不犯错,只听话、不叛逆。但很多父母不曾想过:如果世上存在天生完美的孩子,他选谁当父母都会成长发展得很好,为什么非要选择你作为自己的监护人和“第一任老师”呢? 即使有的孩子表面看起来乖巧听话,让父母倍感欣慰,但他很有可能在内心压抑了无数情绪。所以,孩子犯错不可怕,其实是给了父母一个提高应对
专栏 |
尴尬了!单亲家庭性教育的3重挑战
开展家庭性教育,父母共同参与是很重要的。缺失一方家长的单亲家庭,该如何给孩子提供健全的性教育呢? 单亲家庭中的性教育一般会面临3种挑战,只要方法得当,也会获得不错的效果。 挑战一:爱的缺失。当爱的给予和互动仅来自父母一方的时候,总量和浓度会比父母双方共同给予的量要少一些,同时也缺少来自父母的良性亲密关系示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确实需要通过观察亲密关系的例子形成自身对亲密关系的概念,通过观察
专栏 |
家长逼老师道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
当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就冲动行事。 老师管教了学生,家长一气之下把老师告到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轻则要求老师向孩子道歉,重则当众侮辱老师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类似的新闻也不鲜见。家长爱孩子心切可以理解,但为了“给孩子出口气”,冲动采用这种与老师撕破脸的方式,真的妥当吗? 当校长多年,我曾多次领着老师去学生家中道歉,每次心情都非常沉重。当然,老师说的做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冲突发生
专栏 |
老人去世无直系亲属,大额遗产谁继承?
老人一生孑然一身,去世后留下的大额财产该由谁继承? 萧平的童年是在父母的争吵和打骂中度过的。后来,母亲不堪忍受离家,父亲越发颓丧。某天深夜,萧平听见父亲和一个陌生男人交谈,竟是想将他卖给邻村的一户人家做上门女婿!萧平绝望地坐了一夜,第二天带着仅有的现金偷偷离开了家。 坐了几天几夜的大巴,萧平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他脑子灵活,从小生意做起,逐渐在这座城市扎下了根。 一晃几十年过去,萧平的事业如日
亲子时光 |
我妈觉得我不够爱孩子
当父母自己活得开心、内心丰盛,孩子自然也会开心、快乐地成长。 当年我生孩子时,我妈特别欣喜,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来北京帮我带。我热烈欢迎她,畅想着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场景。没想到,我和我妈的关系却没有以前和谐了,因为她老觉得我不够爱孩子。 我喜欢吃鸡翅,可有了孩子之后,我妈就叫我把鸡翅让给孩子吃。她觉得,把好吃的让给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不这样做的妈妈就是“只顾自己”。孩子抢我的签字笔涂鸦,我不给他,我
亲子时光 |
噢嘘,小鸟
父母目光所及,全都是孩子;但孩子的眼里,装着蓝天白云、虫儿飞鸟和全世界。 车轮晃晃悠悠地在水泥甬道上写着草书,姿态笨拙,但“笔”走龙蛇,速度颇快。 爸爸在小红枣右边飞快奔跑着,为女儿平生第一次单独骑车做领航员。妈妈也在小红枣左边使劲追赶着,为女儿的这个“平生第一次”,竭力地保驾护航。 正午的健身公园,除了我们这一家三口,几乎空无一人。“宝贝,你就放开胆子骑吧,你看,现在这几千平方米的公园,就
亲子时光 |
捉迷藏里的童真密码
女儿帅帅两岁大时最喜欢玩捉迷藏。只见她慌慌张张地跑向墙角,小身体紧贴墙壁,两只小手捂住眼睛,自认为已经藏在最安全的“宝地”,高声大喊:“妈妈爸爸快来找我呀!帅帅藏好啦!” “呃……”我和老公只能假装无视那只明显的小脑袋瓜,开始故作艰难地寻找,硬生生演绎出“挖地三尺”的感觉。我们在各个房间装作“虚张声势”“漫无目的”,边找边说:“帅帅藏在哪里啦?怎么这么难找呢?”我们找得越艰难,她就越开心,还捂着
亲子时光 |
婚姻不是避风港,这一场母女大逃离我蓄谋已久
本以为这场计谋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没想到却是我和她们的双向奔赴。我的努力,替自己圆了梦,也替她们撑起一片天。 他们说,婚姻是女人一生的避风港 我的老家在湖南省一个偏远山区,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在外打工的老乡回老家经常感叹说,这里的景色秀丽恬静,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 然而,同样静止的,还有人的思想。我父亲是个装修工人,母亲是从贵州远嫁到湖南来的,16岁之前,我没见过外婆那边的亲戚。父亲个子小
亲子时光 |
叨叨妈变形记
当我克制住唠叨的欲望,智商立刻上线,原来我也可以做个可爱的妈妈! 体验前情 吃过晚饭,老公躺在沙发上刷视频,女儿凑过去看,哈哈大笑起来:“妈妈,视频里那个唠叨的妈妈太像你了!”我听了无奈地摇摇头。 女儿一天天长大,我觉得不能把她当小孩子看了,于是时不时想给她讲点儿大道理。可能是我的表达方式有问题,无论怎么苦口婆心,女儿也听不进去,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叨叨妈。 我从她手里夺过手机:“又看视频,
亲子时光 |
我家有个“小先生”
我和女儿的情分,宠爱宠不坏,翻脸翻不倒,大大咧咧没捧稳摔地上,骨碌碌滚两圈儿,捡起来揩一揩,定睛一瞧,还是那纹风不动明光锃亮的好情义。 这个家风雨飘摇 我与妻离婚时,12岁的女儿选我,这很意外。平日里,她见了妈妈就如同喜鹊登梅,闹喳喳叫得花香满枝,欣欣然跳得雪落一地。见到我呢,瞬间就变成小大人,还是个青衫肃整的小先生模样。 “小先生”不怒自威,拿出启蒙顽童的苦心,对我春风化雨:“学会好好讲话
亲子时光 |
家有三宝,意外的幸福
三孩妈妈刘乐宁说: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国家放开二孩、三孩政策时,她都“阴差阳错”地没有错过…… 老三又是个意外 45岁的刘乐宁看着眼前牙牙学语的三宝小石头,总觉得是在做梦。在这之前,她和老公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大儿子徐辉20岁,女儿萌萌也上幼儿园大班了。用刘乐宁自己的话,就是“刚松了口气,三宝又来了”。 2021年春节,刘乐宁回娘家过年时,3岁的女儿萌萌和舅舅家5岁的表姐一起教刚一岁
亲子时光 |
全家总动员,一起去骑行
三宝出生后,从前的家庭陪伴格局被打破,两个大人被3个娃分,如何让他们都能享受父母的陪伴呢?经历了一番探索,我找到了一个美好的解决方案。 一项运动,满足全家人的需求 我父母都是运动高手,但是我更喜静,老公比我还宅。大概是隔代遗传,我的3个儿子精力超级充沛,特别好动,但凡运动不够就入睡困难,吵得我和老公无法休息。 大宝刚上小学那年,对骑车产生了兴趣,没多久就成了泵道高手。他开始不满足于训练场骑行
智囊团 |
双胞胎女儿想在一个班读书等
双胞胎女儿想在一个班读书 Q:6岁双胞胎女儿没有被分到一所学校,姐妹俩有些不开心。本以为过不了多久就能适应,谁知半学期过去了,姐姐还想跟妹妹在一所学校甚至一个班。姐姐一向温和内敛,没想到这次竟如此勇敢和坚持。其实,托关系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做到,但这样做真的好吗? A:没有好不好的区分,只有适不适合。双胞胎教育,本身就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头脑时刻清醒,秉持两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我们都一
智囊团 |
炫富成瘾的少年
每个孩子都像一辆小电车,只有亏电时,才会向外寻找电源。而来自父母的陪伴、关心、鼓励,能为孩子充满电,让他跑得更远。 当孩子炫富成瘾 柳威和妻子第一次来到心理咨询室时,看起来都忧心忡忡。他们穿着朴素,乍一看以为是退休工人,一开口聊了几句,睿智和修养却扑面而来。 柳威和妻子早年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这些年,我们辛辛苦苦经营,一滴汗换一口饭,才从箪瓢屡空变成朱门绣户。可
智囊团 |
探秘消防队,这群孩子玩嗨了!
闫玉兰是“种爱计划”岳阳站站长,3年间带领团队给40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她说,通过开展“种爱计划”,自己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022年12月一个暖冬的下午,关爱留守儿童“种爱计划”岳阳工作站,组织40多名留守儿童走进岳阳县消防大队。孩子们探秘消防车、体验云梯,看消防员叔叔演示高超的救援技术,听他们讲解日常救援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自救。 一年来,关
智囊团 |
矫正近视的这些坑,你踩过吗?
最近孩子检查出视力问题,焦虑的我进了一个家长群,里面全是近视孩子的家长在交流经验,一聊才知道:原来,家长们在矫正孩子近视这件事上踩过那么多坑。 第一个坑:“积极妈妈”,越努力越添乱 在孩子视力的保护上,和大多数家长不同,“积极妈妈”是先知先觉。因为她本人近视600度,老公也近视500度,他们从一开始就对孩子的视力保护非常上心,但就真应了那句话“越努力越添乱”。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就特别注意控
喜乐生活 |
书吧
书名:聪明家长的杠杆养育法:家长改变1%,孩子改善99% 作者:齐大辉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新书快讯:孩子不独立,家长如何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孩子犯错时,家长最该做的事是什么?孩子叛逆了,家长做什么能让孩子敞开心扉?亲子关系发生冲突,家长要怎样协调?如何养育一出生即处于网络环境的孩子,怎样激励未尝过缺衣少食之苦的孩子自立自强?如何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引导孩子
喜乐生活 |
如此夸妈
我们是认真敬业的小编,更是有爱有趣有风情的小编。2023年,用好玩儿的漫画,带你看一看我们最真实的生活!Come on!
喜乐生活 |
迷雾消散,和小婚家一起美丽
如果要细数过去一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和《婚姻与家庭》的结缘。 作为一个连男朋友都没有的女青年,从未想过自己开始码字后,合作最久的平台竟然是一个专注婚姻家庭领域的媒体。从2022年6月开始,我在婚姻与家庭杂志公众号上发表了10多篇文章,得到了读者不错的反馈。这段经历不仅给了我写作的信心,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在此之前,我是个不起眼的30+女性:工作不顺、感情无果,除了年龄增长,似乎什么